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风靡全球 40 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然而,那些我们在阅读小豆豆故事时产生的疑惑,却始终未曾得到解答:是哪所学校当初要小豆豆退学?巴学园电车教室的那辆电车来自哪里?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校长——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将小豆豆送去巴学园的是什么样的父母?顽皮捣蛋的小豆豆长大后拥有了怎样的人生?……
现在,终于有了一本书,非但为我们解开了这些疑惑,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回头细看小豆豆时,明白了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将《窗边的小豆豆》引入中国的阅读推广人猿渡静子写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窗边的小豆豆〉背后的故事》,以清新优雅的笔触,客观而全面地剖析了小豆豆从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到成长为 " 好孩子 " 的蜕变之旅,同时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的养育、好的教育。
猿渡静子为写这本书,在日本东京重访了小豆豆当年就学的巴学园故地,探访了神奇的电车教室,查阅了有关小林校长的档案资料,由此深入解密万千孩子心目中的 " 梦校 " 巴学园以及小林校长的幸福教育秘诀。原来,小林校长早先是音乐教师,他在 37 岁时赴欧洲研学,深受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影响。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学教育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身体律动训练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小林从中感悟到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所以在他担任巴学园校长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独立性便成为巴学园的教育理念。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窗边的小豆豆〉背后的故事》, [ 日 ] 猿渡静子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现在我们知道了,巴学园标志性的电车教室,真的是用一辆废弃的电车搭建的,这辆电车很可能来自武藏电气铁道公司,而当时的一位学生家长恰好在这家公司任职,于是想方设法获得了这辆报废的电车。电车教室是小林校长的创新实践,为孩子们提供独特的学习空间,营造出的特色环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车门处的扶手犹在,孩子可以扶着晃动身体,然后哒哒哒地登上门口的台阶,进入水蓝色的车厢;车窗能自由打开,让风吹进来;这里没有固定位置,随意选择一个位置坐下便是,可以和同学并排就坐,也可以一人独坐。阳光倾泻而入,四周又静又美,近处有花树,远处是稻田,让人有一种一边在旅行一边在上课的感觉。难怪小豆豆下定决心:" 这么好的学校,我一定不缺课,每天都会来的。" 小林校长的教育看似与分数无关,但每一位巴学园的孩子其实都收获了精彩的人生。书中对于巴学园的剖析,相信能够帮助孩子的父母认识到分数从来都不是全部,从而回归教育的本质。
猿渡静子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巴学园不仅治愈孩子,还同时治愈孩子父母的故事。家长们学会了每天都对孩子说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因为小林校长认为最理想的教育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这是一句具有 " 正向魔力 " 的话,可以点亮孩子,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当父母带着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园时,他们看到小林校长用耐心和爱心去倾听她,宽慰她,不断地肯定她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他们很受震撼,所以在小豆豆一刻也动不停时,他们不再训斥,而是宽谅地理解为 " 孩子要是不活泼,那可就难办了 "。后来,小豆豆真的变成了一个说到做到的好孩子,真的以高能量、高幸福感的姿态展开了自己的人生。确实,教育从来不是 " 改造 ",而应是双向治愈的旅程。父母不是 " 雕刻师 ",而是 " 守望者 ",小豆豆的父母学会了不因她的 " 与众不同 " 而焦虑,而是用理解和包容陪伴她成长,认同孩子的与众不同,支持孩子的千姿百态,明晓用正向语言破解 " 负面循环 ",懂得尊重天性比强制约束更有效。
作为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且兼具传奇性的作品,猿渡静子带领我们一起重返巴学园,回望小豆豆的来路,让众多家庭因此缓解正面临着的教育、升学和成长焦虑,并深刻认识到当家庭放下焦躁、学校打破围墙、社会敞开胸怀,教育便会回归其最温暖的样子。好的教育不是竞争的硝烟,而是生命之间的相互照亮。正如书中所言:"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被看见中,看见自己的可能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