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漫与画 07-18
教科书级线条,天价原稿,难怪曾被连环画界集体“致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段时间,金哥陆续分享了卢延光、陈全胜、华三川、刘继卣等连环画大师,大家反响十分热烈。

点击图片可跳转至相应艺术家文章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顾北刘""南北二刘"等经典连环画家接二连三席卷业界,连环画坛风起云涌。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欧美漫画重新传入中国,许多中国的连环画家开始模仿欧美漫画技法。

有这么一位插画、漫画大师,放在国内或许没有多少人记得,甚至可能很多人压根就不认得他。

但他,却可能是在当时被中国的连环画家们,效仿得最多的一位。

1932年,举世闻名的艺术之都与金融之都的意大利米兰,即将成为意大利出版业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在这年的10月11日,一个男孩出生了。

他就是瑟吉尔·托皮(Sergio Toppi),一位颠覆了传统黑白插画样式的艺术大师。

瑟吉尔·托皮的少年时期,是在二战的背景下度过的。

或许是家境还不错,他没有动荡于战火之中,反而在举家离开米兰避世的那段时间里,安安稳稳地上了一所艺术院校。

托皮从小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绘画之神也对托皮十分眷顾——他不但十分天赋异禀,绘画之路还走得相当顺畅。

因出版漫画发家的意大利知名出版社Edizioni Alpe,向托皮发送了他的第一份Offer。

随后,他陆续被意大利许多大厂发现,纷纷抛出橄榄枝。这之中有意大利最大的出版集团蒙达多利(Arnoldo Mondadori Editore)、意大利第一本儿童漫画杂志《Corriere dei Piccoli》、实力尤其雄厚的世界漫画工厂Marvel Comics和DC Comics,还有许多知名作家、编剧等。

是的,托皮最出名的便是他的漫画与插画。

在欧洲,托皮声名显赫,他的大名与画作常常出现在著名杂志《法国历史漫画》(Histoire de France en bandes dessinées)与《漫画大观》(a découverte du monde en bandes dessinées)上。

瑟吉尔·托皮向安德烈·弗朗坎的《斯皮鲁和方大炯历险记》致敬

他是被邀请为《圣经》绘制插图的画家,改编过《一千零一夜》,出版过多本单行本漫画。

法国漫画网评述他说:"其独特创新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七八十年代的世界漫坛。"

意大利迪士尼《唐老鸭》《米老鼠》《女巫》的漫画家费德里科·贝托鲁奇(Federico Bertolucci),还有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的常客斯特凡诺·卡洛尼(Stefano Carloni)都受他影响至深。

而在美国,托皮的作品也极受拥戴。

美国知名漫画作家与艺术家沃尔特·西蒙森(Walter Simonson,代表作《雷神》《神奇四侠》《欲孽杀人夜》等),就称托皮为"真正的大师"。

同样与漫威漫画与DC漫画长期合作过的艺术家阿什利·伍德(Ashley Wood),更是对他崇拜到无以复加。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瑟吉尔·托皮开始影响中国连环画坛。譬如八十年代后名声鹊起的"南雷北燕"中的雷德祖,就是学习融合托皮风格最好的中国画家之一。

事实上,瑟吉尔·托皮的作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彩稿,一种是黑白稿——世界通常对他黑白稿的评价更高些,影响了当时中国连环画坛的也是他的黑白稿。

瑟吉尔·托皮画的有关玛丽莲·梦露的连环画

如同巨浪骤然扑面,也如瀑布呼啸而下,瑟吉尔·托皮的黑白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实古今中外,画黑白者比比皆是,画得好也从不稀奇。

然而仔细观察托皮的作品,会发现画面中哪怕仅用"黑白"两种颜色、仅有"黑白灰"三种色相,却依然有其独特的色调与构图,和其他作品截然不同。

托皮的控线不但十分干净,而且相当精准,简直是"教科书级"的技法。

几何感,节奏感,力量感。几乎人人都能从瑟基尔·托皮的作品中,品出这三重感受。

但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对阴影部分、画面氛围与视觉张力的刻画。

托皮单单用线条,便能编织出十分恢弘的奇幻景观。

他的线就像安第斯山脉般延绵不绝,他笔下的群像主次分明、繁简并重,他的点线面构成如同各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般,见缝插针却严丝合缝。

但最具有开创性的,是他那充满了主观性与想象力的"写实"风格。

在业内滥用线性透视与景深线索时,托皮跳出了一直以来"在平面上描绘图画"的平面空间处理方式,转而开始了克里姆特式立体主义方法。

——将画面平面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设计空间。

网友发现,近现代史上有太多文学艺术名人弃医从文或从艺,于是"学医拯救不了世界"的调侃便开始全网流传。

现在我们再次知道,瑟吉尔·托皮也是"弃医从艺"群体里的一员。

尽管瑟吉尔·托皮从小便与绘画和艺术相伴,并且曾在艺术学校学习了好几年,但他却在二十岁那几年去学了医。

不过托皮的医学生涯也没有持续几年,便又回归艺术画起了插画,更是开始陆续接触起广告设计、动画等领域。

瑟吉尔·托皮在杂志上连载的卡通漫画

但是最后,他选择了像绘制独幅艺术插画般地创作漫画。

要知道,医学是一门依赖临床实践的学科,最忌脱离实际的凭空想象、空中楼阁;但是创作奇幻类作品,却最是要求创作者具备天马行空的遐想与超越常规的思维、逻辑。

我想,托皮那充满了主观性与想象力的写实风格,便是基于他如此反差的经历。

据说当年,世界范围内不少人想要效仿他的风格,却都浮于皮毛,不得要领。

但纵观托皮的创作经历与成长史,却也不难理解他的风格为什么无法复刻。

瑟吉尔·托皮的代表作之一

原力塔罗牌

1954年,托皮从医学领域转回艺术领域,但没想到他轰动插画界的首次亮相,便是与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Utet的合作。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精确描绘人物与物体的能力。

尔后的12年,他一边为书籍创作插图,一边开始接触影视工作室。然后在1966年,他在《Corriere dei Piccoli》这本儿童杂志上,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

那是一部战争题材的故事,但主角却是一位魔法师。

此后,在持续为《Corriere dei Piccoli》供稿期间,他还与著名作家、漫画家、记者及历史学家米罗·米兰尼(Milo Milani)合作了一系列的连环画。

瑟基尔·托皮独特的艺术造诣,终于逐渐显现。

瑟吉尔·托皮的连环画

在他加入周刊《少年信使》(Messaggero dei ragazzi)并获得更多创作自由之后。

他巧妙地运用负空间,为空白区域、人物和其他元素增添力量,打破了原本的"条条框框",打破了画格和页面的边缘界限。

他还一举在1975年卢卡国际漫画展上荣获"黄小子"奖(‘Yellow Kid’ prize)。

但这仅仅是他众多荣誉中的一个而已。

1976年,他开始为CEPIM出版社创作插画。

用现在的话说,瑟基尔·托皮就是一位灵感爆棚、体力变态的高精力人群。在欧洲,通常一位漫画家一年能创作1-2部短篇漫画,五年内能画完1部长篇漫画便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瑟基尔·托皮多产时,一年2-3部短篇漫画都不在话下。这还是在他一边画漫画,一边为杂志供稿的情况下。

在工作室创作的年轻瑟吉尔·托皮

当然,托皮不仅仅只为杂志书籍创作插画与漫画,他也有自己的连载漫画代表作——《莎拉珊德(Sharaz'de)》,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经典《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

但与其说这是一本漫画书,不如说是托皮炫技的集大成者。

《莎拉珊德》这本书让世人看到了托皮极其复杂的线条与创新的构图,也让人们发现——

尽管80年代每一位重要的平面艺术家都"革新"了各自的流派,但瑟吉尔·托皮早在几十年前便开始颠覆传统。

"我的画页就像战场,我正在与纸张搏斗......"

在人人都知道"科幻狂徒"墨比斯时,瑟吉尔·托皮却因为太过追求艺术化而归于小众。

但小众归小众,如果没有瑟吉尔·托皮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般庞大而又独树一帜的灵感,从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沃尔特·西蒙森(Walt Simonson)和比尔·显克维奇(Bill Sienkiewicz),到丹尼斯·考恩(Denys Cowan)、R.M. 格拉(R.M. Guera)和肖恩·墨菲(Sean Murphy),现代美国漫画的面貌都将大相径庭。

托皮有一个外号,叫做"垂直诗人"。

如果你曾看过托皮绘画的过程,就会发现他画画基本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画,呈垂直顺序,而非平行顺序。

于是乎,他的构图几乎也总是呈垂直结构。

瑟吉尔·托皮在意大利的一次采访中现场作画

托皮是意大利三位漫画页面的创新者之一,他从不被边框、装订线与网格束缚;相反,他强调更大更宏观的画面。

正是因为他对漫画画面大胆的设计,他的漫画常常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抽象几何状,也使得他的漫画分镜如同插画一般。

瑟吉尔·托皮1999年曾在《不可或缺》杂志上谈及他的创作理念:

"在我的研究中,我始终坚持打破漫画特有的某些限制性桎梏。如果我们想要推动漫画媒介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序列的线性或平面和比例布局的传统概念。"

顺带一提,瑟吉尔·托皮的作品并不仅仅只是隔着半大个大西洋,影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连环画坛这么简单。

他的作品全球巡回展曾在2011年来到了首都北京,持续了整整三年。

哪怕国内很少引进他的作品,也很少有人详细介绍他。但2012年5月,在他逝世前三个月,杭州中国国际漫画节上展映了他的漫画,五天内吸引了200万人次观看,托皮顺手又拿走了中国动漫金猴奖的漫画奖。

在认识托皮的人眼里,他几乎是全能的。

能画画,能撰文,能写小说。他在金猴奖获奖的小说,正是他自己编著,叫做《一位无足轻重的神》。

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小山神和他的挑战者之间的故事

——这不正像是瑟吉尔·托皮本人吗?

有人认为,瑟吉尔·托皮固然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师,但他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却弱了些。

我却认为,比起一切常规的"画笔如文字"的表达,瑟吉尔·托皮的画笔更像音乐。

音乐用不同的乐器构成一串跌宕的旋律故事,托皮用群像元素构成一种令人仿佛置身其中的故事氛围。

瑟吉尔·托皮并非不重视故事本身,只是他更重视传达故事的情绪和情感。

过于意识流使瑟吉尔·托皮小众得无人问津,仿佛无足轻重似的。

但其实,他本就是画纸上的一方神明,最终在画纸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这"教科书级"人肉打印机,

在看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意大利 绘画 法国 米兰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