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有魔力的
有些话经常跟孩子说
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上周末,我带女儿小悦悦去小区游乐场玩,撞见邻居在训孩子:" 你看人家小悦悦,玩具分享得多爽快,说话也懂分寸,你咋就跟块滚刀肉似的呢?"
我女儿,两年前还是个见人就躲、被人说几句就哭的 " 小倔驴 ",如今能被夸 "懂分寸",着实不易,全靠我这当妈的嘴皮子磨出来的 " 功夫 "。
养娃这么多年,我总算搞明白了:家长的嘴,就是孩子的风水。
如果咱们总跟孩子说 " 你能行 ",他们就能如你所愿,勇往直前;但如果咱们总跟娃说 " 你不行 ",他们就真的会蜷成一团,不敢往前闯了。
就像《正面管教》里说的:" 孩子的自我认知,往往来自成年人的语言镜像。"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我天天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分享出来!
我女儿就是听了这几句话,从一不如意就躺在地上打滚的小宝宝,变成现在 " 会心疼人、敢尝试 " 的大孩子了。
第一句:
你刚才那步比上次顺多了,这就叫进步!
别总盯着最后的结果,要把孩子每次的小进步,夸成他们前进的 " 发动机 "!
像我女儿一年级刚学跳绳那会儿很不顺,总不得要领,别的孩子都能跳十几个了,她甩绳子的时候还能把自己绊倒。
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跳了 3 天,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啦,哭着把跳绳扔进垃圾桶,还说自己是个笨蛋。
放在以前,我可能会说 " 这点事都做不好 "。
但那天我改变了策略,蹲下来看着她。
因为我想起《孩子:挑战》那本书里的话:孩子需要的不是说 " 你真棒 ",而是 " 我看见你的努力了 "。
于是我指着她的脚,像发现大惊喜那样兴奋地说:" 你刚才跳绳的时候,脚不仅没被绊到,而且还比昨天多坚持了 3 秒呢,最重要的是,你刚才那步就比上次的顺多了!你看,这不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
女儿听完就来劲了,从垃圾桶里把跳绳捡回来,说:" 那我再试试?"
后来我发现,这种看见进步的话,比说 " 加油 " 管用多了,于是经常说。
她拼乐高拼到烦躁时,我会说:" 你刚才拼乐高的速度,比昨天快了半分钟呢,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呀。"
她写作业磨蹭时,我会说:" 你这行字比上一行直,笔握得也稳了,这就是进步呢。"
这些具体的夸奖,女儿很受用!
之后她遇到不太顺的时候,不会自暴自弃,而是会盯着细节,看到自己的进步。
以前她不想穿系鞋带的鞋子,现在面对有鞋带的鞋子,会很淡然地说:" 妈妈你看,我这次系鞋带没打反呢,这也是进步,是不是?"
被这类语言浸泡的孩子,可想而知,未来的抗挫力有多强,长大后也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更有出息呢。
第二句:
知错能改,证明你是一个很有担当的孩子
许多孩子犯了错不敢承认,总是推给别人,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会承担。
小悦悦 4 岁那年,把我新买的香水摔碎了。
她眼神飘向窗外,嘴里念叨着:" 不是我弄的,是香水自己掉下来的。"
我当时压着火,因为想起心理学里的 "错误恐惧" 理论:孩子撒谎,往往是怕被惩罚,而不是真的想骗人。
于是我一边擦着地上的香水,一边说:" 这瓶子碎得挺响,你刚才肯定吓一跳吧?其实妈妈更怕的是,你吓坏了不敢说。即使是你摔碎的也没关系,妈妈不会骂你,错了就承认说明你是一个有担当的孩子,如果你知错后还能改,妈妈还会夸奖你呢!"
听完我的话,她叹了一口气,然后承认是她摔碎的,还拿了纸巾和我一起擦地上的香水,并保证 " 以后拿东西玩会更小心一点 "。
我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夸了夸她。
从那以后,她犯错了总会先说:" 妈妈,我刚才做错事了,但我知道怎么改!"
上次在超市打碎了酸奶,她主动找收银员道歉,还把自己的零花钱赔给人家,收银员笑着说:" 这小姑娘,比有些大人还有担当呢。"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里写道:" 当错误被看作学习机会,而不是谴责的理由,孩子才会发展出责任感。"
现在她写作业,遇到错题会圈出来跟我讨论:" 妈妈你看,我这步算错了,但我找到原因了,下次不会错了 ",这种不回避错误的底气,让我很欣慰。
第三句:
你想做就去做,搞砸了有妈妈在呢!
其实我觉得,让孩子有许多试错的机会,比直接教他们怎么做更重要!
像我女儿大概六岁多的时候,非要自己尝试做 " 西红柿炒鸡蛋 "。
我没反对,而是对她说:" 你想做就去做吧,搞砸了有妈妈在呢。不过你得先听好步骤,你打好鸡蛋、搅拌,然后放点盐,再开火炒…… "
第一次做菜,肯定是手忙脚乱的。
蛋液被弄得到处都是,西红柿和鸡蛋都炒煳了,但她很开心,一脸骄傲地让我尝尝她第一次做的菜。
说实话虽然让孩子自己做有点麻烦,结果也不会太好,但我还是很欣慰的,现在她做的西红柿炒鸡蛋越来越好吃啦。
《全脑教养法》这本书里说:孩子的大脑,是需要通过 " 自己做 " 来建立神经连接的,而不是通过 " 被教导 "。
我们说再多大道理,不如让孩子自己做几遍,在实践中学,效果更好。
而且保护孩子这种 " 敢尝试 " 的劲,锻炼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更好吗?未来他们也更容易成功!
第四句:
你觉得他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让孩子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慢慢地提高情商。
小悦悦曾因漫画书被楼下妹妹抢走了,而把人推倒在地,还气呼呼地回家了,说再不跟朵朵玩。
我没让她让着妹妹,而是问她:" 上次你的模型被我碰倒,是什么感觉?"
她说:" 特别生气,还想哭。"
我顺势引导她:" 那妹妹被你推开时,是不是也这样?她可能只是太想看书,不知道怎么说。"
" 也会很难受吧!"
后面没过几分钟,我女儿就拉着小妹妹上楼了,跟她分享了漫画书。
正如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所说:共情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 情绪镜像 " 培养的。
孩子从我们父母的语言里,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如今,小悦悦看到同学哭会递纸巾陪伴,爷爷咳嗽会倒温水、叮嘱,情商越来越高了。
以上 4 句话,咱们最好背下来,多跟孩子说,我相信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未来更有出息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