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局哥
餐观局出品
01
餐饮现在究竟有多卷?
这么说吧,虽然我们活在 2025 年,但只需要 20 年前的物价,就可以吃到一份快餐。
打开手机,9.9 块猪脚饭、11.9 块汉堡、15 块宫保鸡丁饭,动动手指就差给送到床边了。
但房租、水电、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却没穿越回去,反而还在不断上涨。
餐饮老板们也是一脸懵逼,20 年前 5 毛钱一个的土豆,做成醋溜土豆丝能卖 10 块钱,含泪赚 7 块钱。20 年后 3 块钱一个的土豆,同样的做法,连 10 块都卖不到了。
一家年入 100 万的餐厅,年底一算账能挣 10 万,那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了。
如果只挣了 5 万,说明这个老板人品极佳。
谁要是敢说赔钱不干了,旺铺出租后立刻有人来接盘。
这就是当下绝大多数餐饮的现状。
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02
有老板说,餐饮卷成今天这样,都是线上平台犯下的滔天罪恶。
如果没有这些平台的团购、外卖高额抽佣,行业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惨。
想让实体餐厅活下去,必须关掉线上平台,让人流回到线下,烟火气才能回来。
对待这种观点," 局哥 " 不想反驳,但绝不赞同。
拿行业老大海底捞来说,口罩以后的第一年是赔钱了,还赔得不少。
但口罩之前和 " 竹木鸟 " 计划之后,一哥每年赚到的利润,都快赶上行业老二的营收总额了。
为什么海底捞没有受到线上平台的团购和外卖影响?
答案只有五个字——不可替代性。
餐观局早前专访比格披萨创始人赵志强时,他曾说过,任何一个餐饮品牌或餐厅想持续穿越周期,始终保持赚钱能力,不可替代性才是王道。
比如肯德基或麦当劳,只要消费者提起炸鸡全家桶,想到的一定是 kfc,只要想吃麦辣鸡腿堡、鳕鱼堡,去的必定是麦当劳。
无论塔斯汀、华莱士开多少店,卖得多便宜,永远无法平替 " 麦肯 " 顾客心里的认知。
海底捞也是如此,虽然买个底料和一堆菜可随时在任何场景吃顿火锅,也不需要各种厨艺,但为什么更多顾客还是选择去海底捞店里吃?
因为别的火锅店永远做不到服务无可挑剔,品质稳如老狗,情绪价值随时随地被满足。
能把这种不可替代性做得极致的,还得看萨利亚。
03
先看萨利亚的性价比,它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5 块钱的蒜香面包、10 块钱的色拉、16 块钱的意面、30 块钱的榴莲披萨、45 块钱的原切西冷 ... ...
性价比把嘴刁人狠的 " 真探唐仁杰 " 都感动了,"7 个肉菜花了 140 块钱,再难吃都对得起这价格。"
放眼整个餐饮行业,能做到萨利亚这种极致性价比的,还有谁?
这就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性。
再说说品质。
没吃过萨利亚的人可能会觉得,便宜没好货,这么低的菜品价格,不是预制菜,也得是边角料。
大错特错。
萨利亚的原材料构成,至少 60% 是全世界各地的进口食材,意大利的面粉、火腿,澳大利亚的牛肉、红酒,挪威的深海鱼 ... ...
同级别的客单价下,绝对找不到第二个比萨利亚食材品质好的餐厅。
有餐饮老板可能会很诧异,这么低的定价,萨利亚能赚到钱吗?
先看一组数据,2024 年 8 月 -2025 年 5 月合并财报,萨利亚净利润大涨 50% 以上。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净利润的九成。
萨利亚这么低的价格不仅能赚钱,还赚到了大把钱。
赚钱的方法也很简单,总结下来就是三点七个字,效率、体验、性价比。
04
萨利亚的效率高到有多恐怖?
一名厨房员工只要准备充分,可以在半小时内做至少 80 份甚至 100 份色拉。
经过培训合格的员工就像流水线机器人一样,不仅效率极高,失误还很少。
在萨利亚的后厨,每名员工可以在原地不动,或是只走两三步的情况下,同时多岗位操作。煎牛排、烤披萨、做意面等等,绝不会一个人只干一个岗位。
一个 200 平米左右的门店,萨利亚只需要 3-4 名正式员工,并以管理组的身份指挥计时工干活。
生意好的门店堂食日流水可以做到 5 万左右。效率极其恐怖。
为了提高萨利亚独创的人时销售额,所以计时工的排班几乎可以做到客来员工来,客走员工走。高峰低谷的预测,比天气预报还靠谱。
在北京某门店," 局哥 " 亲眼见过,下午客流低峰期,萨利亚门店里只有一名员工,接待、点餐、做菜、上菜、结账,收桌,全部由这名员工自己独立完成。
就像西游记的孙猴子,简直无所不能了。
有餐饮老板可能会说,萨利亚是休闲西餐,它的成功模式不适用于中餐的小吃、正餐、火锅等品类,属性不同,过程和结果自然不同。
稻盛和夫创办第一家公司是做陶瓷的,第二家公司是做电信,后来又做过日航的 ceo。
为什么马云、任正非、孙正义、盖茨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世界顶级企业家们都要向老人家学习?
因为学的不是稻盛和夫所在公司的业务,而是经营真正的底层逻辑。
05
在当下餐饮卷到往死里卷的形式下,萨利亚能够连续四年保持营收利润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疯狂增长,绝不是降级消费形成的穷鬼餐厅效应。
一定是效率、体验、性价比做到极致后的自然结果。
所以,无论什么餐饮品类,想做到穿越周期并持续赚钱,必须有极致的效率,优秀的顾客体验,以及极致的性价比。
一名员工干好自己的活叫本职工作,通过培训与机制让一个人干出三个人的活,才是高人效。
一个进价 1 块钱的土豆卖 10 块钱不叫本事,卖 2 块钱还能赚 5 毛钱才是运营效率的体现。
在未来餐饮行业持续供需失衡状态下,团购、外卖无法改变的现状下,想要让自己的餐厅或品牌从红海中脱颖而出,只有实现极致高效运营,才是唯一的方法。
7 月 30 日 -31 日,萨利亚原运营部长、人事部长、总务部长闫雷先生,将在北京分享萨利亚持续穿越周期的 " 三高三低 " 的底层赚钱逻辑。
*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