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发展,Robotaxi 市场正进入快速成长期。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师 Allen Chang、Verena Jeng 等在 16 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国 Robotaxi 运营商正加速商业化部署,将对中国 Robotaxi 市场规模的预测上调 9%-35%,预计到 2030 年和 2035 年,市场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10% 和 29%。
具体而言,高盛预计该市场将在 2030 年和 2035 年分别增长至 140 亿美元和 612 亿美元,较此前预测的 120 亿美元和 466 亿美元大幅提升。车队规模方面,高盛将 2030 年的预测从 47.4 万辆上调至 53.5 万辆,2035 年的预测从 190 万辆上调至 230 万辆。
这一预测调整主要基于中国 Robotaxi 运营商在技术能力增强、硬件成本降低和快速扩张方面的积极进展。高盛在报告中指出,运营商正通过扩大车队规模、增加乘车次数以及开发更多商业模式潜力来加速商业化进程。
行业四大增长动力剖析
高盛指出,中国 Robotaxi 行业长期增长由四大动力支撑。
首先是技术进步。报告认为,软件和硬件能力的提升提高了 Robotaxi 的安全性和乘车体验,例如驾驶速度接近人类司机水平,确保乘客准时到达;同时成本降低支持大规模部署,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其次,新乘车体验吸引乘客。报告称,Robotaxi 消除了疲劳驾驶、绕路行驶和社交接触等风险;纯乘客空间的形态转变也为娱乐服务 ( 如 4D 电影、KTV、游戏、混合现实 / 虚拟现实、餐饮服务 ) 或定制化服务 ( 如视频会议设置、个性化智能助手 ) 带来机遇。
第三,支持网约车流动性。高盛早前报告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可能有 400 万人类司机退休,Robotaxi 可填补这一缺口,缓解未来招聘司机难题。
最后,新商业模式创造新优势。Robotaxi 将闲置资产转化为现金流来源,并可理论上延长运营小时,高盛表示,这一模式转变将改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相关企业。
运营商部署呈现加速迹象
目前,中国 Robotaxi 运营商正通过新一代车型投放和规模化部署来实现商业化目标。
小马智行于 7 月 10 日宣布,其第七代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在广州和深圳进行路试,这标志着该公司朝着 2025 年底实现 1000 辆车队规模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文远知行5 月 21 日宣布,将通过与 Uber 的合作在未来五年内将运营扩展至全球 15 个城市。
百度 Apollo已累计完成超过 1100 万次公共乘车服务,截至 2025 年 5 月拥有 1000 辆全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并宣布计划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建设大型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
高盛认为,在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消费者接受度提升以及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推动下,预计领先的中国 Robotaxi 运营商将在未来几年加速商业化进程。
市场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高盛预测显示,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将呈现阶梯式增长。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将率先实现突破,预计到 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22%,2035 年达到 41%。二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渗透率增长相对滞后,但到 2035 年也将分别达到 30% 和 19%。
在盈亏平衡路径方面,高盛分析显示一线城市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盈亏平衡,假设条件包括每日 21 次行程、平均单价 2.8 美元、车辆价格 2.1 万美元等。二线城市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盈亏平衡,其他城市则在 2033 年。
从收入构成来看,预计一线城市的单车年收入将从 2024 年的 1 万美元增长至 2035 年的 3.2 万美元,主要通过增加每日订单数量和提高平均客单价来实现。
高盛预计,到 2035 年,中国 Robotaxi 车队将在共享出行车队中占据 29% 的份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