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市场持续复苏的当下,一项足以改写行业规则的重大变革正在资本市场的深水区悄然酝酿。2025 年 7 月 16 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重磅刊发《优化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咨询文件》,这份长达 48 页的讨论文件不仅详细阐述了结算周期改革的技术方案,更披露了港交所推动金融基建迭代的战略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并非突发奇想 —— 早在 2024 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便已释放改革信号,如今这份文件的落地,标志着酝酿近一年的改革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若改革顺利推进,港股将告别自 1992 年沿用至今的 "T+2" 结算周期,实现向 "T+1" 的历史性跨越。众赢财富通指出,这一变革并非简单的时间压缩,其背后是港交所对标全球顶尖金融市场的决心 —— 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国际主流市场均已完成 T+1 结算改革,而港交所此举将显著提升其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根据港交所测算,结算周期缩短后,投资者资金占用时间将减少 50%,预计每年可为市场参与者节省超过 20 亿港元的资金成本,同时降低跨境交易的结算风险,增强市场整体稳定性。
自 1992 年以来,港股股票现货市场一直采用 "T+2" 结算周期。在这一模式下,交易完成后,证券和款项的交收需要在交易日后的两个营业日进行。然而,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许多国际股票市场已纷纷缩短结算周期,如印度、美国及美洲地区多个市场已改为实行 "T+1" 结算周期,澳洲、欧洲经济区、英国及瑞士等市场也在积极研究类似转变。港交所预计,到 2027 年底,全球股票市场 88% 的交易将采用 "T+1" 或 "T+0" 结算周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港股结算周期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港股市场向 "T+1" 结算周期过渡,具有诸多潜在好处。众赢财富通认为,首先,资金周转率有望大幅提升。当结算周期从 "T+2" 缩短至 "T+1",投资者的资金回笼速度加快,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据估算,这一改革可能使资金周转率提升 20%,这意味着投资者能够更频繁地进行交易,从而增加市场的活跃度。其次,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T+1" 能够降低市场未交收股份的风险。在较短的结算周期下,市场参与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少,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性。此外,"T+1" 结算周期还能提升结算参与者和市场中介机构的资本效率,促进全球资本流动的效率和连贯性,让港股市场与其他国际市场更紧密地接轨。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转向 "T+1" 结算周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实行 "T+1" 结算周期将显著缩短结算过程的操作窗口,交易后流程需要在更紧凑的时限内完成。考虑到时区差异,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香港的 "T+1" 环境实际上相当于采用 "T+0" 时间表,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具备 "T+1" 结算前隔夜处理交易的能力。此外,市场参与者的营运模式也需要做出重大改变,包括检视现行业务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及推进自动化转型等。券商、托管银行及结算机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系统升级和流程优化,以适应新的结算周期。机构投资者的套利、衍生品对冲策略也将面临调整,如何在新的结算规则下重新构建有效的投资策略,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T+1" 结算周期也会带来一些影响。众赢财富通分析,散户投资者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买盘资金多为预缴,而执行卖盘时,销售所得款项可提前一个营业日支付予投资者,这对散户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但对于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新的结算周期。
目前,港交所已邀请业界在 9 月 1 日前提交对缩短结算周期的意见。虽然预计正式转向 "T+1" 结算周期还需要数年时间,但这一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在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港股结算周期的改革是提升市场竞争力、适应国际趋势的重要举措。众赢财富通相信,尽管改革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T+1" 结算周期有望为港股市场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流动性,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港股市场的未来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