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狗 07-22
最具代表性的胶片单反之一:尼康F系列胶片相机盘点回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这些年,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拾胶片相机,尤其是胶片单反相机,其复古的操作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于当今高度电子、智能化的数码相机的使用感受。如果说起胶片单反相机,那么尼康的 F 系列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尼康 F

1959 年,尼康发布了 Nikon F 相机,这款相机是尼康首台可换镜头单反相机,也是尼康 F 卡口的起点。据说其命名来自于 "reflex" 单词中的 "f" 字母,因为开头的 "r" 在一些语言之中不方便发音(或是没有这个发音)。尼康 F 从 1959 年一直生产到了 1973 年,其设计方面的许多元素一直保留在尼康后续的胶片单反相机中。

尼康 F 采用的是全机械的设计,不需要任何电池就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即便到了今天,只要它的机械结构没有损坏,就可以运作。

初代尼康 F 的最高快门速度可以支持到 1/1000 秒,这在当时几乎是最高的。由于其整体为纯机械设计,其机身本身也相当可靠耐用,它受到了当时专业摄影师们的广泛信赖。

初代不带测光顶的版本如图所示,民间称之为 " 尖头大 F"、" 三角头 " 大 F,因为结构最简单,耐用性反而更强,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寻求收藏这一型号。

由于其 " 模块化 " 的设计理念,通过更换不同的机顶,尼康 F 有多个衍生型号。

1959 年推出的尼康 F 为 " 基本版 ",其不具备测光功能。

1962 年推出的尼康 F Photomic 配备了初代的测光顶,该测光顶使用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 CdS(硫化镉)测光。

1965 年推出的尼康 F Photomic T 在此前的基础上,支持了 TTL 测光。

1967 年推出的尼康 F Photomic TN 增强了 TTL 中央重点测光功能。

1968 年推出的尼康 F Photomic FTN 在测光顶上增加了最大光圈刻度,可更好地兼容 AI 镜头测光,这也是最后一代测光顶。

尼康 F Photomic FTN:

除了机顶之外,尼康 F 还有多种取景器可选,例如腰平取景器、放大取景器等,一切都取决于摄影师的需求,可以说,尼康 F 开创了专业、模块化单反相机的先河。

尼康 F2

尼康 F 一经推出,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但其作为初代产品,仍然是有一些小缺点的。例如就有摄影师反馈认为其快门按钮位置略微靠后,操作起来不够方便、还有它在安装三脚架后不能直接安装胶卷等问题。

因此,尼康的针对这些反馈,对机型进行了诸多改进,1971 年,尼康推出了 Nikon F2。这台相机和初代 F 一样,采用的是纯机械的设计,无需电池即可驱动,可靠性很高。

尼康 F2 采用的是纵走焦平面快门,并且快门帘为钛合金材质,机械快门速度达到了最高 1/2000 秒,因为其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一度被列为 NASA 的太空任务用机。

尼康 F2 一直生产到大约 1980 年,同样有多种衍生型号:

1971 年推出的基本型号,配备的是 DP-1 机顶,它同样是使用当时还比较流行的硫化镉光敏电阻测光。到了今天,这一测光方式容易受电池电压的波动影响,因此可能会导致测光不准的情况。

1973 年的 F2 Photomic S 采用了改进的 DP-2 机顶,相比 DP-1 进行了几个小幅度的改进。

1976 年的 F2SB Photomic 采用了 DP-3 机顶,在尼康的单反相机中首次引入了硅光电二极管测光,使其更快速、更精准。

1977 年的 F2A Photomic 和 F2AS Photomic 分别采用 DP-11 和 DP-12 机顶。两者均可适配尼康新一代的尼克尔 Ai 镜头,使其联动测光更加精准。

此外还有两个特殊型号:

1978 年推出的尼康 F2H 专为高速连拍设计,它配备了固定反光镜和 MD-100 高速卷片马达,去掉了 B 门和 T 门,专为高速摄影领域服务,最高连拍速度可达到 10 张 / 秒。该机型仅生产了 400 多台,应该是主要供应给了新闻、体育摄影领域。

另外,还有一个 F2T 版本,它的机身覆盖了钛合金的外壳,不仅重量有所减轻,其强度和耐腐蚀性也有进一步增强。该机型也生产不多,比较稀有,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据称尼康 F2 全系列生产了超过 80 万台。

尼康 F3

1980 年,尼康 F3 来了,尼康 F3 的生产大致持续到 2000 年左右。

F3 的外形设计变化很大,它由意大利知名设计师、曾设计过诸多经典汽车外形的乔盖托 · 乔治亚罗操刀设计,而尼康 F3 设计的最经典的元素莫过于手柄处的红线,这条红线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尼康相机的经典标志之一。

进入 80 年代,单反相机也逐渐迎来了电子化的浪潮,尼康 F3 也没有落伍,部分零部件进行了电子化,需要通过电池进行驱动,但据说在当时,有一些专业摄影师认为机械相机更可靠,在初期还不太愿意更换至 F3。

F3 采用了电子控制的纵走式钛帘快门,最高快门速度延续了 F2 的 1/2000 秒,而在不安装电池的情况下保留了 1/60 秒这一挡机械快门。这台相机还采用了尼康首款中央重点测光系统,并且支持了光圈优先模式,配备标准的 DE-2 眼平取景器。

另外,尼康还推出了 F3HP 这一衍生型号,它配备了型号为 DE-3 的取景器,它的优点是,哪怕距离取景器有一定距离,也可以看清整个取景器的图像,这使得 F3HP 对于一些佩戴眼镜的摄影师来说更友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其视野要略小一些。

还有一个 F3P 型号,P 代表 " 摄影记者 ",相比 " 标准版 ",它在机身上做出了针对专业摄影记者人士的优化——例如在拨盘和按钮位置使用了额外的橡胶圈以强化防尘防滴溅性能;此外还标配了使用 6 节 AA 电池驱动的 MD-4 卷片马达,取消了对于记者工具来说不太用得到的自拍倒计时结构,显著的特征就是取景器顶部印有 "P" 字样。

和 F2H 一样,F3 也推出了 F3H 版本,同样采用固定式的反光镜,搭配专用的 MD-4H 卷片马达,连拍速度可达 13 张 / 秒。这一版本较为稀缺,一共仅生产了几百台(官方口径为 100 多台,但有人发现它的序列号到了 800 左右),主要供应给了新闻媒体和专业体育摄影师。

当然,F2 的 " 钛合金 " 版本,F3 也有,于 1982 年推出,该型号被称之为 F3/T,同样为限量发售。

还有一台更特殊的版本,称之为尼康 F3AF,推出于 1983 年。顾名思义,这算是尼康对于自动对焦的早期探索,同步推出了两支内置自动对焦马达的镜头 AF-80mm f/2.8 Nikkor 和 AF-200mm f/3.5 Nikkor。

有趣的是,在后面的尼康 F4 中,尼康却选择了将对焦马达置于机身内从而实现自动对焦的技术路线,而镜头内置马达反而后来被友商佳能 " 发扬光大 ",佳能于 1987 年推出了纯电子控制、内置对焦马达的 EF 卡口和 EF 卡口镜头,率先迈入了电子镜头的时代。

尼康 F3AF 配合 AF-80mm f/2.8 Nikkor 镜头:

尼康 F4

1988 年,尼康发布了尼康 F4,这是尼康首台支持机身自动对焦的专业级单反相机,生产周期大约是 1988 年至 1997 年。

这是一台高度电子化的专业单反相机,配备了自动卷片马达。快门速度最高可达 1/8000 秒,这也是第一款没有手动过片扳手的尼康 F 系列相机。

配备了 MB-21 电池组的 F4S:

它的整体操控和设计从现在来看,似乎是结合了传统的机械单反相机和现代电子化胶片相机、数码相机的感觉:它具有 LCD 显示屏,自动对焦系统、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和五分区矩阵测光技术。但也保留了快门速度拨盘、测光模式和曝光补偿等偏传统相机风格的拨盘和按钮。

同样的,F4 通过搭配三种电池组区分了三个版本。标准版的 F4 配备的是 MB-20,由 4 节 AA 电池驱动,最高连拍速度为 4 张 / 秒;F4S 配备的是 MB-21,需要 6 节 AA 电池,最高连拍速度提升至 5.7 张 / 秒,更大的电池组作为竖拍手柄,使其成为了 " 方块机 ";1991 年推出的 F4E 为 MB-23,需要 6 节 AA 电池或专门的 MN-20 镍镉电池。

在镜头兼容性上,它可以兼容所有的 F 卡口自动对焦镜头和手动对焦镜头,在移开测光耦合轮后,它还可以兼容 1977 年之前的一些非 Ai 镜头。但由于缺少电子光圈控制机构,它无法和后续的 G 型镜头完全兼容,在使用 G 型镜头时仅可使用程序曝光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并且,它也不支持后续的 VR 镜头防抖。

尼康 F5

时间进入 90 年代,在 1996 年,尼康发布了尼康 F5 相机,尼康 F5 的生产一直持续到大约 2004 年。这一代的机身设计仍旧由乔治亚罗设计,但可以看到机身的设计风格相比 F4 有了较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机身整体顺应当时的潮流,从方正变得更加圆润。

尼康 F5 使用了全新的 Multi-CAM 1300 自动对焦模块,配备了 5 个自动对焦点和 3D 矩阵测光,支持与 AF 区域联动。快门由电子控制,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 1/8000 秒,且仍旧保留了 1/250 秒的纯机械备份。在使用基本版的 MS-30 电池盒时,其连拍速度为 8 张 / 秒,相比 F4 的最高 5.7 张 / 秒有所提升。

尽管已经是相当 " 现代 " 的型号,但 F5 仍旧延续了尼康 F 系列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的取景器、电池等部件。例如下图就是标配的 DP-30 取景器。

在其生产周期内的 90 年代末和 21 世纪初,当时已是数码相机的爆发前夜,尼康在当时与柯达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早期数码单反相机。例如其中的 DSC-600 和 DSC-700 系列就是使用了尼康 F5 的机身,搭配柯达的数码化模块。

尼康 F6

时间来到了 21 世纪初,在 1999 年尼康就推出了首款数码单反相机尼康 D1,尼康的老对手佳能也于 2000 年就推出了 EOS D30 数码单反相机,可以说进入 21 世纪,已经是数码相机的时代。

而尼康在 2004 年时仍然推出了最后一代 F 系列胶片单反相机——尼康 F6,并且尼康还一直将其生产到了 2020 年,成为胶片单反相机最后的余晖。

F6 的整体机身其实已经相当接近我们后来更熟悉的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了,实际上其机身的测光、对焦等技术确实也都共享自尼康 D2 数码单反相机,例如 11 区对焦,3D 测光,i-TTL 自动闪光系统,自动 FP 高速闪光同步等功能均和数码相机高度类似,机身支持最高 5.5 张 / 秒的连拍速度,在使用 MB-40 电池组后可提升至 8 张 / 秒。

当然,也由于与数码相机 " 共享 " 部分机身关键部件的原因,F6 不再像以前的 F 系列那样支持更换取景器。

在它发布的 2004 年,数码相机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而 F6 就像是一位逆行者。并且它生产了 16 年之久,成为了尼康史上最长寿的旗舰单反相机之一。这也是尼康至今为止生产过的最后一台胶片单反相机,成为了尼康 F 系列旗舰单反相机的绝唱。

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尼康 摄影师 快门 光圈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