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媒汇 07-18
四川新首富,押宝37亿创新药赌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创新药企融资大军里,又多了一家头部企业。

7 月 14 日,科创板明星药企百利天恒的 37.64 亿元定增计划获上交所审核通过,距离落地仅差证监会临门一脚。而这次募集到的资金,百利天恒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具体来看,百利天恒的募资用途主要聚焦两个硬核技术方向:一是 HIRE-ADC 平台,推进全球首个双抗 ADC 药物 BL-B01D1 的全球商业化及多项 III 期拓展试验,并支持 3 款新一代 ADC 的 I/II 期临床;二是 GNC 平台,推动全球首个四抗药物在实体瘤的 II 期试验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验证。

2025 年上半年,在政策红利与研发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创新药板块涨势如虹,港股恒生创新药 ETF 涨幅一度高达 70%,板块热度催生密集融资潮。信达生物 6 月配售募资 43 亿港元,君实生物同月完成 10.4 亿港元 H 股配售,恒瑞医药此前更以 130.8 亿港元 H 股 IPO 创下近五年港股医药最大融资纪录。

在此背景下,百利天恒紧随行业趋势,披露的定增计划获上交所通过,成为年内 A 股创新药领域再融资案例之一。

创新药成就四川新首富

1996 年,朱义在四川成都创立百利药业(百利天恒前身),此后他抓住中国仿制药快速扩张的窗口期,在 1998 年推出适应症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利巴韦林颗粒(商品名 " 新博林 ")等爆款产品。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朱义主导生产的新博林销售额突破亿元,不仅打通全国销售渠道,更积累了稳定的现金流,每年产生数千万元净现金流,为后续转型埋下伏笔。

在同行沉迷于仿制药的短期利润时,朱义已开始谋划向创新药转型。2010 年,朱义启动 " 以仿养创 " 战略,用仿制药收入支持研发,并于 2014 年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全资子公司 SystImmune,专注肿瘤创新药研发。

彼时,百利天恒选择的是全球仅少数企业涉足的双抗 ADC 领域,并集中资源开发 BL-B01D1。这种双抗 ADC 药物,因 HER3 靶点开发难度极高,曾让罗氏等跨国药企巨头铩羽而归。

2017 年前,百利天恒营收主要来自利巴韦林颗粒、丙泊酚注射液等仿制药,但随着双抗 ADC 平台研发深入,资金消耗呈几何级增长,至 2022 年底,公司账上现金仅剩约 10 亿元。在创新药行业需要大量资金的背景下,这笔钱也略显不足。

账上资金捉襟见肘,在 " 停下来就是前功尽弃 " 的压力下,为保障管线持续推进,百利天恒加速了科创板上市进程。

2023 年 1 月,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募资总额达 28.41 亿元。这笔资金如同 " 及时雨 ",打破了研发停滞的僵局,其中 15 亿元专项用于 BL-B01D1 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试验,确保中美双中心同步入组。

上市后,百利天恒的市值与朱义的个人财富开启了火箭式跃升。

2023 年 1 月科创板上市时,百利天恒市值约 130 亿元,朱义持有的 74.35% 股份对应财富约 96 亿元。但随着 BL-B01D1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持续超预期,叠加 2023 年底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签署的 84 亿美元合作协议落地,资本市场对百利天恒的估值逻辑彻底重构。

上述合作消息公布后,百利天恒股价单日 20% 涨停,市值突破 500 亿元;到了 2024 年,凭借 8 亿美元首付款到账及业绩扭亏为盈,百利天恒市值再度上涨至 800 亿元;2025 年 5 月底,随着 BL-B01D1 多项 III 期临床完成首例入组,百利天恒市值首次突破 1200 亿元,较发行价累计上涨超 9 倍。

截图来源于东方财富

这一过程中,朱义的财富也迅速膨胀:2023 年胡润榜上以 270 亿元排名第 188 位;2024 年凭借 510 亿元跃居第 74 位;2025 年随着股价继续大涨,以当下 1280 亿元的市值进行估算,其 74.35% 的持股价值飙升至 950 亿元。

在此之前,通威股份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蝉联了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四川首富之位。2025 年 3 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 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四川另外两家企业巨头——新希望的刘永好家族与通威股份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财富均约为 730 亿元。相比之下,当下百利天恒实控人朱义的财富则以明显优势超出这一水平,从而成为四川新首富。

综合来看,朱义可以说是靠着孤注一掷押注双抗 ADC 赛道,登顶四川首富之位。可这千亿市值的光环,百利天恒能维持多久呢?

一款管线赌未来?

近几年,百利天恒的财务数据犹如坐了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

2024 年百利天恒的业绩爆发,主要是因为百时美施贵宝支付的 8 亿美元首付款到账,从而实现了 37 亿元净利润的奇迹。但到了 2025 年,百利天恒又被打回原形,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骤降至 6744 万元,同比减少 98.77%,净亏损 5.31 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百利天恒的主营业务也出现了下滑。

2024 年财报显示,百利天恒的化药制剂收入萎缩至 3.27 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减少了 15%,毛利率更是从 69% 降至 53%;中成药制剂板块收入下滑 8% 至 1.64 亿元,毛利率在经过连续两年下降后,滑落至 34%。

化药制剂板块的核心产品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受集采冲击明显,2024 年国家及省级药品集采导致其中标价格大幅下降,叠加恒瑞医药等竞品加速市场挤占,收入和毛利率双双承压;中成药制剂板块的支柱产品黄芪颗粒则因中药材成本持续攀升,毛利率进一步收缩。

在传统业务下滑的背景下,百利天恒将筹码押在了创新药赛道。

然而,百利天恒在研管线看似布局多元,涵盖双抗 ADC、四特异性抗体等前沿领域,但 14 款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中,双抗 ADC 占 7 款、四特异性抗体 3 款、其他类型 4 款。

具体来看,3 款进入 III 期的药物中,BL-B01D1 是绝对核心。这款药物虽号称 " 全球首个完成 III 期的双抗 ADC",但覆盖的鼻咽癌、食管癌等适应症,全球年新发病例合计不足 50 万例,市场天花板明显。

另一款 BL-M07D1 虽进入 III 期,却与罗氏、科伦博泰旗下产品的适应症高度重叠。

唯一的四抗药物 GNC-038 虽被宣传为 " 全球首创 ",但 III 期试验仅针对小细胞肺癌一个适应症,且入组进度较计划滞后 4 个月,主要因资金被优先投向 BL-B01D1。

而其余的 10 余款临床管线,有的处于临床前期,有的靶点则集中于红海领域,与已上市药物差异化不足。这种 " 一款管线赌未来 " 的模式,使得其能否持续产出爆款,更像一场没有把握的赌博。

推进核心管线需要持续输血,维持管线梯队布局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撑。于是在创新药行业回暖的窗口期,百利天恒也加入了向市场募资的行列。

这一动作与行业融资潮形成呼应:2025 年 5 月底以来,港股已有 5 家创新药企通过配售募资超 80 亿港元;A 股市场,迪哲医药、海思科等药企的融资方案均在上半年落地,资金正加速向具备全球技术壁垒的管线集中。

百利天恒的定增计划,既是对自身资金缺口的填补,也是对行业融资窗口的顺势把握。毕竟,核心管线 BL-B01D1 的全球 III 期拓展,与其他管线的临床推进都需要资金。

针对核心管线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解决靶点扎堆、进度滞后等问题,源媒汇向百利天恒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百利天恒的千亿估值,终究是靠一款核心管线支撑,若后续没有爆款管线接棒,朱义的四川首富位置还能坐多久呢?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四川 仿制药 科创板 融资 上交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