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行至年中,中国经济走势备受关注。回看上半年,消费市场热度不断攀升,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催生的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 2》)以超 150 亿元的票房获得上半年票房冠军,散装 " 苏超 " 带动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大幅增长,LABUBU 蝶变为全世界的潮玩 " 顶流 "。
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多次提及悦己消费、情绪消费," 大家在解决温饱以后,更注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
站在年中节点,每日经济新闻 · 天府文创云联合新浪四川,推出 2025 年中特别策划《中流击水 文创观潮》,从微博热词、微指数以及微博话题等出发,回看上半年,三大 " 文化消费爆款 " 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瞬息万变的文创产业发展浪潮中,探索背后的脉络与哲理,寻路径,找价值,再出发。
今日关注:哪吒的 " 百亿神话 "。
《哪吒 2》于 1 月 29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6 月 30 日正式下映,半年时间,其已经从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现象,沉淀为一个刻在中国电影史上的 154.46 亿的数字。
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大众情绪与票房奇迹的完美共振,也目睹了资本市场对这股能量进行的一场迅疾的行业价值重估。
当喧嚣散去,所有关于特效、情怀和纪录的讨论都已落幕,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清晰地浮现:
对于中国内容产业的工业化进程而言,我们更期待的是一个耗时五年、集全行业之力成就的 " 百亿神话 ",还是一个能够稳定预期、持续经营的 " 电影生态 "?
《哪吒 2》的 " 高开暴走 ",并没有给出答案。它更像一个产业的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将自身的璀璨、行业的 AB 面与未来的可能,组合成一幅幅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的图景。而在这图景背后,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票房百亿作为分水岭
回溯《哪吒 2》上映后的 " 战绩 ",可以从票房、话题与股价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看票房,其攀升堪称电影史上的 " 暴力美学 "。
《哪吒 2》上映首日,打破中国影史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4.87 亿元);
《哪吒 2》上映第五天,单日票房突破 8 亿元;
《哪吒 2》上映第九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票房纪录;
《哪吒 2》上映第十二天,打破中国影史累积人次纪录;
《哪吒 2》上映第十七天,票房破 100 亿元,电影官方微博发布海报图,附上 100 个 " 谢谢 "。
制图:天府文创云
其次看话题。与票房一起冲高的,还有《哪吒 2》在新浪微博上的相关话题讨论度。
据 " 新浪电影 " 微博,《哪吒 2》上映第十八天时,双榜热搜共 1736 个,TOP10 热搜 318 个,热搜登榜共超过 7020 小时,710 亿全站阅读量、8793 万全站讨论量。
图片来源:新浪电影
最后,再来看看光线传媒的股价。春节后的开市,光线传媒的股价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 " 热钱涌入 ":从 2 月 5 日开盘即涨停到 2 月 14 日,8 个交易日内,光线传媒股价涨幅超 200%,其市值的增长规模,已相当于在 A 股版图上重塑了两家以上头部影视公司的体量,并一度冲破千亿大关。
图片来源:深交所网站截图
据记者观察,在《哪吒 2》上映的第三个周末(2 月 15 日),票房、话题以及股价均达到了峰值。在那个周末,《哪吒 2》的票房跨过百亿门槛;奥斯卡评委喊话饺子导演的话题冲上热搜;资本市场用连续的涨停,完成了对光线传媒千亿市值的加冕。
但 " 江河 " 终将分流。
当《哪吒 2》的票房冲破 90 亿大关时,很少公开表态的王长田在复旦校友群里说:" 这个票房现在跟我没有关系了。"
有趣的对比是,电影上映前,王长田曾在 2023 年预测《哪吒 2》票房能够有望 70 亿,当时他面对的,是普遍的 " 嘲笑 ";而在电影上映后," 王长田还是保守了 " 的词条冲上热搜,王长田仿佛又成了冷静的 " 旁观者 "。
率先反应的,依然是资本。2 月 17 日,周一,股市开市。光线传媒股价上演天地板,由涨停到一度触及跌停,以近 40% 的振幅,开启了此后的震荡下行行情。
此时,票房仍在惯性上扬,在第一次宣布密钥延期后,《哪吒 2》的国内票房在 3 月 26 日突破 150 亿,此后的三次密钥延期,最终将档期拉伸至 6 月 30 日,数字也最终定格在 154.46 亿元。
图片来源:新浪电影
国产动画电影的 T 字格局
《哪吒 2》成功挤入全球影史票房榜 Top5,而这背后,是一个更为值得关注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
过去十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形成了一个 "T" 字型结构:少数头部影片占据了绝大部分票房,而其余大多数动画电影,在票房表现上归于沉寂。
《哪吒 2》154 亿元票房的 " 惊天一响 " 以一种极致的方式,加深了这种分化。
2015 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导演田晓鹏用长达八年的坚守,将一部不被看好的动画推向市场,并最终逆袭斩获 9.56 亿票房。
这与饺子导演 " 五年磨一剑 " 的《哪吒 2》的创作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充满了孤注一掷的英雄主义色彩。
此时,王长田和他创立的彩条屋,成为了英雄们背后的 " 推手 "。
看到这种天才创作与市场回报之间的巨大潜力后,王长田这位自称 " 行业里最勤奋、最抠门的老板 " 在 2016 年的内部信中提到,其当年上映的 5 部动画片," 两部赢利,三部亏损,但是赢利影片的利润,足以继续支撑我们的动画片梦想。"
而这也明确了光线传媒的路径:只有商业上实现成功,才有能力 " 去补贴、分担那些亏损的影片,那些创新作品和艺术作品 "。
制图:天府文创云
但这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征途,而非短跑冲刺。
在抵达真正的工业化彼岸之前,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的成功,往往需要创作灵光、大众情绪共鸣和市场窗口期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也就是所谓的 " 天时地利人和 "。
直到 2019 年,国产动画电影才跨过 10 亿元票房的 " 门槛 "。那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 50.35 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产动画电影 " 断层第一 "。
2020 年," 封神宇宙 " 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上映。即使被寄予厚望,但最终的票房成绩停留在 16.02 亿,显然未能满足市场的沸腾预期。
2014 年至 2025 年,电影《熊出没》以 " 一年一部 " 的稳定节奏,总计推出了 11 部大电影,累计票房突破 80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到 2024 年,《熊出没》系列电影票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 年上映的《熊出没 · 逆转时空》位居国产动画电影 TOP3。
留下的,离开的
距《哪吒 2》上映已有近半年时间,记者发现,在中小学旁的文具店里,如今,越来越多的低龄段影迷,除了收藏奥特曼和小马宝莉的文创周边,又多了一个选项—— " 哪吒 "。
它或许不再占据最显眼的位置,但它的文创周边安静地躺在货架上,成为这场 " 神话 " 退潮后,留下的深刻印记之一。
" 哪吒 " 带给这座城市的,亦还有 " 行业温度 "。记者了解到,成都本地的一家动漫工作室开发的 IP 在短视频平台已小有名气,而在《哪吒 2》爆火后,其已收到几家大平台的合作邀请或投资意向。
这股 " 暖流 ",能否延续?一个细节是,在资本入局的同时,一则关于 "《哪吒 2》特效师转行做房屋中介 " 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哪吒 2》项目结束后,面对长期的加班与不成正比的薪酬,这名特效师最终选择离开。
而也为这场票房 " 神话 " 提供了一个冷静甚至残酷的警示:" 神话 " 背后,搭建起《哪吒 2》这座辉煌殿堂的,是大量如小鱼般的基层从业者,近乎 " 为爱发电 " 支撑起的地基。
图片来源:《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对此,业界目前形成的一大共识是,即便上述 " 土法炼钢 " 的模式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却难以支撑一个可持续的产业。
正如王长田在第 27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所言,《哪吒 2》" 不具备广泛推广和借鉴价值 ",这也指向了中国电影产业,乃至内容产业的核心结构性弱点:对单一爆款和单一来源收入如票房收入的极端依赖。
据他透露,目前中国电影对票房的依赖度超过 95%;同时他直言,按照当下分账比例,100 元票房中投资方大约只能分到 33 元,难以维持行业投入。
不过,解题的路径也很明确:IP 商业化。
《哪吒 2》的衍生品市场潜力惊人,有推测其带动的经济增量或超 2000 亿元。但现实是,猖獗的盗版和不足的产能,让这块巨大的 " 蛋糕 " 看得到、却吃不全。
同样,《哪吒 2》的海外票房虽创纪录,但相较其 154 亿的本土票房,IP 的全球化能力依然有待验证。
而这是一个需要以 10 年为单位来计算的过程,像是王长田在谈及 " 中国神话宇宙 " 项目时便提道," 哪吒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会有更多,至少涵盖 50 部电影,预计会在未来 20 至 30 年内陆续呈现一个初步的框架,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程。"
尾声
1977 年 5 月,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上映后火爆异常,电影中的每个人物或道具都成为了可以被售卖的对象。半年以后,为了避免错过圣诞销售高峰,玩具制造商 Kenner 做出了一个商业史上的经典决策:卖 " 空盒子 "。盒子里只有一张证书,承诺可以在次年春天第一批收到玩具。结果,这些空盒子依旧被抢购一空。
如今,《哪吒 2》的火爆也曾一度导致其衍生品产能不足。影迷们的热情,证明了观众愿意为 " 好内容 " 和 " 好产品 " 买单。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愿意为 " 空盒子 " 付费的观众,缺的是一个能高效、高质地生产、分发和保护那些 " 盒子里玩具 " 的强大工业体系。
而从做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到创立一个伟大的 IP 衍生链条,这条路,或许比做出一部百亿电影,更加道阻且长。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