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 " 钛产业链群 " 建设正在提速。
6 月底,宝钛股份(600456)公告称,将以增资扩股方式取得万豪钛金 51% 股权,交易对价为 2.86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距离其上一次重大本土收购(2017 年收购西安宝钛美特控股权)已过去近 8 年。 在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强化本土整合、推动集群发展的指向非常明确。
写作过程中,我们留意到宝鸡钛产业在行业调整期展示出四大新讯号。
01
2.86 亿控股:建厂不如买厂
万豪钛金凭什么被看中?
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 2020 年,旗下拥有 " 万全国际先进钛及钛合金材料制造工业园 " 项目,主要用于生产钛及钛合金铸锭,项目总投资约 11 亿元,占地约 298 亩。
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全部建设完成后可以将具备年产 2.5 万吨钛及钛合金铸锭能力。
单就项目投资金额而言,宝鸡以 2.86 亿元拿下控制权可以说是相当划算,此外万豪钛金还拥有两台 20 吨级的真空自耗炉,是国内单体最大的真空自耗炉,可以快速提高钛加工能力。
招投标信息显示,万豪钛金曾是西昌攀新、攀钢集团下属企业、西安庄信新材料的供应商。而宝钛股份的公告则披露另一个细节,收购之前万豪钛金也已经成为宝钛股份的加工商,2025 年 1 — 5 月,为其加工铸锭为 1672.78 吨。
这对于本身就拥有万吨加工铸锭的宝钛股份,传递出的显著信号就是 " 产能饱和 "。
根据 2024 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公司钛加工材料的设计产能为 2.77 万吨,但实际产能为 3.81 万吨。将时间线拉长看,我们注意到 2019 年的宝钛股份的定增时就提及产能饱和。此后 2020 年至 2023 年,实际产能与设计产能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直至定增项目完成扩产后的 2023 年才有所缓解,但 2024 年又出现扩大的趋势。
最新的 35 亿元定增计划中,宝钛股份同样表示是融资是为解决熔铸环节产能瓶颈及锻造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拓宽公司锻造产品的生产范围。
在本次控股式增资之前,宝钛整合还有其他方式。
2024 年 6 月,宝钛股份的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 1.63 亿元购买拓普达钛业和宝鸡锐邦钛业的部分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及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主要用于直接提升公司的锻造整体加工能力。巧合的是上述两家公司同样与宝钛股份存在委托加工业务的联系。
如何理解宝钛股份这种 " 建厂不如买厂 " 的思维模式?
行业研报显示,目前钛产业面临显著的供需失衡问题,主要由于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增长,导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这就意味着宝钛股份作为产业链龙头出手,积极避免了行业重复投资,减弱内卷,同时也为自己节约了相当的时间成本。
有分析称,业内 2.5 万吨钛及钛合金铸锭项目的投产周期需要 13-15 个月。
02
背靠大树好乘凉:行业并购加速
印证行业进入调整周期的显著信号是万豪钛金的业绩。
公告中提及截至 2024 年万豪钛金总营收 9328 万元,亏损 1133.18 万元,资产负债率 66.55%;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3630.86 万,亏损 -281.44 万,资产负债率略微下降,为 63.67%。
行业下行压力之下,双方的产业根基却形成鲜明对比。
万豪钛金原股东为宝鸡万全集团,是宝鸡市以酒店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亦是钛产业的 " 新人 "。公开资料显示其正式进军钛产业的标志性事件就是 2020 年万豪钛金的成立,此外集团下属并无相关钛产业布局。
宝钛股份家底则相对雄厚,营收层面该公司 2016-2023 年连续 7 年持续增长,从 25.1 亿扩大至 69.27 亿,2024 年略微下降,营收 66.57 亿,同比降幅 3.9%;归母净利润层面,从 2016 年的 3686 万跃升至 2024 年的 5.76 亿,较上一年同比增长 5.92%。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此时卖给产业头部企业显然是不错的契机。
放眼全行业的视角看,钛产业并购趋势同步升温。
金融棒棒糖将 2021 年— 2025 年的钛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公开并购事件次数统计如下,可以注意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 4 起并购案例。
进一步细分来看既有像宝钛一样的横向产业并购:例如今年 5 月主要从事钒钛磁铁矿的开采的安宁股份(002978),筹划以 65.08 亿元取得攀枝花市经质矿产 100% 股权,主要瞄准的就是该公司旗下的小黑箐经质铁矿的采矿权。
亦有拓展上下游的纵向并购。例如专注于中游钛白粉生产的惠云钛业(300891)以 3060 万元辰翔矿产 70% 股权,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钛矿开采、加工、销售,拥有砂斗那莫钛矿采矿权。
对于钛产业进入整合的现状。有专家分析称:消化过剩和淘汰落后的产能,恰恰是在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才能完成,如果行业处于上升周期的话,并购动力都比较弱,因为那时候谁都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03
罕见本土并购:钛谷升维
关注宝钛股份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该公司并购活动沉寂已久,本土并购更是罕见。最近一次可追溯至 2017 年,公司出资 3480 万元收购西安宝钛美特 60% 股权(该公司此前已有宝钛参股)。
如今龙头开启并购整合,代表着宝鸡钛产业链建设已经由政府层面的规划,走向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
其中已经出现几个重要信号:
一是协同作战成效显现。
2022 年金融棒棒糖曾记录宝鸡高新投资、宝鸡市工业发展集团共同组建的陕西钛谷集团。2025 年 6 月由其投资的钛谷钛镍锆材料、钛谷钛镍棒丝材料以及建设的项目正式投产。两个项目总计年产值 16.98 亿,年利润可达 1.5 亿,成为宝鸡钛产业冲击高端的代表(详见《书记市长站台:宝鸡 " 市级国资 " 出手布 " 钛 "》)
二是本地民营企业联合寻求产业升级。
2024 年 10 家钛产业的中小民营企业老板,共同成立陕西华锻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投资 3 亿元建设 2 万吨的钛锻件项目,瞄准的方向就是钛加工产业高端进阶。(详见《内卷之下 " 打不打 ":宝鸡 10 位民营老板的奇招!》)
三是外部产业资本加注。
其中包括 2024 年鼎益钛谷新材料宣布建设鼎益钛谷项目,用于高均质特种钛合金锭材生产线、航空钛合金棒材生产线等,填补国内增材制造钛材料空白,以及家电制造、智能家居领域的龙头企业荣电集团,在宝鸡建设一座专门从事钛材料阳极氧化技术研发的工厂,将钛产品从民用领域拓展至工业领域。
四是数据链赋能,贯通产业信息流。
6 月初,全球首个钛行业 " 信息 + 交易 " 综合服务平台在宝鸡完成上线,该平台可以助力企业实现进行在线交易、价格资讯、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等多方功能,目前已吸引数百家企业入驻。
上述种种几乎都能与陕西省印发的《培育千亿级钛及钛合金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中提及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兼并收购、股权投资、集中采购、战略联盟;加快向终端产品延伸;应用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政策得到对应。
行文至此,我们认为随着龙头企业启动并购整合,表明宝鸡钛产业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努力,加速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未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宝鸡千亿级钛产业集群的建设路径正变得愈发清晰。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