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山姆已经搜不到好丽友派:ToB生意最终要ToC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文 |职场人类学实验室,作者 | 小文

山姆会员店(Sam's Club)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品牌的产品,引发忠实用户的不满。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扬言不再给会员续费,还有人给山姆美国总部写投诉信。现在看来,山姆已经采取行动回应。 

渴望被听见的中产们

山姆上架后引发争议的好丽友派,配料表里排名前列的是起酥油,洋洋洒洒各种添加剂,虽然合法,但难说健康。这不是什么中产的矫情,一些父母也不会给孩子多吃这样的零食。 

7 月 15 日晚,在京东到家的山姆店和山姆官方 App 上,都已经搜不到这款好丽友的派。诸多媒体也陆续报道了山姆下架相关争议产品的消息。

搜索截图

有人怀疑事件背后有人带节奏,但任何一个舆情都是各方力量汇合的结果,如果只研究阴谋论,忽略这背后的消费者情绪,那就是浪费了一次危机。

这些年,各种压力包围着中产,大家内心渴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各种 " 爆雷 " 事件频发,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可能的 " 变质 " 也更为敏感和焦虑。对于山姆近期选品风格的不满抱怨,不止一个 " 派 ",还有诸如喜欢的蛋黄酥被下架,有的品牌换了个拼音名字进场等等。各种讨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已经很多。

山姆收会员费的逻辑类似 " 为选品付费 ",消费者付出一定的成本,请山姆寻找质优价平的商品摆上货架。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会不满 " 楼下小卖部都能买到的商品也上到山姆货架 " 的原因。 

这不是什么中产身份标签虚荣心作祟。中产其实大多就是工薪阶层,关注的也不是莫须有的争议,吃点 " 配料表干净 " 的产品,这是刚需,更是进步。

在外企的管理体系和公关制度之下,地区负责人的发言空间往往相当有限。虽然不需要每个高管都跑出来搞 IP 立人设,但与消费者的 " 人性化连接 " 却必不可少。相比于一些本土企业的 CEO 们频频在微博等平台表达观点,与消费者沟通,山姆的用户沟通界面只有客服,很多媒体的采访对象也是客服。当高管不再身处一线,又缺少与消费者的互动时,就可能带来内部决策与外部认知的脱节。

消费者多大程度影响供应链?

整件事的意义在于,消费者的发声和需求,对于供应链产生了影响,虽然有限,但终于还是有了点作用。 

从互联网企业到传统零售渠道商,都希望跑马圈地,搭建一个能够网罗住用户的平台。当下的外卖大战的目的也是一样,真金白银的补贴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为了把对手赶下牌桌,甚至让自己成为发牌人。一旦平台独占优势形成,那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都要看平台脸色行事了。 

互联网企业喜欢谈 " 以用户为中心 ",但用户更多时候是被放在了一个 " 被研究 "" 被影响 " 的位置。有些人可能更相信 " 魔弹理论 "。这个盛行于 20 世纪初到 30 年代的传播理论,强调了大众媒介对人的洗脑般影响力。大力出奇迹,他们押注人性的贪痴嗔,饱和式营销外加撒币,就一定能 " 占领心智 "。 

魔弹理论(Magic Bullet Theory),又称 " 皮下注射理论 " 或 " 枪弹论 ",是传播学早期关于媒介效果的经典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不可抵抗的力量,信息如同子弹或药剂般直接作用于受众,能够迅速、单向地改变受众的态度、信念甚至行为。

有些运营者们,并不是被迫 " 市场下沉 ",相反,他们热烈期待这种下沉。因为越下沉,用户越容易被 " 魔弹 " 击中,只要占据渠道优势,赚钱其实更容易。 

小时候,那些一线城市过季的产品,会高价卖到小县城。各种靠地理差和信息差套利的仿大牌,性价比其实并不合算。并不是这些地方的消费者不想买点好的,而是他们不知道同样的价钱还可以买到更好的,或者有人让他们买不到。 

现在,新玩家的到来和电商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抹平了一些这种差距,但也有人似乎并不想抹平这种差距。占住渠道就能赚钱的日子太好过了,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去发掘优品,去做质量管控。 

用户就是客户

山姆的这次事件,至少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到消费者充分的信息和选择权,大家还是会 " 识货 "。这种 C 端力量,反过来会影响 B 端交易,即影响供应商和山姆之间的交易。 

供应商要进超市,需要讨好的并不仅仅是采购负责人们,还需要让消费者喜欢。

这听起来是个简单直白的道理,但当下很多生意场里其实不是这样的逻辑。作为最终用户的消费者声音,其实难以影响采购决策。聪明的 B2B 销售也会说, " 最终用户 " 不是 " 客户 "。更多的 B2B 采购,还是 " 关系型 " 交易。

哪怕看起来是创新先锋的高科技领域,关系型采购依然是主导。在企业级硬件设备、软件、SaaS 等 B2B 领域,员工觉得好用的产品好用,IT 部门未必会采购,一些难用到想骂人的产品,却年年中标。B2B 厂商销售们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影响关键决策人,而非最终用户。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在发生改变,过去有 BYOD(员工自携设备)风潮,现在很多的 AI 生产力工具都是员工购买老板报销,或者员工推荐给老板购买。在部分生产力工具和专业服务工具领域,使用者作为 " 大 C" 正在替代 IT 部门,成为首要的采购决策人。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协同办公领域,有的靠着 " 考勤打卡 " 功能让不少老板喜欢,而另一些则强调用户体验,关注业务一线的员工如何用。到底是考勤管理的秩序以及老板作为管理权威的获得感重要,还是激发员工生产力与创造力,实现组织效能的实质提升更重要,市场会给出答案。 

ToB 的尽头一样是 ToC,所有的企业,都要为最终用户服务。期待更多改变发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好丽友 供应链 美国 慈善 职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