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昨天
上半年最高180亿亏损背后:光伏业绩分化明显,这三类企业或率先反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田思

编辑 |  韩成功、王东

随着上半年业绩预告披露完毕,光伏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显出大概轮廓。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不完全统计,截至 7 月 15 日,A 股 11 家披露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的光伏公司,合计亏损 156.75-180.55 亿元。其中,预计亏损额超过 20 亿的有隆基、晶澳、通威、TCL 中环,这四家企业合计亏损额在 138-155 亿元之间,是预亏的大头。

虽然大部分光伏企业仍在亏损中,但受抢装潮、价格见底企稳等因素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冷暖状态已悄然变化。尤其是下游组件电池企业的生存状态已大为好转,多家企业出现亏损收窄,另有横店东磁(SZ:002056)实现盈利增长,爱旭股份(SH:600732)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那么,该如何看待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业绩为何会出现明显分化?在 " 反内卷 " 呼声高涨下,下半年哪些企业有望率先反弹?

电池组件业绩改善,硅片企业业绩下沉

从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光伏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明显分化,虽然都身处寒冬但大家的体感温度各不相同。

包括隆基、晶澳在内的一批电池组件企业,开始出现明显减亏,如隆基上半年同比减亏高达 24.43 亿元到 28.43 亿元,晶澳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减亏了 2.76-7.76 亿元。爱旭二季度甚至出现盈利,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0.2-1.3 亿元。绩优生横店东磁继一季度盈利 4.58 亿元后,二季度预计盈利 5.02-5.92 亿元,环比增长了 9.61%-29.26%。

同时,还有一批企业业绩仍在下沉。如双良节能、弘元绿能、TCL 中环、亿晶光电、合盛硅业等,二季度预计亏损幅度超过一季度。业绩下沉企业主要集中于硅片环节。其中,双良节能、弘元绿能的环比降幅预计超过 100%,合盛硅业环比降幅预计超过 300%。

华夏能源网分析认为,上半年光伏上市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上游硅料、硅片企业在供应过剩和高库存压力下艰难前行,亏损最为严重。

上半年虽然经历了抢装潮,但硅料价格未涨反跌。据高盛报告,截至 6 月底,多晶硅库存达到 140GW,相当于 2025 年 6 月至 12 月月均需求量 34GW 的四倍。

而硅片虽然一度涨价,到 4 月时达到价格高点,但之后却连月下跌。根据 InfoLinkConsulting 数据,6 月底,光伏 N 型 M10 硅片现货价格较 4 月高点下跌 31%。

面对残酷市场现状,硅料和硅片企业不得不减产来减亏。据硅业分会数据,硅料环节上半年产量累计 59.6 万吨,同比减少 44.1%。硅片环节,隆基和 TCL 中环两家硅片龙头的开工率一直维持在 50%-60%;二线企业京运通也表示在上半年及时调控产能利用率、加快库存周转。反应在业绩上,隆基、京运通的二季度亏损都在收窄。

其次,在抢装潮影响下,下游电池组件企业尤其是一体化巨头,市场量价回升,使得业绩得到一定修复。最明显的如隆基绿能,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其上半年以高达 40GW 的出货量重回全球第一 " 宝座 ",这为业绩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新技术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电池组件企业改善业绩的两大法宝。

新技术优势最突出的是 BC 企业。爱旭表示,公司围绕 ABC 产品创新打造的以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ABC 组件产销两旺。隆基的 HPBC2.0 组件产品在上半年逐步投入市场,并以其高转换效率、高颜值、高安全性等特点迅速赢得市场认可,签单量及出货量快速增长。

海外布局对业绩的带动作用,横店东磁受益良多。横店东磁表示,公司稳步推进深度国际化,海外产能凭借差异化布局,叠加自身产品的技术和品质优势,实现了满产释放,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海内外优质市场的出货量持续提升。

爱旭也表示,通过深耕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高价值场景,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向好。

去产能是催化剂,三类企业有望业绩反

影响下半年光伏行情的最主要因素,莫过于去产能进程。针对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困境,官方态度已经非常明朗,只待具体的强力政策落地。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 " 内卷式 " 竞争治理,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 月 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召集 14 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要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行业层面,企业的自救措施正在逐步推进。有消息称,目前,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红狮硅业和青海丽豪,共计 7 家企业已结成 " 收储联盟 ",收购其他多晶硅小企业。业内流传的一个方案实施时间表,已得到上述七家中一家的确认:到 9 月 22 日将完成收储的最后一步——协议签署。

硅料 " 收储 " 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激烈反应。进入 7 月后,硅料价格一改上半年的颓势,连续两周上涨。最近一周,硅料报价大幅上调 25%-35%,提升至 4.5-5.0 万元 / 吨。而从成交均价看,N 型复投料、N 型致密料以及 N 型颗粒硅的价格分别为 3.71 万元 / 吨、3.42 万元 / 吨和 3.56 万元 / 吨。对比通威、协鑫 2.7 万元 / 吨左右的现金成本,两家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盈利空间。

硅料市场的触底企稳,将给全产业链的价格走稳带来支撑。随着反内卷政策的落地,光伏行业大概率会在今年下半年见底回升。综合各方面来看,三类企业业绩有望在下半年率先反弹:

一是硅料环节有望率先迎来业绩修复。作为 " 反内卷 " 的前线,硅料环节最先受益。硅业分会判断,虽然短期内多晶硅市场仍以观望为主,但价格可能受市场预期影响有小幅抬升。价格抬升之下,通威、协鑫这两家最具成本优势的硅料巨头,下半年业绩或将大为好转。

二是掌握溢价优势的爱旭、隆基等 BC 产业链企业。据行业流传的内部交流纪要,BC 组件在分布式市场价格比 TOPCon 高出约 0.1 元 / 瓦,集中式高出约 0.05 元 / 瓦;海外市场中,欧洲分布式溢价接近 0.2 元 / 瓦,集中式高出 0.1 元 / 瓦以上。随着 BC 渗透率的提高,尤其是海外高价值市场的接受度提高,BC 企业将明显改善毛利水平,股价走势的 " 戴维斯双击 " 可期。

三是辅产业链细分龙头,以及配套设备类企业。这类企业内卷程度较弱,业绩弹性已在二季度预告中有所反映。例如,以金刚线、硅片加工设备为主要业务的宇晶股份(SZ:002943),二季度环比增幅超过 200%;生产光伏玻璃的南玻 A(SZ:000012),二季度环比增幅 163%-344%。下半年随着光伏整体行情好转,这类企业业绩有望继续向好。(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上市公司 横店 tcl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