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07-22
研发拐枣饮料可解酒!茅台学院39人团队打开高附加值新领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茅台学院青年创业团队 " 黔椇之源 ",深耕拐枣高附加值领域,实现拐枣深加工技术突破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兼具理论功底与产业思维的青年人才,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在茅台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量筒中的液体在学生们专注的目光下缓缓流动,那是他们不知第多少次调配工艺的拐枣饮品。

角落里,项目导师朱思洁副教授的思绪飘回了三年前——那会儿,眼前这些如今能娴熟驾驭天然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的 " 科研能手 ",还是面对基础仪器都手足无措的大一新生。

▲ " 黔椇之源 " 创业团队

是什么,催化了这场从实验室 " 新手 " 到解决产业核心难题 " 能手 " 的蜕变?答案,都浓缩在他们手中这份植物饮料,以及其背后名为 " 黔椇之源 " 的茅台学院青年创业团队中。它不仅是一瓶饮料,更是食品工程学院以产教融合为笔、科技创新为墨、协同育人为纸,写就的一篇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答卷。

食品工程学院紧贴茅台学院产教协同育人为目标导向,不断深化校企全方位合作,积极推动校外实习实践培养基地建设,将高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打造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团队成员在进行拐枣解酒饮料产品实验

为了促进科创团队快速成长,食品工程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农业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内容开展深度培育。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省内外培训、调研,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通过 " 学校主导 + 多方协同 " 的方式,快速打通科研协作与科技攻关的通道,为学院科创团队保驾护航。

" 黔椇之源 " 作为食品工程学院青年创业团队,在食品工程学院的孵化下,一支由 6 个专业、39 名师生组成的 " 产教融合先锋队 ",在拐枣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深耕。

" 线上线下,我累计参加了八九十场培训,涵盖实验技能、项目管理、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 对于这两年的收获,创业团队骨干成员林孟雪如数家珍。

朱思洁特意提到,这些年,食品工程学院精心构建了 " 名企统筹 + 学校主导 + 多方协同 " 创新生态圈。学院不仅是强力后盾,更是链接产业资源的桥梁。在学院牵线下,有着先进植物提取经验和高精密设备的贵州山珍宝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团队关键的 " 同路人 "。

学生们不再是实验室的 " 理论家 ",他们带着核心技术进入工厂,在实战中优化:利用山珍宝的生产线,将团队的加工技术稳稳落地,成功跨越了实验室到车间的鸿沟。这是一场协同育人实战演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真实的项目需求中找到坐标,项目导师朱思洁见证了学生们在完善配方、优化包装、对接市场的过程中," 肉眼可见 " 地成熟、专业。

▲拐枣解酒饮料 " 酒搭子 " 展示

团队成员林孟雪同学现已手握多项荣誉。" 黔椇之源 " 团队,累积斩获国家级荣誉 3 项,省级荣誉十余项。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食品工程学院构建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释放的能量。为了让更多学生在产教融合中受益,学院进一步将育人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产业舞台。

食品工程学院以 " 访企拓岗 " 专项行动为重要着力点,携手双汇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业,构建 " 产学研用 " 深度融合机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学院与企业就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创新技术研发合作、就业市场拓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创新实施 " 双基地双对接 " 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平台;另一方面精准对接企业管培生培养计划,将行业前沿需求有机嵌入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案例开发、实习实训指导等人才培养全链条,形成 " 需求对接 - 联合培养 - 定向输送 " 的闭环式人才供给机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团队成员前往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参观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院进一步升级校企合作模式——与贵州茅台 ( 集团 )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产教深度融合、新产品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三大核心方向,师生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实现 " 课堂理论 - 车间实践 - 市场验证 " 的场景化育人闭环。

这种 " 走出去 " 与 " 引进来 " 相结合的机制,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的实践桥梁,更推动校企资源深度耦合:企业先进技术反哺教学内容更新,高校科研力量助力企业攻克技术瓶颈,形成 "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 的协同生态。

在此良性循环下,食品工程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已结出丰硕成果:" 黔椇之源 " 团队不仅实现了拐枣深加工技术的突破,更培养出一批兼具理论功底与产业思维的青年人才,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展望前路," 黔椇之源 " 团队将继续依托食品工程学院平台,继续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用更精细的技术研发、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助推贵州拐枣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大步迈进。而一瓶小小拐枣饮料,生动诠释了高校深植产业土壤、贯通产教融合链条、点燃青年科创热情,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 " 贵州实践 "。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茅台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科研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