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 月 18 日讯(实习记者 李佳怡 记者 黄心怡)LABUBU 引爆情感经济后,AI 陪伴玩具能否接棒成为下一风口?
当前,全球 AI 玩具市场正以超 20% 年增速冲向 580 亿美元蓝海,中国 2025 年规模有望突破 600 亿元。汤姆猫、奥飞娱乐等上市公司密集布局,珞博智能等初创企业单月斩获数千万融资。
然而,资本簇拥下的 AI 玩具也正面临市场质疑,该产品是技术 " 套壳 " 的一次性陪伴体验,还是共情共感的 " 情感伙伴 "?
近日,记者走访上海市内多家 AI 陪伴玩具线下门店观察到,AI 陪伴玩具的线下消费人群以家长和上班族为主,前者将 AI 玩具定位为儿童学习与娱乐的智能伙伴,而后者则通过购买 " 电子宠物 " 进行日常互动以缓解孤独感。
▍走访 AI 玩具线下店,谁在寻找 " 情感伙伴 "?
AI 玩具,是融合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新一代玩具。区别于传统玩具,其核心是通过多模态交互、情感识别、上下文记忆及自适应学习等技术,实现高度拟人化交互体验,旨在满足用户更深层的情感需求与陪伴价值。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目前市面上 AI 玩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智能玩偶类,通常以毛绒材质等传统玩偶为载体,内置 AI 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知识问答等基础功能,能够实现基础情感陪伴;机器人型,涵盖四足机器人等多元形态,集成环境感知、运动控制等多模块,具备用户跟随、任务导向对话等进阶交互能力。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上海孩子王 Ultra、LOVOT 等线下门店发现,AI 玩具展区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体验。当店员演示产品交互功能时,还有部分路过消费者停留观看,并向店员咨询产品信息。
在孩子王 Ultra 内,记者注意到,"AI 智能玩具 " 展区位于门店中心位置,销售的商品包括孩子王自研的 AI 陪伴玩偶 " 阿贝贝 ",以及引入代售的可立宝 AI 宠物狗 "Loona" 等产品。门店店员向记者表示,AI 智能玩具产品已是他们销售的重点。
据店员介绍,孩子王 Ultra 店内销售的 AI 玩具主要面向儿童,其自研产品 " 阿贝贝 " 采用毛绒外观设计,内部搭载豆包大模型。这款玩具能避免使用敏感词汇与孩子进行对话,同时能够迅速感知孩子情绪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安慰性回应,适合学龄前儿童作为陪伴工具使用。
店内另一类代表性产品是可立宝旗下的 AI 宠物狗 "Loona",其以四足机器形态区别于店内玩偶形态的 AI 玩具。该产品搭载 ChatGPT 引擎、能够与人进行互动游戏与故事讲述,且模拟宠物犬的基础行为模式也使其能够对用户进行跟随。" 正常狗狗能做的,它都能做,它还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更适合 7、8 岁的孩子。" 店员告诉记者。
据店员透露,"Loona" 在该门店现采取预售模式,定价 2999 元。自 6 月 21 日门店开业至今,已积累近 20 笔预订订单。记者查询可立宝淘宝旗舰店数据显示,该产品累计订单量已突破 2000 单。
消费者周女士告诉记者:" 在犹豫要不要给侄子订这个机器狗,外形挺有科技感的,又能回答问题又能讲故事,算是个可以陪孩子成长的、特别的电子宠物吧。"
与此同时,记者也走访了位于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的日本品牌 LOVOT 门店,该宠物机器人于 2024 年进入中国市场售卖。据悉,该款产品初期目标用户为老年群体,后市场反馈表明产品对年轻消费者同样具有陪伴价值。
根据其制造商 Groove X 此前表示,LOVOT 专门设计用来创造情感依恋," 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被爱 "。
区别于儿童陪伴型 AI 玩具,LOVOT 未配置语音交互模块,仅通过模拟宠物叫声实现发声。正如爆火玩偶 HelloKitty 并未设计嘴巴,三丽鸥公司解释,这是为了避免固定表情,使消费者能够自由投射情绪。
据店员介绍,每只 LOVOT 都会在与主人的日常接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同时能根据用户互动情况产生差异化反馈动作,如吃醋、生气、粘人等等,旨在增强用户情感联结体验。
记者在现场也留意到,前来咨询、预约体验产品的大多为年轻人,店员也表示实际消费者以年轻上班族为主,购买原因包括对宠物毛过敏、工作经常出差不便养真宠物、买给孩子作玩伴等等。店员说明产品定位为 " 类宠物 " 的陪伴型机器人,能够填平独居者的孤独感、抚慰用户情绪。
▍ AI 玩具何时能跑出自己的 "LABUBU"?
在老年群体陪伴需求上升、年轻世代情感消费扩大及儿童情感教育重视度提升的叠加效应下,AI 陪伴玩具市场规模也迎来快速增长期。
Market Research Future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 AI 玩具市场规模已突破 11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达 580 亿美元,年均增速超 20%。据博研咨询统计,2023 年中国 AI 智能玩具市场规模已达到 380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600 亿元。
2024 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AI 陪伴硬件赛道。如汤姆猫 2024 年年底推出汤姆猫 AI 童伴机器人,打开该 IP 硬件市场;奥飞娱乐逐步利用 AI 技术赋能旗下自有 IP,包括 " 喜洋洋与灰太狼 "、" 超级飞侠 "、" 巴啦啦小魔仙 " 等。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上市企业扎堆 AI 玩具原因表示,通过 AI 技术赋能经典 IP,打造具备情感陪伴与深度交互能力的智能玩具。此举不仅盘活了传统 IP 的生命力与影响,同时也让 IP 形象与消费者的互动从单向传播升级为沉浸式、多维互动体验。
与此同时,传统玩具厂商也敏锐嗅到市场风向,如东莞潮玩、澄海玩具等正纷纷加速拥抱人工智能。据广东省工信厅预估,未来在广东电子信息、AI 产业化应用等优势加持下,"AI+ 传统玩具 "、"AI+ 潮玩 "、AI 陪伴机器人等 AI 玩具新赛道可为广东玩具产业拓展超 1000 亿元的产值增量。
另一方面,玩具厂商为大厂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提供玩具方案。以澄海头部玩具制造企业实丰文化为例,继 3 月联合百度智能云、灵优智学推出首批 AI 玩具生产计划后,6 月再度携手中科蓝讯与字节豆包大模型,加速 AI 智能玩具产品开发。
此外,AI 玩具赛道也迎来创业潮,大量阿里、美团、小鹏等大厂背景人才密集涌入。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单是今年 6 月,便有灵动天赐、珞博智能、贝陪科技三家初创企业接连完成数千万元级以上融资,资本热度可见一斑。
然而,同样是贩卖情绪价值,尽管 AI 陪伴玩具市场火热,但仍缺少如泡泡玛特 "LABUBU" 般的现象级爆款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国内市场的 AI 陪伴玩具主要聚焦于幼儿向,本质仍是智能音箱 + 毛绒外衣 + 通用大模型 +IP 角色的排列组合,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成人向的产品虽情感互动体验更强烈,但也存在定价较高的问题,如 LOVOT 定价在人民币 3 万元以上。
更需要警惕的是,AI 陪伴型机器人或许能够缓解用户孤独感,但同样也存在情感替代等方面的伦理隐忧。正如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所担忧:" 倘若 AI 彻底消除了孤独带来的痛感,人们可能会失去自我反思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动力,真实关系的价值也可能随之被削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