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 6500 字 阅读需要 20 分钟
*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 " 循迹晓讲 " 。
设置星标步骤:1. 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 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 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前一阵,在美国下场收拾伊朗后,这场持续 12 天的以伊战争终于达成停火,除了伊朗扶植的胡赛武装还在往以色列扔导弹,中东其他反以组织除了嘴上力挺一下老大哥,基本上都老实了。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在这次伊以冲突中,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咱们看美国和以色列是铁杆盟友,这次冲突也是给了以色列相当大的支持,动用珍贵的 B-2 战略轰炸机投掷 " 炸弹之祖 " 巨型钻地炸弹炸毁伊朗的核设施,如果不是美国人动手,以色列空军的小炸弹对伊朗的地下掩体还真没有太多办法。 除了美国亲自下场以外,西方主要国家都对美以合伙打击伊朗表示支持,比如德国总理默茨就说:以色列是在为我们干脏活。
在中文网络内,伊俄两国是情同父子的好兄弟,颇为讽刺的是,这次伊朗人挨揍,大帝最多动动嘴皮子对以色列进行点嘴炮攻击,在伊朗军事设施被炸的千疮百孔的时候,俄国是一颗子弹都没有提供给伊朗,只是通过外交渠道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说美国人粗暴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要知道,今年 1 月份伊朗与俄罗斯才在莫斯科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两国联手应对美西方的制裁,看来这对牢不可破的联盟含金量多少还是差点意思。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俄国和伊朗 " 你管我叫哥,我管你叫爸 " 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更多时间两国还是刀兵相见。那么,俄国和伊朗的关系经过了怎样的演变?为啥过去两国之间恨不得你死我活,今天表面上又爱得死去活来?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伊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从阿契美尼德王朝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他们最辉煌的时代,伊朗人统治过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东到帕米尔高原,西到巴尔干半岛,南达埃及利比亚,北到高加索山脉。 而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在 13 世纪才宣告成立,所管辖的范围只有今天莫斯科周边一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国和伊朗毫不接壤,也没有任何冲突和往来。
◇ 图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波斯波利斯的万国门建筑遗迹
◇ 图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大势力范围
一直到 18 世纪后期,突厥部落的王子阿迦 · 穆罕默德 · 汗建立了恺加王朝,也恰在此时俄国已经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俄国,在几代沙皇的统治下俄国的版图越来越大,两国开始有了接触。
◇ 图为 1613 年 -1914 年沙俄扩张示意图
而沙俄在 18、19 世纪的领土扩张,无非就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往西向欧洲扩张,目的是为了融入欧洲,另一个是往其他方向扩张,目的是为了寻找出海口。伊朗这个位置在地图上又相当关键,向南可以延伸到印度洋,自身又是沟通中亚、西亚的十字路口,因而从 18 世纪开始,沙俄就开始把把目标盯上了高加索地区。在 19 世纪初,沙俄军队翻越高加索山脉入侵格鲁吉亚,格鲁吉亚今天位于南高加索西部,是 " 高加索三国 " 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中地理位置最靠北的,不过此时的格鲁吉亚是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共同争夺的势力范围,如今俄国想强行干预自己的地盘,波斯人自然是大举起兵,保家卫国。所以在 1804 年双方爆发了第一次俄伊战争。
不过影响这次俄伊战争走向的可不是这两国的实力,而是整个欧洲势力的强弱变化。此时欧洲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各国时而反攻法国,时而被拿破仑征服,拿破仑也积极寻求欧洲以外的势力,以便于对欧洲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其中拿破仑就想过和波斯结交,但被一口回绝。而波斯人此时和英国签署了《英波条约》,希望借助英国的力量来遏制俄国的扩张。不过,英国此时正忙于组织反法同盟,与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激烈对抗,英国人这时候特别需要沙俄的支持,如果这时候为了一个波斯得罪沙俄,实在是划不来,于是乎英国人虽然签了条约,但等到波斯人要英国履行义务遏制沙俄的时候,英国人又选择置身事外,对波斯的请求置若罔闻。在英国人的袖手旁观下,沙俄打得更加顺风顺水,1805 年,沙俄海军舰队从里海出发,占领了里海的港口城市巴库,也就是今天阿塞拜疆的首都。
◇ 图为 19 末,阿塞拜疆首府巴库的马拉有轨巴士
被英国背叛的波斯,转而与法国结盟。1807 年,法波签订《菲肯斯坦条约》,双方同意联合对抗英国和沙俄。然而还没等到条约的墨水晾干,法国的态度却突然发生转变。1807 年 6 月,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7 月,法俄两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为了打击英国,拉拢沙俄,拿破仑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波斯这个盟友,与沙俄握手言和,还决定结成同盟瓜分世界,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波斯人再次被列强玩弄于股掌之间。
◇ 图为两次俄伊战争中,波斯割让的土地
在得到了法国人的背书后,俄国又一次大举进攻波斯,波斯人被迫签署了《古利斯坦条约》,对沙俄割地求和,将包括巴库在内的大片阿塞拜疆地区割让给了沙俄 ,总面积大约 22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沙俄一口吞掉咱们湖南省,而且这些地方都是当时波斯的战略要地与经济中心。随后几年欧洲形势再次发生变化,拿破仑在对沙俄的特别军事行动中大败亏输,沙俄成为了欧洲的救世主,开始在全欧洲耀武扬威,甚至跑到巴黎进行了大阅兵。
因此在 1825 年,沙俄再次出兵入侵波斯,这回波斯不能忍了,已经被你割走了这么多土地,才签订了边界条约 12 年,你们咋就又违约了呢?为此,波斯号召全民反抗沙俄,史称第二次俄伊战争。战争初期,凭借波斯人的士气,的确收复了不少失地。但双方实力摆在那里,等到沙俄反应过来后,带着大批先进的武器投入了战场,战场形势瞬间变得毫无悬念,1828 年波斯再次战败,与沙俄签订《土库曼查伊条约》,将阿拉斯河以北的所有阿塞拜疆人的聚居地,全都割让给了沙俄。
◇ 图为 1828 年 2 月 10 日,俄波两国在土库曼查伊村签署 " 和约 "
这个条约基本就确定了俄国和波斯的分界线,一直到今天伊朗在高加索一带的国境线也是条约中画的这条线,现如今的阿塞拜疆,就是那个时候被沙俄强行从波斯手里分出来的。 此外,恺加王朝签订的这份不平等条约,不仅割让了大片领土,还要向沙俄赔付 2000 万银卢布,相当于当时波斯 4 年财政收入,无力支付的部分就拿海关税收作抵押,从此沙俄掌控了波斯北部的关税权,进而掌控了波斯财政。此外,恺加王朝的失败直接引发全国动荡,统治者权威扫地,各省总督封疆大吏开始割据自立。
众所周知,沙俄这个国家在近代的外交政策,一直想尽可能地挤进西方,一旦在挤进西方的道路上吃了瘪,再回过头来从其他方向找补,波斯问题也是一样。自从 19 世纪初俄国成为欧洲霸主,国力进入巅峰期后,就开始醉心于欧洲事务,波斯地区反而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等到 1856 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入主欧洲的野望遭遇重大挫折,于是他们再次选择往其他方向找补,俄国人先是占领了中国的外东北,随后又开始打波斯人的主意。一开始,沙皇俄国心里盘算的就是建铁路,他们琢磨着要修筑一条从沙俄心脏地带一直延伸到波斯北部的铁路,如此一来,沙俄就将其势力延伸到波斯腹地,一旦波斯内部生变,沙俄就能通过火车在一天之内,把军队从高加索的基地调往波斯境内。而且,沙俄对这条铁路周边享有绝对特权,每个关键枢纽站都常驻至少 5000 兵力,这样一来,沙俄的铁路修到波斯哪,哪就成为波斯境内的 " 国中之国 "。当然啦,限于自身实力和重点先后,沙俄在波斯修铁路的蓝图一直没有实现。
◇ 图为帝俄在西伯利亚和中亚修筑的铁路路线示意图
但从沙俄扩张历史来看,铁路在沙皇眼里绝不仅仅是运输工具,更是沙俄殖民控制他国的 " 毛细血管 "。这种 " 铁路殖民 " 模式效果显著,这招儿后来也被日本人学了去,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满铁,当然这是后话了。除了想建铁路,沙俄还通过种种手段在波斯北部买设施买地;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和不平等条约,让俄国人在波斯获得一系列的特权。照这般事态发展下去,俄国将很快让波斯全境成为殖民地,到时候俄国人往南获得波斯湾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就是时间问题。
然而,印度洋沿岸此时已经是英国人的禁脔,俄国人如此渗透自然要想办法阻止,为此英国人从波斯南部向北渗透,以拦住俄国获得出海口的道路。两国就这样对峙了几十年,一直到 1907 年,由于此时的欧洲战云密布,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已经实打实的对英国构成威胁,于是英国拉来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既然英俄国又成了盟友,那么此前的争议就该摆在谈判桌上唠明白,其中就包括波斯问题,于是,英俄两国通过签订《英俄协定》互相划分势力范围,波斯北部是俄国控制,南部由英国控制,其他中部地区由于没资源也没地缘优势,则成为中立地区。
◇ 图为 1907 年《英俄条约》后对伊朗地区的影响
可以说波斯和俄国在这一阶段,就是俄国单方面的扩张、渗透,对波斯人来说是段不愿提及的屈辱历史。尤其是 19 世纪后期,这一时间段虽然俄国没有彻底占领波斯领土,但他们对波斯经济控制得更加深入,当里海之滨发现石油时,数不清的俄国资本奔向此地,到 1914 年一战爆发前,沙俄已控制波斯全部外资的 70%,波斯北部的经济命脉尽在其掌握之中。
随着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政府控制了俄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暂时摒弃了沙俄时代的政策,开始同周边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里多说一句,苏俄暂停对外扩张并主动与周边国家修好,最重要原因是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残酷的内战,随时面临覆灭的风险,所以苏俄通过 " 空间换时间 ",在 1918 年和 1921 年主动和德国波兰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里加和约》,割让了面积达 144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只要苏俄从生死存亡的境地缓过劲儿来,他还是要走对外扩张的老路。
◇ 图为《布列斯特和约》中苏俄割让土地范围(橙色)
1921 年 2 月,波斯和苏俄签订了友好条约,规定苏俄放弃沙俄时代从伊朗攫取的一切特权,取消波斯欠沙俄的债务,移交沙俄在波斯的企业和财产等等。苏俄让了这么多利益,却坚持保留两点,一是如果第三国利用波斯领土进攻俄国,而波斯政府无力阻止时,苏俄有权出兵波斯进行自卫,消除危险后撤军;二是苏俄移交给波斯的特权和财产,不能转让给第三国。
◇ 图为礼萨沙 · 巴列维(1977 年 3 月 15 日-1944 年 8 月 25 日),巴列维王朝的首任国王
到了 1941 年,苏俄早就已经改名叫苏联,波斯也改名为伊朗,这一年由于德国突袭苏联,使得苏联立刻倒向了同盟国阵营。为了支援苏联大批物资,盟军决定将物资通过伊朗输送到苏联。那时候伊朗的国王礼萨汗,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有严重的亲德倾向,伊朗这个国名就含有 " 雅利安人的土地 " 的意思。所以礼萨汗拒绝盟军的要求赶走所有德国技术人员,理由是伊朗的工业发展离不开这些人,在礼萨汗的拒不配合之下,英国和苏联组成大军进入伊朗,大兵压境让礼萨汗被迫同意传位给王子巴列维,同时英国和苏联共同控制伊朗。各方同伊朗签署协议,表示尊重伊朗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承诺在战争结束 6 个月内撤出伊朗。
◇ 图为苏军 T-26 坦克在伊朗大不里士街头
随着二战结束盟军陆续撤出伊朗,但苏联人嗜土如命的老毛病又犯了,不仅赖着不走,还扶持了两个名为 " 阿塞拜疆人民政府 " 和 " 马哈巴德共和国 " 的分裂政权,想要搞一贯以来的老把戏,先扶持亲苏分裂政府,再组织所谓的全民公投,最后加入苏联。这就极大地激起了伊朗人民的不满,最后是伊朗人的官司打到了联合国,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更强硬的命令,让美国第五舰队开进波斯湾随时准备和苏联开战,这才让苏联政府服软并退出伊朗,也是自此开始,伊朗巴列维政权就坚定了亲美的外交策略。
◇ 图为 1962 年,礼萨巴列维国王在批准后《白色革命》后对民众讲话
◇ 图为流亡在外的大阿亚图拉霍梅尼降临德黑兰机场
伊朗的亲美策略持续到 1979 年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上台后走上了反美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朗和苏联的关系有所缓解,因为 1979 年末,苏联开始入侵阿富汗,伊朗东部领土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霍梅尼曾经在很多场合,公开指责苏联为小撒旦或者是穿着红袍的撒旦。
◇ 图为两伊战争中,头戴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一开始苏联希望这两个国家两败俱伤,自己就能从中得利,于是尝试着帮助处在弱势地位的伊朗,帮助他们兴建了不少工业项目。但在 1982 年以后苏联又改变了战略,因为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始终不肯让步,霍梅尼还打击伊朗的亲苏派,驱逐苏联外交官,还关停了塔斯社驻德黑兰的办事处,理由是他们涉嫌间谍活动,尤其是苏联担心伊朗战胜后会在中东一家独大,到时候开始向苏联渗透。于是俄伊关系又一次恶化,苏联开始通过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向伊拉克提供化武的原材料。1988 年,苏联更是为伊拉克提供了改良版的飞毛腿导弹,间接给伊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直到两伊战争末期,伊朗的战争潜力接近枯竭,才不得不重新重视和苏联的关系,并最终再在各方的调停下同意停火。在战后伊朗面临西方世界的制裁,唯一对外沟通的渠道就只有苏联这条线,而此时苏联日子过得也十分艰难,1989 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入了死胡同,苏联和东欧即将进入全面危机。
◇ 图为霍梅尼写给戈尔巴乔夫的信部分内容,全文详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785410
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还特别热心的给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写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 苏联现在遭遇很多困难,改革多年来也没有成效,看来西化改革意义不大,我认为造成苏联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苏联人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坚持真主至大的思想,所以你们别信马列了,改信安拉吧。" 霍梅尼不光是给戈尔巴乔夫指明大方向,还说伊斯兰哲学复杂且深奥,建议戈尔巴乔夫派出几个学者到伊朗学习。此时的伊朗刚被萨达姆打得元气大伤,霍梅尼也行将就木到了死亡的边缘,居然还有兴致给苏联把脉问诊,不得不说伊朗的天降伟人就是和普通政客不一样。
不过,即使戈尔巴乔夫按霍梅尼指明的方向办事,苏联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解体的结局,不过伊朗政府绝对大度,并没有对苏联的行为翻旧账。苏联解体后继续和俄罗斯展开合作,尤其是俄国融入西方的愿望屡屡落空,2014 年俄国吞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以及 2015 年后两国在叙利亚战场上深度合作对抗美西方支持的势力,俄伊两国的关系迅速升温,成为反美阵营牢不可破的联盟。尤其是这次伊朗挨揍,大帝几乎是除了实质性援助之外,能用的嘴炮全用上了。
◇ 图为 2025 年 1 月 17 日,俄伊两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新闻
按理说俄罗斯和伊朗是有地缘冲突的国家,不会结成盟友关系,而今天两国能够合作只有一个底层逻辑:反美。在这个共同的敌人威胁下,只要你反美,即使咱们不是一个政治体制,一个宗教信仰,即使咱俩以前有血海深仇,那你也可以成为我的朋友。而在 " 反美 " 这个标准面前,历史上发生的那些矛盾龃龉,他们才不会在意。无非是被俄国人抢了点地盘、杀了点人口、开发了点石油的事。现在如果没有俄国,哈梅内伊的江山可能都保不住,孰轻孰重,他们自己自然会懂。
不过,俄伊两国基于 " 反美 " 目标结成的联盟,其实是两国在国际空前孤立和制裁下的一种报团取暖,两国联盟内部非常脆弱不堪。
首先,俄罗斯现在最核心,最要命的利益在乌克兰,根本没有余力帮伊朗小兄弟一把,这在这次伊以冲突中俄罗斯拿不出任何实质援助,就能看出来。其次,伊朗的终极目的是要消灭以色列,而俄罗斯境内有上百万犹太人,从以色列建国伊始,苏联就提供过巨大帮助。从历史上来看,俄国和以色列更像是没有正式结盟的盟友。再有伊朗民间从未遗忘沙俄侵占外高加索的历史,民间反俄情绪有深厚基础。从短期来看,两国可以借力打力,报团取暖,从长期来看两国在历史旧怨,地缘政治,宗教信仰上的巨大矛盾,最终分道扬镳。
因为流氓们联手的唯一动机是 " 共同的敌人 " 对他们的利益构成了共同威胁。也因为流氓之间没有共同价值观和基本的契约精神。一旦 " 共同的敌人 " 的威胁性降低,或者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背叛盟友,甚至双方发生火并,就是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 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 UP 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 " 循迹晓讲 " 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