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六年回归,这只曾启发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设计《铃芽之旅》中 " 猫大臣 " 的黑色小猫妖,在暑期档 " 杀疯了 "。
《罗小黑战记 2》海报。
原创国产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 2》上映 3 天内票房破亿,豆瓣开分 8.6 分,不少影迷看完电影还会顺便买上 " 谷子 ",从各方数据与观众反馈来看,曾经的 " 国漫巅峰 " 仍旧势头强劲。此番续作上映,也有观众认为影片前期铺垫略长、节奏慢热、价值观僵化等。罗小黑的火热证明国产动漫 IP 不仅有哪吒,但仍需要面对国漫之问:面向全龄化的国漫 IP,如何从粉丝 " 长情 " 到内容 " 常青 "?" 爽感升级 " 之外如何承接住长线 IP 的期待?
六年走来,2D 手绘没有捷径
六年有多久?久到配音演员山新调侃自己差点忘掉罗小黑的声线," 如果一天更一集,我会掉声线吗?多更。"2025 年暑期档等来电影《罗小黑战记》第二部,人妖异族如何共存的命题在续作中继续讨论,角色量也有所增加,战斗与心灵角逐依旧是主题。续作中,人类得到了可以对付妖族的武器,妖灵会馆受到威胁,人类身份的 " 无限 " 遭怀疑,小黑便与师姐鹿野一同解决这一危机。
《罗小黑战记 2》剧照。
六年在罗小黑团队的画稿中计数:工作室里,绘画数位板已经磨得反光了。《罗小黑战记 2》坚持 2D 手绘作画,119 分钟的电影画面容纳超 20 万张原画,平均一秒钟 12 张手绘原画,重点打戏使用 " 一拍一 " 逐帧绘制手法,更是工作量翻倍。更形象些说,观众在电影院里坐一分钟,工作人员就要画出 4 本小说厚度的手稿。
《罗小黑战记 2》剧照。
2D 绘制慢且难,作画总监冯志爽说," 大家可能以为线条少的更好画,其实不然。画画最主要传达出人物神韵,线条越少就越难画,我刚来团队时一个脸就改了一天。" 而据团队分享,每人一天能画 6 到 7 张," 我们要让电影在任何地方停下来都是漂亮的。"
有粉丝说,"3D 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终于有高质量 2D 动画换换口味。" 这是一种没有捷径的动画,观众能从每一笔触中感觉到其匠心,而国产动漫在 2D 手绘中的坚持也在整个动画电影市场中也颇具意义。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认为,二维动画同样值得坚持," 我们既需要 3D 这种更加逼真的动画,也需要 2D 的更具有风格和个性的动画,观众需要多元的审美,我们也应鼓励不同的画风。观众在看一些超写实绘画的同时,也喜欢中国山水,就如中国动画影片《大护法》中极简线条、水墨晕染的风格,都是别有韵味的。"
爽感升级是否是国漫续作的普遍趋向 ?
打斗戏数量陡增,回归的罗小黑走向 " 大规模动作巨制 "。第二部开场就是大战,据导演、编剧顾杰统计,影片中总计 10 场打戏," 我第一次算时,自己都震惊了。" 打斗戏也是主创团队的 " 新鲜体验 ",光是分镜就画了三年,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内容也扩充到两小时。" 我们加入很多新元素,增加了火箭弹大型车、云爆弹等热武器。最难的是飞机大战,角色们如何在没有着力点的情况下战斗,那场戏我们设计了四五个月。" 顾杰说。
《罗小黑战记 2》剧照。
浸润着匠心的武打戏展现技术升级," 爽感 " 也随之升级。刘海波认为,其时代性不可忽视," 提升观影节奏,或许是应对短视频冲击下人们审美变化的不得已之举。不管是何种审美风格,观众确实需要一定的新鲜度,例如故事的、人物的、主题的,也包括视觉的新鲜度。"
《罗小黑战记 2》海报。
那么,以打戏追求爽感与奇观是国漫 IP 续作的普遍趋向吗?刘海波认为,这当然不是唯一选项,国产动漫以及国际动漫作品都在向着审美多元化的方向敞开:" 奇观不仅仅是‘动作奇观’,亦有‘场面奇观’、‘器物奇观’,我们也有像《长安三万里》等其他路线的国漫,亦有宫崎骏等不限于打斗的影片。我觉得审美上也还是需要更加多元化。"
巅峰路上,长线 IP 如何在续作中 " 常青 "
" 罗小黑 "IP 被称为 " 国漫巅峰 ",前期番剧、第一部电影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第二部公映后,微博、B 站等平台出现了不少 " 晒六年前票根 " 的情怀贴,另有影片新梗 " 二创 ",更有粉丝期待饮品联名,网友 " 银制星 " 更是盼着游戏《明日方舟》联动新角色鹿野师姐," 我看师姐很适合驭械术士或者斗士。" 足以看出 " 罗小黑 " 的故事中有粉丝对 IP 的长情等待,也有青年的群体身份认同。
对于 IP 的期待已从四面八方来,但是巅峰路上,续作内容在承接 IP 号召力上似乎呈现出 " 乏力 " 状态。充满诗意的画面、不疾不徐的节奏以及笑泪并行的叙事风格是罗小黑的 " 招牌 ",但相较第一部中灵性的想象力,续作在更激烈的画面、更宏大的价值观中显得空洞,过于强调异族差异与 " 人类本位 " 的角色抉择,主角间的互动模式也有复制粘贴之嫌。有粉丝提出 " 人妖两界的设定颇有缝合的感觉。"
"《罗小黑战记 2》的成功,基于长线 IP 以及长期积累的受众资源,人们对该 IP 的期待在第一部已大多被满足的情况下,第二部创作确实有很大挑战。" 刘海波告诉记者," 面对相对成功的第一部,人们自然会对第二部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第一部充分使用创意、才华的情况下,第二部更上一层楼确实比较困难,目前看,能保持水准就不错,不烂尾就不错,这也是 IP 续作普遍面临的问题。"
那么,如何推动续作与 IP 共同成长,让粉丝的 " 长情 " 与 IP 的 " 常青 " 共存?刘海波说," 只有加入更好的创意、更高的才华。必要时引入新的创作团队。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很多电影续集不断邀请新的创作团队、新的导演介入,如果只保持同一个创作团队的话,可能会在画风上有所继承,但在故事层面,的确还是需要有一些新的因素介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