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头部名酒企业纷纷 " 扎堆 " 白酒低度化。
五粮液率先宣布将推出 29 度产品 " 五粮液 · 一见倾心 ",并有内部消息透露,五粮液已调制出三种不同口味的酒样;
泸州老窖同时宣布 28 度国窖 1573 已经研发成功,将适时投放,甚至还将考虑研发 16 度、6 度等更低度数产品;
水井坊立刻跟进,宣布即将在特定区域推出 38 度以下产品;
酒鬼酒也正在推进 33 度、28 度、21 度、18 度等低度产品的研发,计划在今年 7 月底推出 ……
头部酒企密集入局,似乎预示白酒将进入 " 低度 " 竞速时代。
消费市场却出现了一片质疑声。
" 少兑些酒精不就行了,还需要研发?"
" 低于 50 度就不叫白酒 "
" 低度白酒说白了就是勾兑酒 "
" 度数越低越是勾兑酒,更不能喝 "
" 低度酒就是兑水 "
什么是低度白酒?白酒降度真的只是兑水降低酒精度数吗?白酒低度化到底是真趋势还是伪需求?
01 白酒降度有多难?
大众消费者关于低度白酒的认知偏差,源于多重因素。
一方面,传统观念里,高度白酒往往被视为品质的象征,人们潜意识里觉得高度意味着纯正,而低度则可能是通过添加其他成分 " 稀释 " 而来;另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白酒复杂的酿造工艺缺乏深入了解,不清楚降度并非简单的加水稀释,而是一门涉及众多技术环节的精细工艺。
在了解白酒降度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低度白酒?
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对低度白酒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但在香型产品标准《白酒质量要求》中,对 " 低度 " 有所划分:浓香型白酒以 40 度划分,即 40 度<酒精度 ≤68 度为高度酒,25 度 ≤ 酒精度 ≤40 度为低度酒;酱香酒分为 45 度 ≤ 酒精度 ≤58 度、35 度 ≤ 酒精度<45 度两种标准;清香型白酒以 45 度作为不同酒精度的分界线。
尽管不同的香型对于低度白酒的度数界定不同,但从工艺角度来看,酿造低度白酒都比酿造高度白酒更困难
" 低度白酒首先并不是简单的稀释酒精饮品。"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强调,"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白酒低度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实现途径。借鉴其他行业术语,其酿造的主要方法简单归纳来说,有‘减材制造’和‘增材制造’两个方向。前者是通过减少高浓度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而实现降度,主要借鉴了无醇啤酒和无醇葡萄酒的酿造方式;后者则类似于调制鸡尾酒,通过增加材料达到降度目的。"
白酒降度过程中,还需要克服酒体浑浊、香气流失和口感变淡的棘手问题。
当酒精度降低时,酒中的一些成分溶解度发生变化,导致酒体出现浑浊现象,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高度白酒中丰富的香气成分在降度后可能会部分挥发或被稀释,使得白酒原本浓郁的香气减弱,口感变得寡淡。
白酒香味成分亚油酸乙酯温度及酒精度不同的溶解度(来源:好酒地理局)
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也表示,白酒以酸酯成香,做到 " 低而不浊、低而不杂、低而不淡 ",勾调技能更重要," 可以说低度酒技术比高度酒更严 "。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白酒降度都绝非简单地 " 除醇、加浆 ",而是要使酒体做到协调、柔和、淡而不寡,低而有韵,尤其是具备本香型、本品牌的典型特点和风格。
02 低度白酒并非新鲜事物
上世纪起,就陆续有酒企开始研发低度白酒。
20 世纪 70 年代,张弓酒厂曾采用低温法和提高基酒质量、加香泥板、回酒发酵、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措施,研制出 38 度张弓酒。
泸州老窖的低度化探索始于 1980 年代,当时泸州老窖就推出了首批低度产品 "38 度特曲 "。凭借窖香、粮香复合香气和 " 爽口优雅 " 的口感,该产品于 1989 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斩获 " 国家金质奖 "。此后,泸州老窖更是逐步把 38 度国窖 1573 打造成支柱型产品之一,切入商务宴请场景。
但进入 21 世纪,高度白酒凭借醇厚口感与品质象征属性备受青睐,低度白酒陷入停滞和边缘化困境。
直到 2012 年,白酒低度化才迎来一个拐点。彼时,刚入局的江小白推出 100ml 小瓶装、40 度清香型白酒,提出白酒年轻化、低度化、时尚化战略。后来,消费者还自发用江小白兑雪碧、果汁等饮料,创造出 " 江小白 + 饮料 " 的混饮玩法。到 2019 年,江小白年销售额突破 30 亿,成为白酒低度化的代表品牌之一。
2014 年,洋河也开始探索白酒低度化,当年就推出了首款 33.8 度的 " 微分子 " 酒。2019 年又推出了 43.8 度 " 洋河无忌 " 系列,2023 年迭代至 33.8 度。当年洋河主要采取的是区域市场差异化渗透策略,在广东、江苏等低度酒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洋河通过 " 微分子酒 + 蓝色经典 " 双品牌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在华北、华东地区,则利用 " 绵柔 " 工艺的普适性,与五粮液、泸州老窖形成差异化竞争。
回溯低度白酒的探索历程,不难发现,其实制约低度酒发展的并不只是技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消费市场的局限,让低度白酒缺少发展壮大的土壤。
03 低度白酒在国内市场真的可行吗?
在一众酒企中,五粮液在白酒降度技术上的探索堪称典范。
五粮液进行低度化创新的起点,还要追溯到 1972 年。在数学家华罗庚 " 优选法 " 的启示下,五粮液攻克了低度白酒技术难关,将 52 度五粮液成功降到 38 度和 35 度。1991 年五粮液研制的 25 度五粮液被授予国家金质奖,成为酒精度最低的国家名酒之一。
其近期宣布即将推出的 29 度五粮液产品,实际上早在 90 年代初期就已经诞生,早期采用的是萝卜瓶,后改为水晶瓶。只不过该产品受消费市场限制,于 21 世纪初期停产。
在多年探索研究中,五粮液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方法。
在过滤工艺上,五粮液研发了先进的过滤设备和技术,能够精准地去除导致酒体浑浊的物质,同时最大程度保留酒中的香气和风味成分。
在香气物质保留方面,五粮液在设计低度产品的调味方案时,更重视主体香与其他助香物质之间的平衡、烘托及协调关系,根据不同酒精度低度基础酒的组合量,设定调味酒用量的比例限值,大于限值的调味酒会进行冷冻处理,低于限值的调味酒则直接入罐调味。
同时,五粮液加大对新技术的探索,如研究流体超声波技术提升降度白酒澄清度、采用钠滤膜处理加浆水等。
实际上,白酒降度并非降低品质,反而对技术要求更高,能提升产品品质。
以五粮液降度后的产品为例,经过精心调配和工艺处理,降度后的白酒在口感上更加柔和顺滑,减少了高度白酒的辛辣感和刺激性,更适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在风味方面,依然保留了五粮液独特的浓郁香气和丰富层次感,各种香气成分相互协调,给人带来愉悦的品鉴体验;在稳定性上,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降度后的白酒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不易出现变质等问题。
时隔二十年,五粮液重启 29 度产品,似乎宣告着白酒世界正迎来一场变革的 " 拐点 "。
04 白酒低度化会成为中国酒业破局解法吗?
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低度白酒产量占比从 2022 年的 15% 上升至 2024 年的 25% 以上,整个低度酒市场规模也将在 2025 年突破 750 亿元。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白酒的品质和口感,追求更加健康、柔和的饮酒体验,低度白酒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趋势。
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国内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才能脱颖而出。白酒降度和低度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机遇,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竞争力。
尽管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低度白酒存在误解,但五粮液、泸州老窖、江小白、洋河等企业的积极探索,都充分证明了白酒低度化的可行性。
2025 年,中国酒业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深度调整、消费疲软和政策收紧三重压力。低度化或将成为白酒行业破局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