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前天
半年480亿美元!创纪录授权交易背后,中国如何重塑全球制药版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全球医药行业承压、地缘政治升温的背景下,一场悄无声息的 " 制药权力转移 " 正在上演:仅今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出海交易总额已达 480 亿美元,占全球药物授权交易的 32%,好于此前任何一年。

中国不再是原料药的代工厂,而正成为全球创新药的 " 发源地 ",正如启明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此前表示,中国创新药正在迎来 "DeepSeek 时刻 "。

而这背后既有技术能力的跃升,也有产业政策、资本推动、全球医药格局变迁的合力结果。跨国药企 " 专利悬崖 " 临近,急需补充创新弹药,而中国药效高、开发快、试验便宜,正好能满足跨国药企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药企也在寻求海外扩张机会,缓解资金荒难题。

中国,成为全球药企押注的新 " 药源地 "

据摩根士丹利 7 月报告,阿斯利康、辉瑞、默沙东、礼来、再生元等制药巨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达成早期药物授权协议。这些交易中,大药企通常支付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获得中方开发中的候选药物在海外市场的独家开发和销售权。

摩根士丹利预计,仅阿斯利康一家,在 2025 年前 6 个月就与中国五家公司签署了超过 136 亿美元的授权交易,包括与石药集团达成的 52 亿美元协议。辉瑞则以一笔与三生制药高达 60 亿美元的癌症药物合作成为迄今最大单笔交易。

杰富瑞报告指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在跨国药企的授权合作中占全球交易总数的 18%、交易金额的三分之一双双创下历史纪录。

尽管面对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威胁,国际医药巨头与中国的授权仍通过研发合作和制造本地化实现了深度绑定。

跨国药企 " 专利悬崖 " 临近,急需补充创新弹药

据杰富瑞分析,跨国制药公司转向中国主要是因为面临重磅药物专利到期的压力。

2025 至 2030 年间,全球多款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重磅药物将迎来专利到期(如 Keytruda、Eliquis、Opdivo 等)。与此同时,美国医保压价、欧盟控费政策持续推进,传统 " 高价专利药 " 增长空间被压缩。

在内部研发周期动辄十年、成功率低迷的现实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通过外部授权 " 买时间、买管线 ",而中国正好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替代路径。

中国药效高、开发快、试验便宜,正好能满足跨国药企的需求。

中国药企近年在细胞疗法、ADC 药物、自免药等领域突破明显,临床推进速度比美国快 20%-30%,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跨国药企正在 " 外包创新 ",以中国药企为前沿试验田。

中国药企抓住出海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药企也在寻求海外扩张机会,缓解资金荒难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资金紧缩,特别是在 2024 年表现尤为严重。为了推动海外注册、支付临床费用,不少企业转向与外资授权合作,通过 " 出让区域权益 " 换取首付款与全球资源,从而维持技术路线的发展。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启明创投的创始管理合伙人 Gary Rieschel 认为,许可模式对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是现阶段的必要步骤,有助于它们积累经验并最终实现全球化。目前中国已经有恒瑞等大型制药公司,但全球分销和试验能力仍需时间发展。

他还认为,推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逆袭主要有以下因素:海归人才的回流与创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完善、市场需求的驱动、技术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许可模式的作用。

见闻此前提及,高盛指出,在技术模式方面,中国药企正在 ADC(抗体偶联药物)和 BsAb(双特异性抗体)领域形成全球优势,过去一年这两类资产合计占到出海授权交易的近 1/3。

高盛认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重估,本轮大涨并非短期反弹。截至目前,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整体市值仍仅为美国同行的 14%-15%,而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接近 33%。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 " 价值洼地 " 阶段,全球资本重估才刚刚开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国药 专利 美国 摩根士丹利 阿斯利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