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天津市实验中学,在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开展 " 析史明理,解码强军路 " 行走的思政课。
基辅号航母甲板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天津市实验中学思政教师刘坤鹏老师手指远方说道:" 请同学们看我手指的方向,大沽口炮台遗址就在那边!" 课堂瞬间从甲板延伸至历史现场,学生们结合七年级研学经历,热烈讨论起从鸦片战争到航母时代的海防变迁。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刘淇讲述了我国航母的发展历史。"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 听完刘淇的讲述后,同学们纷纷为我国航母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航母内部纵横交错的舱室中,一场 " 科技密码破解战 " 正紧张进行。学生们手持记录本,在动力舱、指挥室、机库走廊展开地毯式搜索。当最后一张任务卡在指挥室被发现时,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 " 科技发现录 "。" 以前觉得航母就是大船,现在才知道每颗铆钉都是国之重器!" 天津市实验中学学生赵启超的总结引发热烈讨论,大家找到的不只是任务卡,更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密码。
在 " 筑梦未来 " 创作区,大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对航母的理解、对海军的热爱、对强军梦想的追求融入作品中,用画笔与文字诠释强军理想。
此次实践课堂通过 " 甲板课堂-自主探索-创作分享 " 的创新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社会、从平面走向立体,真正实现了 " 析史明理,解码强军路 " 的教育目标,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初中生牢记为国争光的使命。
记者 单炜炜
图片由天津师范大学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