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Nint 任拓 Author Nint 任拓
消费者在保健上到底需要什么,一直是一个飘渺的命题。
有人定点打击,说缺啥补啥,药店里的 VC、B 族才几块钱一瓶比啥都好。
有人全面覆盖,说我全都要,多维片从 21 种看到 48 种,主打一个算无遗策。
也有人应信尽信,功效宣称说了算,瘦身的壮骨的净肝的,坚信科技能解决一切。
还有人童心未泯—— " 哇,这可是软糖耶!"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保健品消费者。
为了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保健品的新品疯了。
任拓本期发布《Nint 任拓行业报告 | 2025 保健品属性精洗报告》,用保健品精洗库的独特数据维度,和您共同观测保健品的新品战局。
2025 年,每 2 款保健品里就有 1 款是新品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市场现状。MAT2504 数据来看,新品的数量占据了行业整体的 54%,销额达到了市场的 24%。一半的新品,带来了 1/4 的销售额,这个数据正在告诉保健食品从业者——如果不做新品,那有的是人来抢份额。
新品,先有新包装。
难吞咽的大药品被消费者诟病已久,是时候在服用体验上给消费者一些新鲜感了。
软胶囊?听起来 " 药张力 " 很强。但是 " 囊中囊 ",一下子就有了在保健之余和科技碰撞的感觉。
粉剂?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 " 异形杯 ",瞬间有了走在潮流前沿的快乐。
瓶装饮?听起来有上世纪的古早感。但是 " 精华管 ",秒速让人联想到贵妇线美妆。
换剂型之于保健品,等同于发型之于人类——只要换的够亮眼,素颜出门都有机会被当成小爱豆。
新品,要有新功效。
比起常青老品,新品走了一条更 " 玄 " 的路。
实打实能去检测的 " 骨密度 " 是过去的故事,新品青睐于选择难以量化的功效,比如 " 情绪 "。
当吃了药情绪变好,谁也说不准是因为 " 药 " 还是因为 " 吃了 "。
这很刁钻,但是很有用。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药食同源被重新抬上了桌。
当 " 调和 "" 平衡 "" 补虚 " 出现在保健新品的功效中,不说治好消费者的病,至少能先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
新品,也有新价格。
保健品的日服价格,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笔账。品牌方的地基想打好,基础的产品日服价往往不会做的太高,一般来说,整体市场的日服均价在 10 元左右。
但是爱为情绪付费的消费者,面对新品,手笔要大的多。
把大盘拆成新品和老品两个阵营去分别看日服价格,原来 "10 元左右 " 的行业平均日服价格,是高达 15.8 元 / 天的新品,在给 8.7 元 / 天的老品抬价——新品的日服价已经达到了老品的一倍左右。
当然,这份溢价并非空穴来风。新品的背后,除了更新的剂型外,还少不了更尖的成分。GLP-1 和 AKK 瘦子菌的不明觉厉,正是新品能挺起胸膛溢价的底气。
------------------------------------------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消费者在保健上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或许有了答案:
7 成的健康基建,用 8 元的日服均价满足底层需求
3 成的健康巴比伦花园,用 15 元的日服均价来满足好好对自己的幻觉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提供 2 成的社交谈资,那就最好不过了。
而所有的保健品数据能够揭示的秘密,都在精洗库报告里为您准备好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