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狂奔多年后,插混细分市场开启 " 大降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 " 中汽协 ")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6 月,中国插混车型累计销售 252.1 万辆,同比增长 31.1%。而在 2021 年至 2024 年,中国 PHEV 车型增速分别为 140%、151.6%、84.7% 和 84.5%。
同期,纯电车型增速开始提升。今年 1 至 6 月,中国纯电车型累计销售 441.5 万辆,同比增长 46.2%。此前两年,中国纯电车型增速分别为 24.9% 和 15.5%。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个变化)和‘两新’政策有关系。主要是纯电动低价车销量增长很多,在低价车市场,车企做插混并不合算。低价纯电动车和 20 多万、30 多万元的车补贴一样,也补 2 万元,这就导致价格比较低的纯电车型增长很快。"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插混市场变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增长回归理性,插混重归其 " 过渡技术 " 的位置。
插混市场连续变速
插混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动力类型之一,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超八成的市场份额被纯电车型占据。
2021 年,插混车型国内销售 60.3 万辆,同比增长 140%。同期,纯电车型销售 291.6 万辆,同比增长 161.5%。因此,尽管插混车型销量大增,但市场份额从 18.4% 下降至 17.1%。
反转发生在 2022 年。随着纯电车型存在的续航、补能等技术瓶颈与成本压力在补贴退坡后集中暴露,插混车型承接了消费需求。插混车型在当年取得了 151.8 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速保持在 151.6% 的高位,而纯电车型增速则下滑至 83.5%。
此后两年,插混车型在技术持续迭代、成本下降、补能便利性等优势支持下维持了 85% 左右的高速增长。到 2024 年,插混车型销量已达到 514.6 万辆,市场份额提升至 40%。与之相比,纯电车型增速下滑至 15.5%,市场份额也下降至 60%。
然而,今年上半年,插混车型销量增速出现直线下滑。中汽协数据显示,2 月至 6 月,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速从 90.3% 一路下滑至 7.8%。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插混车型的 " 相对竞争力 " 有所下降,包括纯电续航 600km 以上车型价格已下沉至 15 万— 20 万元区间,快充网络密度快速提升,里程焦虑明显缓解;政策端补贴、购置税优惠对纯电更友好,部分城市绿牌额度向纯电倾斜;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
国内回归理性、海外迎来风口
尽管今年上半年插混车型增速下滑至 31%,但这一绝对数字仍不算低。
在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看来,插混曾是技术不成熟时的妥协方案,而今天,纯电已经开始正面争夺市场,插混的 " 桥梁价值 " 正在被压缩。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也认为,插混(包括增程)是一个过渡性的技术方案,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纯电车型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走向成熟、补能网络更加完善,以及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纯电车将成为未来的市场主流产品。
但时帅同时强调:" 尽管我们认为插混虽然是过渡性技术,但是现在还并不能说插混的势头过去了,起码在未来的 3 到 5 年,插混车型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在新能源车中的占比还是能够达到 30% 到 40%,甚至更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阶段插混车型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但在海外市场迎来新的增长机会。2024 年,中国插混车型出口 29.7 万辆,同比增长 1.9 倍。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106 万辆,同比增长 75.2%,其中插混汽车出口 39 万辆,同比增长 2.1 倍,出口增速继续扩大。插混车型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新引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 7 月 8 日发表的《中国插混必将走向世界》一文中指出,海外市场为中国插混提供了 " 第二增长曲线 "。他认为,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 " 电动化洗牌 ",中国插混凭借 " 技术领先 + 成本优势 ",正在快速抢占多个海外市场。例如,欧洲部分国家(如德国)已调整政策,将插混纳入 " 环保车型 " 补贴范围,为中国插混进入高端市场打开了窗口。
对于插混车型的海外销量爆发,时帅表示:" 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对于纯电车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东南亚国家对于纯电车的接受度还不错,但是放到非洲、南美,消费者就不接受纯电车。在欧洲,西欧的消费者跟东欧的消费者对于纯电车的接受度也完全不一样。所以纯电车出海道阻且长,但是插环的出海更加切合全球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