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昨天
血透集采升级!两省抛出县域医共体采购大单 影响几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科创板日报》7 月 18 日讯(特约记者 史追云)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起步相对较晚,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外企业曾长期占据垄断地位。不过,近年来,伴随政策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大力扶持,以及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上的不断突破,国产品牌开始逆袭。

以科创板上市企业山外山(688410.SH)为例,日前公司在官微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其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及血液透析机市占比分别达 15.74%、13.26%,均居国产自主品牌首位。另据天风证券统计数据,上半年该公司医疗设备招采的整体中标金额为 1.86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1%。

另一家主板上市企业威高血净(603014.SH)在血液透析耗材市场亦有不错表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 年,该公司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市占比分别为 32.5% 和 31.8%,皆位列全行业第一,全线超越外资品牌。

然而,国产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在硬币的 B 面,随着血透耗材和设备集采的逐步实施,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变量

一方面,集采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可能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对研发投入的持续性构成考验;另一方面,中标规则下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或将倒逼企业调整竞争策略,这也无疑为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新一轮降价潮下市场生变

随着集采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持续扩围,这股风最终也吹到了血透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血透领域所涉及的医疗器械主要分为血液透析设备与血液透析耗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等;后者则主要涵盖血液透析器 / 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透析管路、透析粉 / 液、穿刺针等。目前,血液透析主要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的治疗。

最先接受议价考验的是血透耗材。2024 年 1 月,河南省牵头的 23 省联盟血透集采工作正式开标,这也是血透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集采工作,被业内称为血透 " 小国采 "。

据了解,本次集采中,血液透析器平均单价从 130 元降至 70 元,最高降幅 58.1%,血液透析循环管路降幅达 76.67%。整体来看,集采使得血液净化耗材的平均价格下降了 46%。本次中选结果已于 2024 年 6 月 1 日开始落地执行。

同年 6 月,京津冀 "3+N" 联盟也迅速推进血透类耗材集采,287 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达 55.23%,此次集采预计可为联盟地区每年节约采购费用 39.8 亿元,中选结果将于今年 7 月 31 日起执行。

在上述血透耗材集采的首发博弈中,业内分析认为,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集采将推动企业从 " 拼价格 " 转向 " 拼质量 "" 拼创新 ",那些持续在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上发力的企业,更容易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集采会引发企业分化,这一判断也得到了企业层面的印证

《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山外山证券部,其工作人员表示,山外山参与了前述两次集采,且均成功中标,品牌降价幅度相对外资较为温和,目前中标结果已落地执行,已为公司带来一定利好,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回暖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面对集采带来的降价,公司凭借在成本控制与服务体系方面的固有优势,目前并未感到明显压力。未来,公司也将始终聚焦创新产品研发,以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但对于原本在血透耗材领域市占率已较高的威高血净而言,上演的则是 "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

威高血净在今年 5 月发布的招股书中显示,2024 年 7-12 月,公司在相关省份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平均出厂价较 2023 年同期分别下降约 16%、11%,销量分别增长约 23%、21%。以 2023 年经审计数据进行模拟测算,该集采执行情况导致公司 2023 年综合毛利率下降约 4.0%,净利润下降约 24.9%(按 15% 所得税税率计)。

而血透耗材的降价只是刚刚打了一个头阵,接踵而来的是血透设备的集采。

今年 5 月,安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启动了血透设备更新招标工作,此次招标分为 3 个包,计划采购 332 台血透机,总预算金额高达 5245 万元。

该项目已于 7 月 15 日开标。据中国政府网信息,此次集采中山外山中标两个包,中标单价分别为 7.9 万元和 11.8 万元。参照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年 2 月发布的同品牌同款型号血透机 11.5 万元和 17.5 万元的中标价来计,降价幅度分别约为 31.3% 和 32.6%

本月,江苏也抛出了县域医共体采购大单,该招标分为两个包,其中血透机共采购血透机 81 台,血滤机 28 台,总金额超 1500 万元。

相较于以往的单体采购,江苏、安徽此次大规模血透设备采购的主体均为县域医共体,采购体量较大。县域医共体作为地区基层医疗设备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各地卫健委牵头下开展医疗设备更新集中采购,已成为实打实的采购大户。采购方基本盘的扩大,意味着其议价能力随之增强。不过,从安徽省的中标结果看,较于耗材,血透设备集采的降价力度有所减弱。

对此,CIC 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认为," 低价 " 并非血透设备采购方的唯一诉求,其考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涵盖产品性能、预算、售中及售后服务等。而不同类型、级别与地区的医院,对这些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及具体考量要点可能也会存在差异。

▌ 应对现实挑战:全产业链国产化提速

血透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与人才密集型的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且行业准入门槛高、监管严格,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人员与资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均有极高要求,正因如此,内资企业过往的市场参与度较低。

而血液透析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容。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 年,我国 ESRD 患者人数增长已至 412.6 万人,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占比却仅约 26%,与发达国家 75% 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及医保覆盖比例的增加,我国血透渗透率也将不断提高,国内血液透析的市场空间充满无限想象力。

鉴于此,国产品牌开始发力,并加速追击,希望能在牌桌上争得一个席位。目前,那些具备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实力的企业,均已实现 " 设备 + 耗材 " 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

据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5 月末,包括山外山、威高血净、宝莱特、新华医疗、三鑫医疗在内的 5 家国产品牌均已完成血液透析的全产业链布局。

其中,截至去年年底,山外山已有 5 款血液净化设备和 7 款血液净化耗材获批上市,同时运营着 6 家连锁血液透析中心。日前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天外天生物的血液透析浓缩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耗材领域的产品组合。

威高血净则以布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大方向,凭借自主研发 + 国际合作的形式(如与日机装合资开发血透机)完成了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液等血液净化主要产品线的全覆盖。

三鑫医疗则先后取得了透析用留置针、" 湿膜 " 透析器等国产品牌 " 首证 ",同时正加速完善 CRRT、血液透析滤过等其他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产品群。

分析认为,从血透行业的长远发展逻辑来看,一方面,全产业链布局是企业们抢占市场话语权的必然动作,血透市场需求呈刚性增长,但竞争已从 " 单一产品比拼 " 升级为 " 综合能力较量 "

另一方面,本质上也是应对行业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集采带来的价格下探压力持续压缩单品利润,单纯依赖某一品类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而全产业链布局能够打通从核心产品到配套耗材的上下游环节,形成自产自供的成本控制体系。

如此,不仅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还能凭借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对市场风险的对冲,进而为企业的持续经营与研发投入提供支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科创板 自主品牌 京津冀 外资 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