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2小时前
微观察|“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原标题:微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

" 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

时间:2025 年 7 月 14 日

日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时隔 10 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定了时间累砌的历史新方位: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格外看重对时与势的精准判断和深刻把握。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既擘画指引,又辩证施策:" 工业化进程,西方走了几百年,而我们只用了几十年。深层次看,我们工业化的短板还很多,要花时间去补。城镇化也是这样,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

(一)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

在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没有先例。

会上,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居高望远:"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新路,对应 " 粗放扩张、人地失衡、破坏环境 " 的老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哪些事久久为功,哪些事时不我待?

" 我是很喜欢研究历史的。作为从政者,不熟悉历史,特别是中国史,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急于求成也和缺乏历史感相关联。

历史感,是城市内涵式发展不能忽略的一个视角。

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但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乡村都不会消亡。总书记早有分析," 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 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会上,总书记再次辩证视之," 让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 现在的城乡人口流动还是候鸟型的。市民和农民之间的平衡转化,要体现在政策上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中央有一条 " 托底 " 的政策:进城老百姓的农村责任田和宅基地,自愿原则下可以退出,政府不能强行收回。" 这个过程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

文脉赓续,是城市内涵式发展不能丢失的一份坚守。

福州又称榕城。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 " 编户植榕 ",多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不能让老百姓挨晒。"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 像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滥建文化地标、随意更改老地名那样的事,决不能再干了。"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书记就已点明 " 内涵 " 二字:" 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由外向内,是对发展动力的深刻思考," 靠归大堆、摊大饼,是养不出现代化城市群的 "。

会上,由内涵式发展的主线,讲到 " 五个转变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和工作重心、方法。深刻的变革,牵引着要 " 潜绩 " 还是要 " 显绩 " 的取舍。

" 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 习近平总书记言之谆谆," 平常的考核不能光盯着 GDP 增长了多少、建了几个大项目,还要看欠了多少债。不能让一些人击鼓传花,把问题留给后人。"

(二)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定下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

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一个优化、六个建设 "。而 " 六个建设 ",分别对应建设目标里的 6 个词。" 富有活力 "" 舒适便利 "" 绿色低碳 "" 安全可靠 "" 崇德向善 "" 便捷高效 ",6 个定语,主体是城,落点在人。

这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具象化表达。

10 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人民城市为人民 " 的重要理念,汇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纬。

这些年,总书记走过了许多城市,绵延的生态绿道诠释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了 " 绣花 " 功夫的社区改造暖意融融 …… 一路行一路思。

"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690 多座城市、9.4 亿城镇常住人口,在城市的有机生命体里,人是主角、是核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生动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城市工作浓缩着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的辩证:

微小如推进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 要持续推进,不能紧一阵松一阵 "。习近平总书记对现场的党政领导干部说," 垃圾分类各地坚持得怎么样?"" 饮用水安全必须常抓不懈 "" 不能消费和浪费画等号 ",精准施策、持之以恒。

广阔如推进 " 一个也不能少 " 的后续接力。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却绝非终点。" 世界各国对我们的脱贫攻坚都是肯定的,这一条人类共同价值观是最基本的。"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现在也不能不顾群众的返贫风险 "" 兜住民生底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评判 "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过去搞 GDP 论英雄,别的都忽略不计,一俊遮百丑。现在很多事一丑掩百俊,一件事搞坏了,信誉、形象、声誉马上就下去。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得听到落地的回响

"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言出必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鲜明风格。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起城市工作的部署:" 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

回响的背后,是治国理政理念的一脉相承。

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 " 一个尊重、五个统筹 ",总书记再次提及," 这些都没有过时,都要继续抓好落实。"

两次会议部署作比照:"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是 " 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 " 的跃升;"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丰富和发展了 "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 的思想和方法 ……

不仅如此,创新城市的落子,是 "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的鲜活注脚;绿色低碳的要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实践的星火映照思想的伟力。

落地有回响,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 " 之江新语 " 写下的 " 抓落实如敲钉子 ",异曲同工。

回响声里,有攻坚克难的改革勇气。

在浙江工作时打的一个 " 换衣服 " 的比方,至今为人称道。习近平同志将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阻碍,形容为 " 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2006 年,浙江省对义乌实行史无前例的扩权;2019 年,龙港撤镇设市。

今天的城市工作,正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会上,总书记回顾浙江两地破题收获的启迪:" 对经济规模大、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和特大镇,适时调整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回响声里,有善作善成的发展韧性。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探索之举,发轫于党的十八大后。

" ‘大城市病’明显缓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盘点成绩:" 过去海外舆论认为它是不可破解的。仅仅过去了 10 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 最为人称道的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成为常态。我在北京 APEC 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的‘ APEC 蓝’没有食言,实现了。" 但凡承诺的,不遗余力去推,哪怕山高路远,无惧风雨兼程。

落实的前提也是按规律办事。" 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 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从 " 按规律办事 " 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指出发展症结:"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一组数据,载着新时代奋进的回响:

城镇化率从 2012 年的 53.1% 上升至 2024 年的 67%;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 1.1 万公里,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接近 100%,供暖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超过 90%;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 6800 多万套,惠及 1.7 亿群众;

2024 年全国重点城市 PM2.5 平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约 60%,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 99%……

又何止这些数据?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大幅提升,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壮大,雄安新区拔地而起 ……

创造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镌刻下厚重印记。现代化人民城市华章赓续,新时代的恢弘叙事,是亿万人民共同执笔的壮美史诗。

撰文: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杨旭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工业化 福州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