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见 Time,作者 | 经纬,编辑 | 308
随着近两周 " 疯狂星期六 " 的开始,外卖大战也彻底进入了白热化。
"0 元奶茶 "、" 满 25 减 24"、" 满 16 减 16",近乎白送的折扣,让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早期时代的用户们,找回了 " 双十一 " 最初的感觉。
回看过去互联网时代曾经对扩张的野蛮和狂热,以及扩张过后的一地鸡毛,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外卖大战这样打,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近日接受晚点 LatePost 专访时明确表示:
" 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对行业也是伤害 "。
王莆中的核心意思是,美团不怕打仗,但不想打无意义的仗,还是要看对社会有没有正面影响,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有没有意义。
确实,新平台发起外卖大战,继而引发价格战内卷,造成了非理性竞争的表面繁荣——从底层逻辑上来说,这样的外卖价格战,最终将会变成一场浪费企业、社会、投资人资金资源的泡沫游戏。
而这个游戏,并无法持续。
补贴横行,且泡沫丛生
自 4 月末外卖大战全面升级以来,整个外卖行业已经进行了多轮较量:
4 月 30 日,阿里升级淘宝闪购,正式杀入外卖大战。
5 月 5 日,饿了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超千万。
5 月 6 日,饿了么 " 免单卡 " 活动正式开始,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向用户免单赠送 1 亿杯奶茶、咖啡等茶饮。
6 月 1 日,京东宣布外卖日订单量超 2500 万单,18 日,京东宣布进入酒旅行业。
6 月 23 日,淘宝闪购日单量突破 6000 万单,饿了么与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
7 月 1 日,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建设 1200 家外卖厨房的 " 浣熊食堂 " 计划。次日,淘宝闪购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 500 亿元补贴,将外卖大战进行到底。
面对阿里和京东的疯狂进攻,美团被迫应战。随后,在 7 月 5 日和 7 月 12 日业内爆发了两次周六冲单日活动,参赛各方各显神通。
( 图源:网络 )
淘宝闪购在两个冲单日中均获得了日单量 8000 万的成绩。美团也积极反击,在首个冲单日临时迎战获得了 1.2 亿订单,在第二个冲单日更是创下了订单数超 1.5 亿单的成绩。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各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问题在于,被补贴重点照顾的品类,如奶茶、咖啡等,客单价通常较低。众多如 " 满 16 减 16" 的红包,也很难诱惑消费者去购买超出满减范围太多的商品。
所以,正如王莆中在专访时所说:
" 订单只是个数字。他们忽略了一点——订单数和有价值的 GTV 是两件事情。"
在赴南京考察后,王莆中表示,他在调研了某商户从早晨到上午的 12 张订单后发现,其中 10 张订单所购买的产品是 12 瓶一扎的矿泉水。
这样的订单,除了数据好看,无论对企业还是行业发展,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既无法带来行业长远的增量,也无法产生用户对企业的品牌认同,只剩下花钱买量的烧钱游戏。
面对行业乱象,王莆中说,这其中绝大部分新增订单都是泡沫。
除了这些 " 幽灵订单 ",外卖大战的另一个问题也引人关注:" 低价引流 " 的烧钱补贴下,餐饮企业正在陷入 " 有订单无利润 " 甚至 " 赔本赚吆喝 " 的困境。
据悉,现在外卖大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宿迁,单量规模涨了 4 倍,但真正外卖业态的新用户极少。宿迁的快餐店没有人堂食了,全是外卖,出现了巨大的价格扭曲。
习惯了流量逻辑和低价竞争的电商巨头们,现在试图用资本的力量,催熟即时零售市场,让外卖变成自己的流量入口。但如同其他业态一样,即时零售的发展遵从于商业逻辑和客观规律。无论即时零售最后的 " 天花板 " 有多高,被补贴吸引来的 " 羊毛党 " 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
" 虽然钱多赚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 南城香汪国玉坦言," 一是门店太忙,服务人员跟不上,这个不会太长久;二是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顾客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的了。"
所以当下外卖大战带来的泡沫,埋下了即时零售未来的雷。
" 就是你催生了一个不存在的市场。"王莆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即时零售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不要试图把一种生活方式强加于所有人。"
主动开战,与被动应战
如果没有海量补贴,这场外卖大战或许会变成一个正常的新客促销活动。然而当前的情况,无论是打擂方还是守擂方,似乎都陷入了一场胆小鬼博弈。
正如晚点 Latepost 所言:" 这就好比你们在共同玩一个消消乐游戏,最终是耗光三家的现金 " 。
大战之前,外卖市场 "2+N" 的格局早已固定,美团作为先行者和领导者,既帮助培育了市场,也建好了行业基础设施。
美团的老对手饿了么,在百度退出、自己卖身阿里后,一直保持行业第二。抖音此前曾入局外卖市场,探索一番后便主动收缩。京东在今年初高调入局,率先打出 " 百亿补贴 " 旗号掀起价格战。今年五月,阿里接棒京东,号称要投入至少 500 亿补贴抢占市场,成为美团目前最主要的挑战者。
虽然被收购至今,饿了么一直未能盈利,且多年内并没有太多动作。但阿里举全集团之力下场后,也标志着阿里决心打破外卖市场现有格局。
(图源:饿了么)
7 月 5 日,阿里率先开启了冲单日活动,逼得美团不得不跟进。市场传闻淘宝闪购目标瞄准 9000 万至 1 亿单冲刺峰值,并在 2 到 3 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但是美团并不认可这种盲目的冲单活动,跟进冲单实属无奈。王莆中说,7 月 12 日冲单,美团没有花 8 个亿,实际投入远比阿里少。
即便如此,美团还是和阿里拉开了差距。据晚点报道,7 月 12 日当天,美团 1.5 亿订单中,至少 2000 万单是涉及 "0 元券 " 的订单 ,这其中有至少 1000 万单是不用骑手配送的自提单;剩下 1000 万为外卖送到家的 "0 元券 " 订单。
也就是说,即便剔除这 2000 万单,美团比阿里还是多出 5000 万单。美团稍微一发力,就把双方差距扩大了。
" 订单的峰值市占并不关键,最重要的还是有价值的订单或者换成去掉水分后 GMV 市占。"王莆中说:" 现在我就看 30 块钱以上订单的份额,我们永远稳稳超过 70%,如果看 GMV 会更高。"
但即便扩大了领先优势,美团对于现在的非理性战况也并不满意。" 战争刚开打的时候只能先打好这个仗再说,但我相信,现在的环境,肯定是不支持这种非理性战争的。" 王莆中说。
" 但实际上我们是善战,并不好战。"王莆补充道。
外卖市场,应回归理性
在对手的猛烈进攻下,连续两周被卷入周六的冲单大战之后,美团的流量跟单量都涨到了历史高峰。
纵观这次外卖大战,美团虽然是被动应对,但在实际的战果中,美团本身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订单新高度。对此,王莆中在采访中表达了「即使是被动应对也要打赢」的信心。
但与此同时,王莆中也明确表示了对于这场外卖大战的反思和反内卷的态度,更是从底层逻辑本身来表达了对于外卖商业模式本身的思考。
" 外卖是一个精细且利薄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每个环节偏差一点点,最后就是亏钱,友商从来没赚到过钱。"王莆中说。
实际上,哪怕放眼全世界,外卖都不是一个好赚钱的生意。
(图源:JP Morgan Global Online Takeaway (2024))
美团的 OPM(运营利润率)只有 3% 左右,每一单的利润额很低,也就一块多钱。美国外卖平台 DoorDash 收很高的收成,用户还会付给骑手不菲的配送费和小费,就这样也才赚一点钱。
对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整个外卖行业去年的利润是 300 亿,而电商是 6000 亿,每个电商公司利润都比美团的业务高,如今挑战美团外卖业务的都是这些电商巨头。
" 外卖这个生意根本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美好。"王莆中说。
对比国外同行动辄 15% 以上的抽佣,国内外卖平台向商家的抽佣,即技术服务费,通常在 6% 到 8% 之间。技术服务费才是真实的抽佣,但外界往往将配送费也算进抽佣里面,商户感觉被收了 20% 多。
商户抱怨的配送费,其实并不是平台收入,而是平台代收,之后要转给骑手的钱。以一个 30 元左右的订单为例,配送服务费约为 7 元。其中顾客实付 1 元。美团和商户负责剩下的 6 块。这笔钱在平台代收后会付给骑手,并不是平台的抽佣。
本质上,外卖是一个链接用户、商家、骑手的生意,但它在更大意义上是关系着整个上下游利益分配的系统级工程。正如王莆中所说:
" 一笔订单牵涉的不只是商家、骑手和消费者,还有物业、行人、店员、厨师等,他们的利益经常相互冲突。"
王莆中说:"我们确实要更努力去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提高行业效率。"
但实践中,在新平台下场并重启烧钱补贴模式之后,低价成为了 " 唯一法门 "。
今年 4 月以来,外卖行业被天降 800 亿补贴大水漫灌:京东先后宣布两次百亿补贴,饿了么 4 月推出 " 饿补超百亿 " 后,又由阿里集团掏钱推出 500 亿补贴。
补贴大战是一个死亡螺旋,发起挑战的人要烧钱,应对挑战的人更要烧钱。就像王莆中说的:" 再猛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 当你不熟悉战术细节的时候去定战略,最后都是谬误,谬误背后就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作为代价。"
这就注定了,如今的外卖大战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目前的补贴乱象,也如同野火一般,如不控制,将会烧出存量市场零和博弈下的多输结局。
潮退见裸泳——外卖大战的胜负并不取决于补贴,只有通过真正精细化、体系化的运营,以及对于商家、骑手等上下游利益的维护,才是这个行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外卖大战,可以休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