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早在七月初就有很多地区热上了 40 度。
离开空调房的每一刻,都像是在「穿越火线」
今早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报图,更是已经红到烫眼。
来源:社交平台
极端天气下,被大家挂在嘴边的「热死」,真不是句玩笑话!
毕竟往年没这么热的时候,高温致死事件都频发(尤其是老人、小孩、肥胖、慢性疾病、长期户外运动和工作的朋友,更需要多加小心)。
↕️上下滑动查看↕️
万幸的是,「热死」并不是突如其来。
在这之前,身体会发出 4 种预警信号让你马上提高警惕。
但这个时候,往往是已经发展到了需要 120 急救的「热衰竭、热射病」阶段……
细胞受到损伤、器官开始罢工,身体已经在和生命赛跑、和死神抢时间了!
即使被送到医院治疗,病死率也超过 50%。 [ 1 ]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把风险扼杀在「热射病来索命」之前。
中暑的 3 个阶段
⚠️ 就是给人类的 3 次死里逃生的机会 ⚠️
只要及时识别、正确应对
就有很大机会挽回生命!!!
(全文干货,建议点赞、转发、收藏起来)
(文末有预防妙招,也别错过噢)
阶段一(轻度中暑)
热疹 / 热水肿 / 热痉挛
第一阶段,身体会在高温的炙烤下大量出汗,水和电解质迅速流失,让皮肤汗腺堵塞、让外周血管扩张,出现「热疹、热水肿、热痉挛」三种症状。
却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皮肤过敏、久坐太多、运动过度」等等休息休息就能好的小问题,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高温天里,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出现这些症状的第一步,就是要
⚠️尽快给身体散热,脱离高温环境⚠️
去阴凉 / 有空调的地方,避免病情恶化
轻度中暑时,我们强大的身体还有还手之力,采用这些方法急救,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并降温后,通常就能缓过来。
不用过度担心,多加感受身体状态,尽量避开高热就行。
阶段二 (中度中暑)
热晕厥 / 热衰竭
如果不顾身体感受,持续处在高热环境中,「热晕厥、热衰竭」这两大中度中暑症状,就要找上门了。
这时候,心脏、血管、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快要罢工,身体不适感会大大增强。
去阴凉 / 有空调的地方,避免病情恶化
中暑发展到这一步,离致命的热射病就只剩一步之遥。
趁着意识还清醒,赶快降温,并找医生救命吧!
阶段三 重度中暑
热射病
第三阶段,就是高温杀手「热射病」。
真不幸发展到这一步,就是最最危险的重度中暑情形了。
这时候核心体温飙升,循环系统超负荷,肝、肾、肺、脑、心脏、胃肠等器官被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开始故障死机,身体面临崩溃……
虽然高热是热射病的首位损伤,但临床上也有核心体温低于 40 ℃ 却出现严重多器官衰竭的先例,千万不能因为「体温还不够高」就掉以轻心!
尤其是我们常用生活中测量的「腋下、额头体温」并不能准确反映核心体温,很容易导致误判、耽误急救。
平安健康过夏天
一定牢记这 4 点
01
剧烈户外运动 / 劳动前
评估身体状态
✅ 如有腹泻、感冒、疲劳等不适,应避免进行此类活动或降低强度。
✅ 有基础疾病长期服药的群体,热射病风险可能会更高,也应在高温天避免此类活动或降低强度。
✅ 听身体的话,感到不适、出现疑似中暑的症状,要立刻到阴凉处休息调整、给身体降温。
02
剧烈户外运动 / 劳动时
要给身体降温
✅ 可使用冷水喷雾、湿毛巾擦拭等方法来降温。
✅ 最好的防暑方法是:多喝水!包括清水、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口服补液盐等(除了明确严重心衰和肾衰患者,都可以使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无糖版本。
❌ 不建议喝含有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
03
留心观察身体状态
谨慎用药防暑
✅ 家中、工作或作业场所配备温度计、指脉氧监测仪,方便及时监测身体状态。
✅ 饮水后记得观察尿的颜色,淡黄色、透明或者更浅一些的,是身体水分充足的信号。
✅ 尽量不要熬夜,让身体好好休息,帮助恢复体力和降低热射病的发生风险。
❌ 不建议滥用药物防暑❗️如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可能加重脱水,还可能和其他药物发生反应,不建议使用。
04
多加关注、科学照护高危人群
✅ 留心身边老年人、基础疾病人群、儿童、户外工作者的状态,如有中暑症状,第一时间救治。
✅ 户外活动时建议穿着单层吸水、宽松、浅色的衣服,帮助散热、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户外活动时多喝水。
❌ 家长千万不要单独把孩子留置在汽车内❗️研究发现,无论环境温度如何,车内温度每五分钟都会升温 16 ℃,大大增加孩子患病、死亡的风险。
在如此极端高温的天气下,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空调电扇,该开就开起来吧。
看完记得——
转发
你的每一次转发,都可能挽救生命
本文合作专家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 1 ] 宋景春 , 宋青 , 张伟 , 等 .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 2025 版 ) [ J ]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50 ( 04 ) :367-386.
[ 2 ]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海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 等 . 热射病救治体系建设标准专家共识(202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5,34 ( 03 ) :326-334.
[ 3 ]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海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 等 . 热射病院前急救专家共识(202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5,37 ( 01 ) :1-8.
[ 4 ] UpToDate.Heat illness ( other than heat stroke ) in children
[ 5 ] DeFranco MJ, Baker CL 3rd, DaSilva JJ, Piasecki DP, Bach BR Jr. Environmental issues for team physicians. Am J Sports Med. 2008 Nov;36 ( 11 ) :2226-37. doi: 10.1177/0363546508325922. PMID: 18978185.
[ 6 ] UpToDate.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Epidemiology, thermoregulation,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
[ 7 ] Pryor RR, Roth RN, Suyama J, Hostler D.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emerging concepts and advances in prehospital care. Prehosp Disaster Med. 2015 Jun;30 ( 3 ) :297-305. doi: 10.1017/S1049023X15004628. Epub 2015 Apr 10. PMID: 25860637.
[ 8 ] Eifling KP, Gaudio FG, Dumke C, Lipman GS, Otten EM, Martin AD, Grissom CK. 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at Illness: 2024 Update.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24 Mar;35 ( 1_suppl ) :112S-127S. doi: 10.1177/10806032241227924. PMID: 38425235.
[ 9 ] 李子瞻 , 罗雪 . 热射病的多器官受损表现及防治措施 [ J ]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22 ( 8 ) :624-628. 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23.08.131.
[ 10 ] UpToDate. Nonexertional ( classic ) heat stroke in adults
[ 11 ] Vicedo-Cabrera AM, Scovronick N, Sera F, et al. The burden of heat-related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recent human-induced climate change [ J ] . Nat Clim Chang, 2021, 11 ( 6 ) : 492-500.
[ 12 ] Romanello M, Di Napoli C, Drummond P, et al. The 2022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health at the mercy of fossil fuels [ J ] . Lancet, 2022, 400 ( 10363 ) : 1619-1654.
[ 13 ] McGeehin MA, Mirabelli M.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on temperature-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J ]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1, 109 ( Suppl 2 ) : 185-189.
[ 14 ] Xia DM , Wang XR , Zhou PY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t stroke during 1989-2019: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 J ] . Mil Med Res, 2021,8 ( 1 ) :5.
[ 15 ] Marchand M, Gin K.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 heat stroke [ J ] . CJC Open, 2021, 4 ( 2 ) : 158-163.
策划制作
策划:甜宝 | 监制:Feidi、王姐
插图:四七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夏天中暑、腹泻等疾病高发
试试丁香医生在线问诊
新人首单 9.9 元起
一起点亮右下角「♡」
让更多人知道热死亡的前兆
让爱的人健康更多,疾病更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