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07-17
昼蒸夜煮热浪滚滚,今年夏天为何格外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炎炎烈日,热浪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城市仿佛被按下了 " 高温模式 " 的开关。今年的七月为什么这么热?津云记者采访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为何 " 日夜连轴热 "

气象专家分析原因

七月流火,但今年的 " 火 " 烧得格外猛烈。自 7 月初开始,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热浪强势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高温日数普遍达到 5 至 8 天,部分地区甚至持续 9 至 12 天。

进入 7 月以来,天津市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天津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达到了 37 ℃。前两天下了一场雨,但雨后很快恢复炎热,大地在烈日的炙烤下持续升温,热浪滚滚。

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纷纷表示 " 空调开一宿都不解热,出门 5 分钟,后背湿成地图;哪怕坐着不动,也在流汗。"" 白天热得发懵,夜里热得睡不着——可谓是昼蒸夜煮、连轴热。"" 热得黏人、热得睡不着、热得像被蒸着炖着 " ……

一位外卖小哥说,感觉今年比往年热得早,不仅炎炎烈日,空气的湿度也很大,像是进伏之后的气候,这样的天气下,长时间在户外工作很辛苦。

放眼全国,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3 日,全国已有 150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打破当地 7 月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其中 15 个站点甚至刷新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14 日开始这一周,高温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也将加入高温圈。高温将覆盖四川盆地、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大片区域,影响超 15 个省份,部分地区气温可超过 40 ℃。

为何进入 7 月后的天气如此炎热?天津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尉英华分析了原因,她表示,引发此次持续高温的根源在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的稳定维持。在它们控制下,气流下沉产生显著的增温效应,造就了这轮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

尉英华介绍 , 每年北方地区在盛夏总会有一段闷热的时期,一般是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的前后,因此期间华北地区已经进入雨季,空中的水汽能够及时转化成雨滴降落,往往潮湿闷热。而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偏北偏强,提早了这一天气现象。

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 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

随着季节流转,副热带高压会在夏季出现明显的向北跳跃阶段:常年第一次北跳发生在 6 月中下旬,此时副热带高压移动到华南沿海,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其北侧的降雨带,就是通常所说的 " 梅雨 "。

而第二次北跳通常发生在 7 月上旬到中旬初,此时副热带高压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梅雨结束,转为被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下的晴热高温天气(也称作伏旱);而北侧的夏季风雨带也相应北进到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并在 7 月中下旬到 8 月中旬,推进到华北东北一带,也是当地集中的雨季,这一时期华北会因为夏季风的到来,出现湿度显著上升的闷热天气。

尉英华介绍表示,今年夏天,副热带高压极端异常偏北,在 6 月底中心就已经移动到黄海南部一带——这是往年 7 月下旬的情形。京津冀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的影响下,让市民提前感受到了往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相似的闷热潮湿。

热射病致死率高

如何预防与急救

连续高温的情况下," 热射病 " 的词条多次出现在热搜榜上。

7 月 6 日,青岛某高校一位宿管大爷疑似因中暑昏迷,虽然被发现后及时送医,但大爷最后还是因为抢救无效去世。据媒体报道,宿管大爷居住的校园平房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平房不仅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室内温度甚至在下午时间高达 43 摄氏度。   

几天前,河南信阳一名 37 岁的快递员在高温天气送快递,不幸突发热射病,经抢救无效逝世。一名温州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 41 ℃,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   

知名男演员陈龙担心母亲不开空调,特意去爸妈家抽查,结果看到家里几个空调都没打开,妈妈打开窗户在厨房做饭。

此事件引发热议,有的网友晒出自己家里不爱开空调的 " 同款 " 老人,有网友支招如何劝老人开空调。

医生严肃提醒市民,老人、孩子及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优先用空调、风扇营造凉爽环境;户外工作者定时到阴凉处休息,少量多次补淡盐水。

因为,热射病是致死率极高的医学急症,能在数小时内引发多器官衰竭!

" 人们常将中暑与热射病划等号,认为多喝水休息一下即可缓解,其实热射病非常危险。"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李真玉表示,热射病是因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意识模糊、抽搐等),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该病最可怕的是,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热射病可不是简单的 " 中暑升级版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患者死亡率高达 50% 以上。

李真玉主任表示,区分热射病和普通中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中暑的症状相对较轻,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先兆症状,或体温升高(≥ 38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水,如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只有在室外才会 " 中招 " 吗?李真玉主任表示,热射病不仅易发生于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下,长时间处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也容易得热射病。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病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机体散热功能差,还有部分老年人因节俭或行动不便,夏季不愿使用空调或风扇,长期处于闷热封闭的室内,极易发生热射病,家人需关注并重视。此外,一些人习惯让 产妇在坐月子时不见光、不通风、不吹空调,要提高警惕,谨防热射病发生。

对于热射病症状出现后如何紧急处理的问题,李真玉主任介绍,应迅速让患者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 16 ℃至 20 ℃。持续进行降温,用冷水为患者擦拭皮肤、冰敷等。当患者陷入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 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联系救护车就近送医。

此外,李真玉主任提醒,虽然热射病患者存在高烧不退的症状,但实际上和普通发烧患者不一样。如果热射病患者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类等解热镇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并且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衰竭、凝血障碍衰竭。因此,热射病患者应禁止使用解热镇痛的药物。

李真玉主任表示,预防热射病的关键是外出需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地带,情况严重需立即就医。

(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吴宏 摄影 刘乃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江南 江淮 天津 津云 福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