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未至,沪上已弥漫起月饼的甜香。7 月 16 日至 17 日,2025 年上海市食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八届 " 南侨杯 " 月饼技能比武在上海举行。
图为根据赛制,每位选手现场制作⼀款⼴式⽉饼或苏式⽉饼、⼀款创意⽉饼,并摆台展示中秋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裁判们正在对参赛月饼进行逐个评选打分。
图为国家级裁判团队依据作品的色、香、味、形、卫生、创意、摆台呈现、制作流程效率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角逐出各奖项。
本届赛事共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 23 家企业和 69 名选手参与。国家级裁判团队依据作品的色、香、味、形、卫生、创意、摆台呈现、制作流程效率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角逐出各奖项。
据了解,每位选手现场需制作⼀款⼴式⽉饼或苏式⽉饼、⼀款创意⽉饼,并摆台展示中秋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百年老字号的传承者,到新锐品牌的创新者,既有手握数十年经验的 " 老法师 ",也有身怀新理念的 " 生力军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有传统的广式、苏式月饼,选手们还结合潮流,设计制作出了 LABUBU 造型的创意月饼,以及食药同源的滋补型月饼。这些月饼制作领域的 " 能工巧匠 " 带着各自的独门绝技而来,白色的工帽下,是同样专注的眼神;翻飞的手腕间,是对 " 食 " 字的敬畏与坚守。
图为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西周芳记 " 首次参赛。第五代传承人陈家礼带来了包括苏式海苔、五仁、黄精等多款经典的苏式月饼来到现场与各路高手同台竞技。据陈家礼介绍,经典的苏式海苔选用了象山西沪港的海苔,而且必须是鲜味最足的 1 月采收的冬苔。为提升月饼的口感,他们本次创新性地在面团中加入奶酪、黄油、杏仁粉等原料,奶香浓郁的饼皮包裹着海苔果仁,是中西融合的海派味道。
图为 " 西周芳记 " 的黄精果仁月饼选用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 黄精作为馅料与果仁混合,在保证口感的同时做到了食药同源的滋补功效。
大赛评委、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校长干文华介绍说:" 相较往年,本届赛事着重强调低 GI(升糖指数)概念。为符合低 GI 要求,不少参赛月饼配方普遍减糖 20%-30%,并创新添加天然谷物食材,同时减少酥皮的用油量,在口感不变的情况下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 匠心承工运,饼味忆百年 " ,月饼技能比武恰逢百年工运。这场比武,是技艺的竞技场——皮料馅料的配比、烘焙的火候在切磋中愈发精进;是文化的传习所——让广式的醇厚、苏式的酥香、创新的理念在交流中薪火相传;更是行业的瞭望台 ——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探寻月饼文化走向更远未来的密码。
在大赛现场,不仅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更是嗅觉与味觉的交谊舞会。空气中交织着豆沙的绵甜、莲蓉的清香、火腿的咸鲜,还有芝麻、核桃、桂花的复合香气,织成一张诱人的味觉网。选手们屏气凝神,称量务求毫厘不差,包馅讲究严丝合缝,压模追求纹样清晰。有人专注于传统技艺的复刻,指尖的力度里藏着祖辈的智慧;有人则大胆尝试新技法,将现代烘焙理念融入面团饧面。看那苏式月饼的起酥,如层叠的云浪;观那流心月饼的流馅,似融化的月光 —— 每一个细节,都是匠心的注脚。
上海市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敏介绍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月饼也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开拓。此次大赛不仅是月饼制作技艺的切磋,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次大赛吸引到了不少长三角地区的非遗月饼品牌前来参赛,带来了匠心品质的同时也为大赛及业界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灵感启发。
图为结合爆款 IP LABUBU 打造的趣味造型,展现月饼的创意巧思。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的祝福穿越千年,沪上匠人们正用双手,让这枚小小的月饼,载着传统的重量,带着创新的光芒,走向更绵长的岁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