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评 前天
上半年车企目标完成率排行:仅6家达标,最低不足2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5/07/22

导语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十分骨感。

  作者丨康   琴

责编丨石   劼

编辑丨严旭霞

一转眼,2025 年已经过半。

在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的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持续走高,同时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和长城等头部自主车企在越来越多海外市场扩张,汽车出口量也连续刷新历史纪录。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汽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的销量为 1565.3 万辆,同比增长 11.4%。其中,国内共售出 1257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11.7%,包含 1095 万辆广义乘用车(含轿车、SUV、MPV 和交叉车)和 162 万辆商用车。此外,汽车出口量也同比增长 10.4% 至 308.3 万辆。

然而,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根据一句话点评的整理,上半年国内 18 家车企集团里,只有 8 家跟上了整体市场的节奏,而另外 10 家中甚至有 3 家同比为负。

众所周知,由于上半年受春节假期和传统淡季的影响,而年底前,尤其四季度是汽车销售旺季,因此一般上半年与下半年销量在全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为 45:55。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果以这些车企各自定下的年度目标为标准,仅有小鹏、吉利和上汽集团等 6 家达到上半年 45% 的及格线。

0

1

  及格线上的幸运儿们

在这 6 家及格线上的车企中,尽管各家的年度目标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最高达到 450 万辆,最少只有 38 万辆,但相较于其他车企,到年底时它们完成年度目标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依次来看,小鹏是 18 家中唯一一家超过 50% 的车企。虽说与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等大型车企相比,小鹏的体量大致只有它们的 1/10,可在造车新势力的队伍里它是名列前茅了,而且今年上半年的 19.7 万辆更已超过自身去年全年的 19.0 万辆。

小鹏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因为自去年下半年相继推出了 MONA M03 和 P7+ 两款重磅车型,目前这两者已经成为其在国内最重要的走量车型,特别是前者已连续 10 个月销量过万;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在丹麦、挪威、英国和法国等海外市场的热销,小鹏的单月出口量逐渐攀升,今年 3 月以来均保持在 3,000 辆以上,上半年共计出口 1.9 万辆。

2024 年全年小鹏的出口量只有 2.3 万辆,以此推算今年其出口量应该可以达到 4 万辆以上。

目标达成率仅次于小鹏的是吉利汽车,为 47.0%。得益于旗下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吉利银河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增加,比如星愿、星舰 7 和星耀 8 上市之后迅速获得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今年上半年集团的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 126% 至 72.5 万辆,创造了巨大的增量。

在新能源的强劲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达到 140.9 万辆,同比增长 47.5%,这一增幅是销量超百万的车企中最大的。这也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中新能源占比为 51.5%。 

或许,正是因为上半年的表现超出预期,吉利汽车才会宣布将今年的总目标由 271 万辆提高至 300 万辆。若是以此前的目标为基础,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年销量达成率应该为 58.5%,甚至超过了小鹏汽车。

而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达到及格线的背后,其实有点心酸。

从产销快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能实现增长,主要是依靠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同比增长 32.2% 至 75.3 万辆,旗下体量较大的另一家子公司上汽大众同比继续下跌 3.9%,而专攻新能源赛道的智己汽车也仍下跌 14.7%。

更何况,自从 2018 年达到 705.2 万辆,并以此成为国内首家年销量突破 700 万辆大关的汽车集团之后,上汽集团经历了长达 6 年的连续走跌,而 2024 年跌破 500 万辆至 401.3 万辆的低点,这恰恰成为今年其重回正增长的基础。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虽仅同比增长 6.1%,但旗下的自主品牌销量之和同比增长 8.5% 至 45.0 万辆,而且还以 157.1 万辆成为国内车企集团中的销量季军,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只要年底达到 345 万辆的目标,将继续跻身年度集团三强。

相比之下,目标达成率为 45.2% 的长安汽车压力更大。尽管,上半年长安汽车的销量达到 135.5 万辆,可同比增幅仅为 1.6%。其中,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销量为 45 万辆,换言之集团总销量中的新能源占比只有 33.2%,而今年全年其的新能源目标为 100 万辆,上半年也刚刚达到及格线。

不过,对于上半年同样是压线 " 飘过 " 的小米汽车反倒不用担心。

因为小米 SU7 和 YU7 都积压着大量的订单,上半年销量仅为 15.8 万辆更多是受到产能的限制,只要 7 月底左右二期工厂顺利投产,全年完成 35 万辆交付是大概率事件,最终可能还会超额完成。

2

  拼一把还有希望

再来看其余 12 家车企,距离及格线较近的江铃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和零跑汽车,最终应该也都能完成年度目标。

具体而言,江铃和江淮都算是体量较小的车企集团,在它们的销量中商用车的比重大于乘用车。比如,江铃更侧重于商用车中的轻客、卡车和皮卡,这三者的销量之和基本是集团旗下 SUV 车型销量的两倍,江淮的销量中接近 60% 都来自商用车。

上半年江铃和江淮销量之所以会出现一涨一跌的差距,根据江淮发布的《江淮汽车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主要是因为其出口业务减少导致的。

其实不仅是江淮,奇瑞汽车在海外的增长似乎也在放缓。上半年奇瑞的 126.0 万辆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4.5%,其中出口量只增长 3.3% 至 55.0 万辆,这就表示今年国内市场才是其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的确,依靠奇瑞风云系列陆续推出的 A8、T9、T10、T8 和 A9,iCAR 03 和 V23,捷途山海系列以及高端品牌智界,再加上奇瑞的艾瑞泽系列轿车和瑞虎系列 SUV 以及两个子品牌捷途和星途两个子继续深耕传统燃油车,今年上半年奇瑞在国内的新能源和油车市场均有不错的收获。其中,上半年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总销量同比增长 98.6% 至 35.9 万辆。

和江淮与奇瑞不同,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海外的销量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在海外市场共售出 47.0 万辆,其中仅乘用车出口量就同比增长 118.2% 至 44.3 万辆,而 2024 年全年后者的总出口量才为 41.7 万辆。

因此,虽说上半年比亚迪只完成年目标的 39%,但考虑到海鸥、夏和海豹系列等越来越多车型走向海外市场,特别是海鸥以 Dolphin Surf 出口欧洲,下半年比亚迪仅乘用车单月出口量可能就会突破 10 万辆大关,再加上国内市场单月稳定在 35 万辆以上,年底冲量阶段会达到 40 万余辆,甚至 50 万辆左右,最终全年达到 550 万辆的可能性极大。

由于零跑汽车的今年目标为 50-60 万辆,所以上半年它对应的目标达成率也是个区间值 36.8%-44.2%。如果以 50 万辆为基础,上半年零跑趋近于达标,所以只要全新车型 B10、B01 在下半年快速上量,达标是肯定的。

3

  难以达成的目标

接下来 7 家车企才是最危险的,它们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现有的年目标。

继 2024 年下跌 20% 至 200.3 万辆之后,今年广汽集团应该会继续走跌。除广汽丰田外,今年上半年广汽旗下的埃安、传祺和本田销量均为下跌,其中后两者跌幅超过 20%,导致集团总销量只收于 75.5 万辆,同比下跌 12.5%。

参考前文所说的比例,今年全年广汽的年销量大概率仅为 170 万辆左右,不但无法达成 230 万辆的目标,可能同比还会下跌约 15%。

虽说,早前理想已将今年的目标从 70 万辆下调至 64 万辆,但这依旧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上半年理想的销量只有 20.4 万辆,这就表示在接下来 6 个月时间里需要售出 43.6 万辆,相当于月均销量为 7.2 万辆,而此前理想的最高单月纪录是去年 12 月的 5.9 万辆。

即便 7 月底会推出全新车型理想 i8,考虑该车所处的纯电中大型 SUV 细分市场不仅有更高价位且已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有问界 M9 纯电版和蔚来 ES8 等,还有性价比更高的乐道 L90 等车型,除非价格十分符合消费者预期,否则想要达成 " 上市即爆款 " 难度非常高,再加上理想自身内部本就更倾向于增程,所以理想 i8 应该无法为品牌创造太大的新增量。

近日,有消息称理想的年目标将进一步下调,有可能下调至 58-60 万辆。对此只能说,即便真的下调至 58 万辆,大概率也很难达成。

广汽和理想都尚且如此,上半年目标达成率不足 30% 的东风汽车集团、北汽集团、蔚来汽车、鸿蒙智行和长城汽车完成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上半年东风汽车集团 27.5% 的达成率意味着它没办法完全 300 万辆的目标,同时 18 家车企中最大的跌幅的 14.7% 也预示可能今年全年其将以两位数跌幅画上句点。

今年北汽集团最终能应该能实现正增长,但 300 万辆的目标确实难以企及,毕竟此前北汽的最高纪录是 284.7 万辆,而那需要追溯到近十年之前的 2016 年。

据说乐道 L90 的预售订单已经爆单,蔚来工厂正在连夜调整生产线,萤火虫也是产能跟不上订单,但是由于下半年要售出 32.6 万辆才能达成现有目标,相当于月均销量 5.4 万辆,几乎相当于上半年总销量的一半,实现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得益于问界 M8 交付量的飙升,6 月鸿蒙智行的销量已经冲高至 5.3 万辆,但要完成 100 万辆的目标,下半年的月均销量需要达到 13.3 万辆,同样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至于长城汽车,上半年售出了 57.1 万辆,只达成了年目标的 14.2%。而长城的达成率会如此低,是因为其的目标高达 400 万辆。要知道,此前长城的历史最高纪录是 2021 年的 128.1 万辆,所以 400 万辆实在是有些过高了。

综上可知,即便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同比增幅超过 10%,但依旧有大量车企上半年只能以微增甚至下跌画上句点,取得不错增长的车企集团仅是少数,而能达成既定年目标的车企同样也只是其中少量的幸运儿。

康琴

只想跨过山和大海

THE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上汽集团 吉利汽车 小鹏 法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