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尤其是在最新一轮宏观数据公布之后,多家外资机构集体调高了中国 2025 年全年 GDP 增长预期。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将全年实际 GDP 增速预测从此前的 4.5% 上调至 4.8%,高盛则将预测值从 4.6% 调至 4.7%,瑞银更是将原本 4.0% 的谨慎预期直接上调至 4.7%。同时,野村证券和澳新银行也纷纷做出调整,前者略微提升至 4.6%,后者更乐观地认为全年有望达到 5.1%。这一系列动作,成为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热议的话题。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这种一致性的上调并非偶然,而是对上半年经济表现的直接反馈。
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为 5.4%,二季度增速为 5.2%,环比增速达 1.1%,均高于市场此前的主流预期。出口端尤其亮眼,在全球需求分化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依然保持在 7% 以上,工业生产数据连续多月维持强劲增长。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工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支撑出口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在新能源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订单充足。相比之下,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较慢,房地产领域仍处于筑底阶段,这也是外资在调高全年预测时依然保持审慎的原因。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与特别国债发行前置推动了基建项目落地,财政发力对短期增长贡献显著。众赢财富通认为,这一趋势在三季度或仍能延续,但随着前期政策效果逐渐消化,四季度的增速可能再度放缓至 4% 左右。高盛则在研判中强调,出口韧性是支撑全年增速上调的关键,同时也提到居民消费信心仍待恢复,房地产市场尚未迎来显著拐点,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来巩固内需。
瑞银的分析尤为值得关注。其研究团队认为,尽管短期外需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但中国在制造业链条和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仍显突出,叠加政府持续推进的促消费政策,未来几个季度仍具备平稳增长的条件。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瑞银对政策定力的认可在外资报告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显示国际市场对中国政策空间的预期普遍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机构在上调预测的同时,也普遍提醒下半年需关注出口波动、地缘风险以及内需疲软的挑战。摩根士丹利预计三季度增速可能下探至 4.5% 以下,四季度或降至 4.2%,因此即便全年预期被上调,仍需正视结构性问题。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政策落实不到位,消费与地产带来的拖累可能再度放大。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外资的谨慎态度与国内市场的主流判断高度契合,既承认上半年亮眼表现,也预见未来的不确定性。
市场层面上,外资的预期变化已对投资情绪产生影响。近期北向资金流入趋稳,部分行业指数在宏观预期改善的背景下出现温和回升。A 股市场中的工业、科技和出口链相关企业受到资金青睐,债市则在资金面充裕的情况下维持平稳运行。众赢财富通认为,外资的乐观修正对市场而言是积极信号,但资金能否持续流入,还取决于后续政策的连续性与落地效果。
从政策角度来看,下半年仍有多重工具可供使用。业内普遍预计,央行有可能适度下调政策利率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财政部门或通过进一步的专项债券发行和减税措施刺激内需。消费方面,家电、汽车等领域的换购补贴有望延续,房地产领域则可能探索新的去库存政策。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些政策组合拳如果精准实施,将有助于化解下半年潜在的下行压力,为外资上调后的预期提供更坚实的现实支撑。
总体而言,外资机构的集体上调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韧性和政策空间的认可。虽然挑战仍存,但上半年稳健的数据为全年增长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政策逐步发力,消费和投资有望在未来数月逐步回暖。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这种从谨慎到相对乐观的预期转变,本身也是对中国宏观治理能力的肯定。展望未来,只要政策执行有力、结构调整推进顺利,中国经济在全球复杂环境下仍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