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青年 07-18
十年后再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镇化红利结束,你选对城市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这几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悄然举行。

这是自 1962 年以来,第五次全国性的城市工作会议。上一次是 2015 年,那年拉开了大规模棚改的序幕,造就了后来几年的楼市繁荣。再往前一次,是 1978 年,改革开放刚开始。

会议名称不张扬,新闻通稿也克制得近乎寡言,但政策层面的一句话,足以让许多城市管理者警醒: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

注意,用了 " 转向 " 一词。

它意味着,那个靠摊大饼、拼地皮、玩债务循环的时代,走到头了。

2024 年全国地方债余额已超 40 万亿元,部分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 30% 以上。摊子铺得越大,财政压力越重,城市必须从 " 增量扩张 " 转向 " 存量提质 "。

2024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 6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美国 80%、日本 90%)。这意味着,城镇化红利期已过,城市不再只追求人口增长,而是要留住人、提升吸引力。空置的楼盘、亏空的财政、流失的年轻人,成为许多城市的新难题。

所以这次会议的重点,不是再造高增长,而是处理增长之后的麻烦。

比如,一个城市已经扩得足够大,该修的路修了,该圈的地圈了,问题是这些地方还活着吗?还能活着吗?产业有没有跟上,年轻人是不是留下了,负债是不是压垮了市财政?很多城市表面看光鲜,背地里财政早就吃紧,地卖不动、房卖不掉、地铁亏成窟窿。

于是," 城市更新 " 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但不同于 2015 年棚改的 " 大拆大建 "。如今,城市更新强调 " 实用 ":城中村能改则改,危旧房能修则修。例如,上海通过保留历史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居住质量;深圳将旧厂房转为文创园区。核心是盘活存量,避免盲目扩张。

这个新共识,其实透露出两个重要信号。

首先,城市分化加剧。大城市需提升承载力,吸引人口和产业。例如,北上广深及强省会城市将获更多政策支持,放宽人口限制、优化资源配置。而人口流失的收缩型县城需正视现实,国家明确提出 " 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 ",如东北部分县市已试点合并行政区划,缩减基建规模,聚焦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城市竞争从 " 单城作战 " 转向 " 组团出击 "。会议强调城市群、都市圈,意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长三角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通过高铁互联、产业互补形成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整合港口、科技资源;京津冀则优化交通与环保协作。相比之下,单一 " 强省会 " 模式效率较低,可能在竞争中落伍。

财政压力是转型的硬约束。过去,城市靠卖地、举债支撑开发,但 2024 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近 20%,部分三四线城市地块频频流拍。财政吃紧导致公交线路缩减、教师工资延发,开发区转型困难。未来,城市需依靠科技、产业和资本驱动,例如杭州的数字经济、深圳的半导体产业,而非传统的 " 卖地 - 借债 - 造房 " 模式。

现在再去讲什么大开发、大建设,已经没人信了。

未来,城市如果还想活得好,必须靠科技、产业、资本,而不是靠拍地、借债、造房这 " 三板斧 "。

换句话说,这轮城市转型,比拼的是谁更有脑子。

对普通人而言,城镇化红利不再普惠。过去,进城意味着机会,买房意味着财富增长。但如今,大城市继续吸纳人才,小城市则面临资源流失。房价虽不再跌跌不休,但成交低迷;公交线路减少,优质学校、医院集中在都市圈。进入大城市也更难,户籍、房租、就业竞争形成隐形门槛。

未来,选择城市至关重要。年轻人应优先考虑都市圈核心城市(如长三角、珠三角),关注产业和公共服务质量;留在小城市的家庭需评估教育、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收缩带来的不便。

城市竞争也进入内卷时代。有的城市拼 AI、半导体,吸引高端人才;有的城市还在发红头文件促生育、推楼市。选择哪座城市、哪个都市圈,可能决定你的工作、教育和养老质量。认清这些变化,理性规划未来,才能在城镇化分化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些都是在悄无声息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如果你不看清这些变化,还在幻想回小城养生,或进大城市捞金,可能都会高估了时代对个体的善意。

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还意犹未尽,如果你也在关心这个时代的真实变化——城市的命运、普通人的出路、政策的逻辑、人心的流向,那么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码头青年」。

这里有扎实的信息、犀利的分析,以及一个愿意交流的写作者。

我会在星球里持续更新深度思考、热点拆解、政策解读,也会回应你的提问与观点碰撞。

码头青年
本文来源公众号:码头青年;ID:matouyoung ,欢迎大家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活着 美国 城中村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