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叔电影 昨天
张颂文“扑”完,秦昊“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999 年 11 月 4 日,广州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案——

警方缴获破获了一批 190 公斤的海洛因。

可就在收缴海洛因的现场,让人意外的是,警方发现了附近有一个可疑的仓库。

里面居然存放着高达 11 吨的高纯度冰毒。

搜出来时摆满了整个操场。

什么概念?

《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50 克以上,量刑标准为十五年、无期、死刑三个等级,11 吨,超过了这个标准的 20 万倍。

而这批冰毒的制造者和拥有者——

便是中国第一毒枭刘招华。

重提这件事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继去年张颂文的《猎冰》之后,又一部以刘招华为原型的剧集播出了。

秦昊、段奕宏主演的《扫毒风暴》。

去年《猎冰》播出时曾经引来一片骂声,其制作之粗糙,剧本之错漏,让人无法相信是高群书的作品,更让不少人质疑起了张颂文。

而如今《扫毒风暴》呢?

前几天首播之后,同样被无数网友质疑,什么阴间滤镜,什么晃得头晕等等。

所以,秦昊这剧步了张颂文后尘?

我一口气看了 10 集,觉得这剧并不差。

但问题确实不少。

(本文含已播出部分集数剧透)

首先要聊的,必然是《扫毒风暴》的镜头。

这一点颇受诟病。

简单来说,就是剧集的调色一直偏绿,阴沉沉的,然后又是手持摄影,镜头非但晃动得厉害,让不少人难以接受。

一开始看到这个评价我还不以为然。

毕竟这样的电影太多了。

比如娄烨。

《风雨云》开场的一段长镜头,穿梭于整个村落,即便你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这样的镜头也能带给你那种不安感。

或者刘伟强。

《古惑仔》街头火拼的段落基本上都是手持,这样的镜头很适合那种不需要看清楚的 " 烂仔交 ",也给观众增加了临场感。

镜头往往是叙事的辅助。

而《扫毒风暴》呢?

看上去有模有样——

比如一开场,两位女杀手穿梭于小巷的镜头,看上去就是《风雨云》的复刻。

光从画面上来说,也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看多了,就会发现这些不过是形式上的相似。

实则照猫画虎。

就像剧中有一场戏,一开始是客观镜头,段奕宏饰演的卧底进入一家发廊找接头人。

后来又变成主观镜头。

只见镜头不停地在不同的目标上来回晃动。

最后又变回客观镜头。

炫技吗?

但说实话,这一段的设计,几乎没什么意义。

因为这个场景出现在第 * 集的片头,属于故事回溯,而这里出现的所有角色,我们早已知道了他们的结局,并不会有任何的悬念感,所以在技术上增强这里的不安感,属于画蛇添足。

我当然也理解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这样的镜头处理方式。

无非是加强纪实性。

这就像很多年前流行的那种警方抓捕录像,因为大部分是夜间抓捕,所以警方拍摄的镜头总是惨绿惨绿的,而画面也是随机晃动。

可是啊,电影或者电视,作为一部作品来说,镜头是需要有明确指向的。

框住什么不框住什么,是需要原因的。

我还记得郑保瑞说过的一件事,说是当时帮林岭东拍《目露凶光》的追车戏,他把这场戏剪得无比炫技,让人目不暇接,可林岭东大骂了他一顿,然后说——

" 如果镜头已经展现得很清楚,这就是力量,不需要其他东西,否则就表述你根本拍不到。剪接不是这样用的,如果是,那只是救亡,而不是剪接。"

摄影也是如此。

如果手持镜头本身并没有更多的表达,以及信息的话,那这就是单纯的炫技。

并没有任何意义。

但如果你说,这么多意义不明的镜头,只是为了遮掩孱弱的剧本,我也不同意。

这个故事其实很复杂。

也很扎实。

而这,也是我觉得 " 不差 " 的原因。

比如,贩毒网络。

对于一部国产剧来说,贩毒集团作为反派,往往会被标准化处理,仿佛所有人都是同一副面目,都是同一个整体。

而《扫毒风暴》,则设计了一个层级分明的贩毒网络。

这里有高层内斗——

云司令掌控宛北毒品生意多年,他生产海洛因,并将这批海洛因运往全世界,这其中也包括中国东南,因为利益的关系,云司令禁止任何人碰冰毒生意。

但云司令的女婿周少雄或许并不这么认为。

相对于海洛因生意,冰毒属于新型毒品,成本低廉,价格更高,显然,来钱就更快。

一场毒贩高层的内斗在所难免。

这里也有中层生态——

龙哥是西城的毒品 " 经销商 ",这时他手底下的马仔偷偷贩卖冰毒,被云司令发现了,他该怎么办?

有一场戏很有意思。

他本来准备了 300 万去向云司令请罪,可这时云司令的代言人康叔来了,他在与康叔的交谈中,发现其目标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制造冰毒的人,老鬼,于是他走入后门,把原先准备的 300 万减到 100 万送了过去 ……

他对人心的把握,以及刀尖上跳舞的心态可见一斑。

而剧里表现最多的,则是底层毒贩——

比如金双喜。

他和他的哥哥,当地的副镇长联手贩毒,但他的哥哥却重用另一个毒贩大丘,这让金双喜很不愉快,觉得自己的哥哥只是要找个傀儡,于是就在手下马仔贩卖冰毒出事之后,他的哥哥禁止他再碰这个东西。

而此时呢,他却发现了更好的冰毒制造商。

翻脸是早晚的事,出事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有人会觉得这也太复杂了。

尤其是剧集和《猎冰》一样,也加入了一条警察线——

说是段奕宏饰演的林强东来到西港,接手这起新型毒品案,而林强东这个人呢,原先是个卧底,曾经在云司令的宛北假装毒贩一段时间,在那次卧底行动中,自己的好搭档被打死了,而杀死自己搭档的那个人,仿佛和龙哥有关 ……

这会让人觉得,《扫毒风暴》前面的很多集都在铺线,都在交代人物。

相当于花了差不多十集的时间来进行 " 前摇 "。

这难免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不过我倒是觉得,复杂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烂尾," 前摇 " 过长又如何?

因为这个案件的原型,是个神奇的人。

" 好戏 " 尚未开场。

是的,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没聊主角——

秦昊饰演的卢少骅。

和《猎冰》里的黄宗伟一样,这是一个以刘招华为蓝本创作出来的角色。

他少年辍学,中学时化学比赛得过奖奖。

他走私货物,工资微薄(剧里把法警改为保安)却开着名贵的皇冠汽车。

他的 " 圣经 " 是《精细有机化学》。

而最重要的,是他几乎是无师自通,掌握了提纯 99% 的冰毒制造方法。

神奇吗?

神奇。

但剧里已经呈现出来的,只是这种 " 神奇 " 的一角。

刘招华的经历,可以让任何人目瞪口呆。

比如说,他很 " 天才 "。

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例子是,因为制造冰毒所需的麻黄素来源紧张,被国家管控,冰毒无法大量制造怎么办?

刘招华的做法是改进原料。

这使得他随时随地以极低的成本,极容易找到的材料制造高纯度冰毒。

让全世界顶尖毒贩都为之震惊。

比如说,他很 " 冷静 "。

法警出身的他深谙警方的办案方法,以至于三番五次地在警方的重重包围中都得以逃脱。

就像上面说的广州大案。

警察已经知道他住在岗顶的总统大酒店了,于是去追捕,他感觉不对劲,怎么办?

并不是立刻逃走,而是假装住在自己楼层的下一层。

装作没事一样离开。

更离谱的是当时整个广州都被到处设卡包围,他怎么逃?

不是开车离开,也不是藏在什么货车里。

而是买了辆自行车,晃晃悠悠地骑了三个小时,骑出了广州无人发觉。

他甚至,还很 " 矛盾 "。

他有一次勇斗小偷,一下干倒三个人,还上了当地的报纸,被当好人好事宣传。

并不担心自己被发现。

还有一次,他躲避警方追捕,但临走时偏偏要在躲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

你想不清楚是希望被抓到还是单纯的挑衅。

再加上那些让人很 " 有名 " 的瞬间——

比如他在被抓捕时满面笑容。

比如在被问及为什么只将毒品销往海外时,他的自我狡辩:

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你会觉得,光是在剧里呈现出这些,就已经足够精彩、丰富的了。

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膨胀。

也能看到他的心理交战。

更可以在这样的故事里,看到一个正常人如何被欲望吞噬,却又不得不自我割裂自我欺骗的过程。

而这,也是我对后续故事抱有期待的原因。

所以怎么说呢?

以刘招华为原型的剧其实已经拍出过许多部,比如王志文的《黑冰》,或者张颂文的《猎冰》,他们也都是各有各的问题。

《扫毒风暴》也不如人意。

不过在目前看来,这已经算是相对而言比较扎实的一部了。

我们当然希望它能更好。

甚至觉得,假若如《绝命毒师》一样,单纯地只从毒贩这个视角来看这个故事,是不是会给人带来的警醒更多,震撼更大。

不过眼下,我对这部片的期望,只能是 " 不烂尾 "。

毕竟——

就导演五百而言,这样的事,他干过太多回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颂文 秦昊 扫毒 段奕宏 走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