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
“宗氏兄妹”信托之争的启示:创始人品牌是否需要与企业品牌分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俗话说,盖棺定论。去年宗庆后去世的时候,赞誉加身,满城悲伤,极尽哀荣。但是,最近关于娃哈哈遗产争夺的 " 狗血剧情 ",让这位曾经的 " 布鞋首富 "" 慈祥老父亲 "" 民族品牌保卫者 " 面临 " 人设 " 塌房,引发巨大争议。

原来盖棺未必定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宗庆后还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吗?

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不能否认,宗庆后仍然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的 " 人设 " 毁誉,不应影响这个尘埃落定的结论。

宗庆后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因为他带领的娃哈哈,是一个从三轮车到饮料帝国的商业传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宗庆后身上有非常突出的企业家精神。比如:42 岁创业、46 岁 " 小鱼吃大鱼 " 破局国企改制的开拓精神;首创 " 联销体 " 模式,掀起渠道革命,构建覆盖全国乡镇的销售网络,比 " 下沉市场 " 概念早 20 年的创新精神;常年深入基层,用脚丈量市场,提倡一线决策,以此指导产品研发的实干精神;推行 " 不开除 45 岁以上员工 " 政策,为员工提供住房、子女教育补贴的 " 家文化 ",以及对抗国际资本,拒绝达能收购,守住品牌控制权,发展民族品牌的家国情怀等。

评价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看他创造就业和财富的能力。有统计数据显示,宗庆后掌舵 37 年,娃哈哈总营收逾 9000 亿元,利税突破 2000 亿元,其中上交税收超过 800 亿元。这些成绩都可圈可点。

总体来看,宗庆后的企业家精神,是改革勇气、市场洞察与乡土伦理的混合体。他以实业为根基、以渠道为血脉、以员工为本,在草莽时代筑起民族品牌高墙;却也因传统治理的封闭性,留下今日传承的种种弊端。

宗庆后的一大失误,应该是在品牌战略上,即个人品牌与企业深度捆绑。多年来打造 " 布鞋首富 " 金身,草根企业家形象深入人心,这一形象让娃哈哈成为国民情怀载体。当遗产争夺的诉讼曝光,非婚生子、离岸信托、转移资产等词条霸屏,给企业品牌带来毁灭性打击。

是的,不管相关真相如何,所谓的 " 家务事 " 终究有强大外溢效应,最受伤害的其实是娃哈哈品牌。正如本专栏之前所强调,品牌资产是娃哈哈集团乃至娃哈哈体系的核心资产,品牌就是娃哈哈最大的财富。对娃哈哈来说,这个品牌资产经不得折腾。围绕娃哈哈的争议也需要回到这个原点,最是品牌不可辜负。

宗馥莉对此也有预警。她曾公开表示:" 不希望创始人等于企业的形象代言人。" 道理很简单,当消费者因为 " 心疼宗庆后 " 买娃哈哈,就会因 " 反感宗庆后 " 抛弃它。

有人说,宗庆后的品牌人设,是身为公关部部长 7 年的宗馥莉一手打造,目的就是要将宗庆后架在神坛之上,为自己的接班铺路,由此证明宗馥莉深谋远虑。这种阴谋论,大可不必。企业家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深度捆绑,应该是娃哈哈 30 多年长期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不是 " 宫斗剧 " 的产物。

宗庆后的另一个失误,是深层次的治理结构。他晚年在一线奔波,直至病榻才仓促交棒,没有在生前做好接班安排,导致身后股权纠纷、信托迷局、控制权混战接连爆发。

这些是宗庆后为其他民营企业家留下来的教训。他们需要重新思考:创始人品牌是否要和企业品牌分离,以免不可预期的人设塌房,祸及企业;在接班问题上,是否需要早做安排,不要留下模糊不清、翻云覆雨的空间,引来身后争产,兄弟姐妹阋墙。

而对于公众来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是否还要完美和神化的道德形象?

不得不说,今天的社会应该越来越开放和宽容,离婚、再婚本不是道德问题,藏着掖着,反而制造更大的危机。企业家不必为完美人设所累,也不必刻意去包装这种道德形象,消费者不会再轻易为这种神话买单。企业家人设当然重要,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提是真实而真诚的人设。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在布鞋的褶皱里,而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中,在构建现代商业文明的探索路径上。消费者对企业家道德光环保持理性审视,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复杂性。从个人崇拜走向制度约束,从道德神化回归人性真实,这大约是商业文明的最新一课。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娃哈哈 宗庆后 创始人 信托 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