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国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考古学家刘庆柱撰写的考古著作《盛世长安》,近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这部凝聚 60 余年考古成果、40 年三次精修打磨而成的作品,以汉唐长安城为脉络,全景式重建中华文明黄金时代的恢宏图景。从未央宫到大明宫,从坊市烟火到丝路繁华,《盛世长安》不仅是一部城市复原图谱,更是一把打开 " 何以中国 " 之问的文化钥匙。
" 读不懂长安,便读不懂中国。" 长安,这座承载汉唐盛世的千年古都,是中华文明在空间中的具象表达。从汉长安城 " 家国一体 " 的礼制雏形,到唐长安城 " 万国衣冠 " 的开放气度,它不仅是帝国政治中心,更是文化磁极、信仰高地与制度之源。
《盛世长安》以考古学视角切入,拂去两千年的历史尘埃,揭示这座都城如何成为东方世界的中轴线。
汉长安城,以未央宫为核心,构建 " 宫城—皇城—郭城 " 三重布局的严整礼制,奠定 " 大一统 " 王朝的秩序根基;唐长安城,以大明宫为象征,以开放的胸襟吸纳佛光道气、丝路文明,成为古代世界的 " 国际都市样本 "。长安的每一块砖瓦、每一道街坊,都是中华秩序、礼制、精神的鲜活注脚。读懂长安,便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盛世长安》,刘庆柱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全书依托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重大遗址的发掘成果,结合文献与考古现场图,辅以实景航拍、复原手绘、珍稀出土文物高清彩图,重现了长安城的真实细节与社会风貌。张骞出使西域的送行壁画,勾勒出汉帝国向西拓土的雄心;汉画像砖中的酒肆图,再现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息;鎏金银盘、精美的陶俑,则诉说着长安工艺的精湛与审美的多元。长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多元文明交织的舞台。这里既有 " 九天阊阖开宫殿 " 的帝国威仪,也有 " 星辰可步 " 的市井浪漫。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的大雁塔影像、宗庙建筑遗址瓦当等,不仅展现唐长安城的建筑美学,更揭示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穿越,更是一次文明的修复。从 1988 年的《长安春秋》到 2016 年的《地下长安》,再到如今的《盛世长安》,几代考古人用半个多世纪,将这座都城重现于世人眼前。
本书作者刘庆柱是中国古代都城考古研究的泰斗级学者,曾主持汉唐长安城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以深厚的学术积淀,解答了许多历史谜题:汉长安城为何在未央宫内保留一块耕地?唐长安城为何另辟新址?帝都与帝陵之间,如何构筑阴阳互映的天地秩序?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中国古代治理智慧与文化哲学的深层逻辑。
" 如果没有长安,中国会是什么样?" 长安不仅是王朝兴衰的见证者,更是中国秩序诞生与扩展的原点——从宗法礼制到科举制度,从丝绸之路到佛教东传,长安的每一次变迁都在定义 " 中国 " 二字的内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