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作为我市 2025 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 48 亿元的郁江新里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这场跨越 5 年建设期、15 年运营期的城市更新行动,将为 300 余亩闲置低效土地注入新活力,在老旧工业区与老旧小区的蝶变中,勾勒出天津城市更新的 " 河西样板 "。
在我市大力推进 " 三量 " 工作、国资系统加速盘活闲置资源的背景下,郁江新里城市更新项目于今年 3 月获得河西区政府批复,4 月完成立项备案,如今正式拉开建设序幕。据了解,该项目涉及河西区友谊路街、梅江街、尖山街,由公交公司区域和郁江道区域两部分组成。
" 郁江新里城市更新项目是以国资系统闲置老旧厂区为核心谋划的城市更新项目。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业态、功能、品质的提升需求,最终形成了公交公司区域导入文创产业提升业态、郁江道区域转换用地功能提升品质的实施方案。" 河西区住建委四级调研员郑瑞华表示,此次城市更新将重点从工业厂房更新利用、盘活低效用地和改善民生三方面,以微更新微改造、适量新建等多种方式,推进片区的活力再生。
让工业遗产 " 青春逆袭 "
占地约 90 亩的天津公交第二客运公司老厂区,成为此次更新的 " 重头戏 "。通过保留大部分建筑、拆除少量危房、新布局配套设施,这里将变身为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园区。
" 此次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工业区分布在五号堤路西侧和解放南路东侧,主要包含天津公交第二客运公司、复佳技术公司等老厂区。当前,这些老旧工业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周边城市发展的高品质现状不协调、不匹配。" 天津政昕郁江新里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前期开发部部长胡配鹏介绍," 天津公交第二客运公司老厂区建于 1953 年。在城市更新中,将对现状大部分建筑保留并改造提升,拆除少量质量较差、无法继续使用的建筑,同时新布局少量建筑,将其打造成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据了解,该产业园将以哏都的在地特色,突出公交巴士印记主题,借助沉浸互动体验,打造 " 年轻态潮流文旅目的地 "。
" 我们计划通过双重路径让这片场地焕发活力。在文脉延续上,建设公交记忆博物馆,展示历史故事,融入非遗工坊、津味演出,串联城市记忆;在工业元素保留方面,对厂房钢结构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实现新旧建筑的融合与对冲,将旧设备改造成艺术装置,在场地内还原早期有轨电车的场景,循环利用建材,让工业遗产与文化艺术共生。" 胡配鹏说。
不同于传统商业体,该产业园将以 " 工业遗产 × 当代艺术 " 为核心,预计引入超过 90 个品牌,其中 30% 为首进天津或定制化概念店,形成餐饮美食、潮玩运动、文化演绎、创意零售四大板块,通过头部潮牌、独立主理人品牌与本土文化 IP(知识产权)的碰撞与结合,打造北方区域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 " 非标商业 " 活力场。
助民生痛点 " 精准破解 "
与文创园区的潮玩气质不同,郁江道区域的城市更新主要聚焦人居环境品质改善,瞄准配套设施短板,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道路交通设施改善、新建高品质绿色低碳社区以及新建一所中学等一系列工程。
老旧小区主要分布在友谊路街和尖山街,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屋顶漏水、管线杂乱、停车难等民生痛点,此次城市更新将分阶段推进总面积约 54 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纯美公寓、纯雅公寓、文玥里、红云里 4 个小区将首批开工。
" 此次改造不局限于‘修修补补’,还融入适老化、适儿化设计和海绵城市等绿色低碳理念。" 胡配鹏说," 我们将针对更新范围内老旧小区的屋面、墙面、路面、楼道、公共照明、大门、休憩设施、晾晒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和修缮,增建部分充电桩和车位,对部分绿地进行改造提升,补充座椅和运动设施等。"
为了补齐城市配套设施短板,郁江新里城市更新项目还将进行交通设施改善,并新增一所 36 班的中学。
据了解,交通设施改善涉及怒江道贯通工程、五号堤路与西江道拓宽工程,目前几条道路均已开展前期工作。怒江道贯通工程计划于年内启动实施,五号堤路拓宽工程计划于 2026 年年初启动实施,西江道拓宽工程计划于 2026 年年中启动实施。
五号堤路拓宽工程将打通珠江道至梅江道段的道路卡口,缓解周边居民出行压力。怒江道贯通工程将打通怒江道在洞庭路上的断点,提高周边产业配套区域的交通通达度,为陈塘庄哪吒小镇的引流和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
经城市体检与调研,此次城市更新片区内计划新增一所 36 班的中学,缓解河西区中学学位紧张状况。学校选址位于五号堤路与珠江道交口西北侧,规划占地面积约 4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交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从老旧工业区到文创高地,从老旧小区到宜居家园,郁江新里城市更新项目见证的不仅是建筑肌理的重塑与空间布局的变化,更是城市功能的迭代升级与生活方式的深刻革新。
" 从长远来看,结合片区发展定位,采用多种更新方式,对涉及老旧厂区土地资产进行用地混合使用,通过植入体验型商业、文化创意等功能,在打造品质城区、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探索新的城市活力空间,将实现产业体系与空间体系的有机叠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瑞华说。(记者 陈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