图为智能驾驶公交车。
图为安全员安装方向盘,临时接管车辆。 张家民 王赫岩 摄
智能驾驶公交平稳运行、无人快递车穿街送货、" 智驾 " 私家车驶上高速……智能驾驶正逐步走进市民出行日常。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新鲜体验到实用落地,应如何理性认识辅助驾驶的边界?如何与智能车辆实现安全协同?如何在科技赋能中坚持文明出行?近日,记者走进公交线路、快递配送点等 " 智驾 " 试点区域,实地探访智能出行试点的运行现状,解码城市出行中的新变化。
" 智驾 " 公交受欢迎
行驶中遇小 " 挑战 "
今年 5 月 16 日,我市首条达到 L4 级自动驾驶标准的智能驾驶公交示范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吸引近千名市民预约体验。" 从预约乘客的出行需求来看,目前还是以‘尝鲜’为主。尤其是暑期,每天都有家长专门带孩子来乘车。" 市公交集团所属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智驾项目事业部部长李亚荣告诉记者,目前该示范线路还处于应用测试阶段,中途只能下车不能上车,主要给乘客提供场景体验,暂难满足乘客日常出行需求。
7 月 8 日 10 时,记者登上从天津工业大学公交站发车的智能驾驶公交车,一路上,车辆整体运行平稳顺畅。不过,途中也遇到一些小 " 挑战 ",主要源于个别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行为。如,工业大学东门公交站被违停车辆占据,智能驾驶公交车进站时被迫在站点外侧临时停靠;在工一号路上,因前方停有转运共享单车的车辆,公交车只能偏离原有路线临时变道前行;从师范大学公交站出站时,由于前方违停车辆较多,智能公交车被 " 堵 " 在站内,无法正常出站,此时,车辆安全员迅速 " 接管 " 车辆:拿出一个方向盘安装在车辆前方的操作台处,通过平板电脑手动控制,保障车辆正常通行。
车辆安全员唐振海介绍,该示范线路自载客测试以来,仅发生过一起事故,是因后方私家车驾驶员驾驶分心与智能驾驶公交车发生追尾。日常运营中,智能驾驶公交车示警鸣笛,大多因部分车辆、人员没有和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天津公交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冯辰表示:" 市民与智能公交‘相处’的关键,就是守法和文明出行。智能公交车会主动去适应道路环境的变化,并不需要给它特殊礼让。随着技术优化,它未来将在区间接驳等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
无人快递车上路
文明通行请您保持距离
今年 3 月,一家快递公司在河北区投入了三辆无人快递接驳车,该类车辆达到了 L4 级自动驾驶标准。
" 这三辆车的预警功能非常强,遇到紧急情况可立即刹停,遇到交通拥堵也会自动排队等候,甚至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也能自主分析路况完成通行。" 但该公司工作人员称:" 目前,无人接驳车出现的小问题是‘卡顿’,如遇到道路坑洼或两个减速带,因电机功率有限,车轮可能在原地 " 卡壳 ",造成短时拥堵。但每当系统监测到异常,后台会马上报警,我们会尽快赶往现场处理。"
该工作人员提醒,无人快递车虽然很 " 聪明 ",但还远未达到 " 可以完全替代人 " 的程度。行人切勿靠近或拍打车体,以免误触感应装置导致紧急刹停影响周边交通;后方车辆也应与其保持车距,避免因误判发生碰撞。
" 智驾 " 不等于 " 放手 "
人始终是方向盘上的 " 主角 "
在西青区大寺镇一家汽车 4S 店,销售人员正向顾客演示一款搭载 L2 级 " 辅助驾驶 " 系统的私家车。" 这款车支持高快领航、智能限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前后方碰撞提醒、邻车靠近避让等多项功能。" 记者在试驾人员带领下体验了一段高速路程,车辆行驶过程中虽有智能辅助介入,但仍需驾驶人持续掌控方向盘。
" 智能驾驶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吗?" 面对提问,试驾人员立刻强调:"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智驾’功能本质上仍是‘驾驶辅助’,只能在特定场景下缓解驾驶压力,并不能替代人的判断、决策和反应。无论系统多智能,人必须监督车,而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车!"
该试驾人员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搭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上路,驾驶人应主动学习其适用边界,不盲目信任技术。其他道路参与者也应遵守交规,不应误以为 " 智驾车一定会让行 "。尤其在高速路或快速路行驶时,应避免贴靠或突然变线,减少潜在风险。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驾驶车辆等级多处于 L2 级或该级别以下,即 " 人主导、车辅助 "。即便部分厂商打出 "L2+" 概念,本质仍属 " 人主导 " 驾驶阶段。安全行车,依旧离不开驾驶人对路况的判断与及时干预。
" 辅助 " 并非 " 自动 "
不要错误使用 " 辅助驾驶 "
近年来,一些驾驶人误把 " 辅助驾驶 " 当成 " 全自动 ",开启 " 辅助驾驶 " 功能后,聊天、玩手机甚至蒙头大睡,让本该提升安全的技术,反而变成事故隐患。对此,公安交管部门提醒市民:千万别被 " 智能 " 二字误导,安全责任始终在驾驶人。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分为 6 级,L0 至 L2 属于 " 驾驶辅助 ",需由人全程监控驾驶。即使是 " 智驾 " 模式下,驾驶人仍需握紧方向盘,时刻关注车辆情况。
公安交管部门表示,驾驶人始终都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使用 " 辅助驾驶 " 功能时,如果存在 " 脱手脱眼 " 行为,将被依法认定为 " 妨碍安全驾驶 " 行为,并面临处罚。如果因误用 " 辅助驾驶 " 功能发生事故,驾驶人要承担主要责任。
更需警惕的是," 酒后即便不直接握方向盘驾驶 " 并不能规避法律责任。只要授权车辆启用辅助驾驶并发生移动,就构成酒驾。一旦构成危险驾驶罪,将依法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智能驾驶技术
未完全成熟
" 真正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驾驶,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物流与运输、城市环卫、固定线路接驳等特定领域。"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教师张捷介绍:" 目前,车路云协同技术尚未普及,道路管理与配套法律法规尚未完善,都是全面实现智能驾驶需面临的挑战。"
张捷表示,面对相关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需要在行为习惯、法律法规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要清楚认识到:即使是最智能的 " 无人车 ",也不能 " 无人管 "。此外,驾驶人在道路上遇到此类车辆,应避免围观、靠近、甚至刻意干扰其运行。
张捷强调,智能驾驶未来将在技术深化、场景拓展、管理完善三个方面加速推进。然而,这项技术从 " 实用 " 到 " 成熟 ",仍需时间打磨。在当前阶段,人们仍需握紧交通安全的主动权,不能盲目信赖智能驾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