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科技评论 前天
平板电脑又杀回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4 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在一片唱衰声中又喘了一口气,喜获全年出货量 9.2% 的同比增长 [ 1 ] 。

作为一个国补也带不太动的品类,平板电脑市场缩水三年后终于重新反弹,可惜老牌霸主苹果勉强增长 5.3%,成功跑输大盘。反倒是华为和小米用陡峭的曲线,拿走了大部分增量市场。

平板电脑是一个由苹果所定义的全新消费品类,也是一个被苹果称霸多年的市场。

长期以来,除了独木难支的三星,安卓阵营各路诸侯要么高挂免战牌,要么浅尝辄止,把平板市场做成了消费电子领域心照不宣的斯大林格勒。

直到 2019 年后,华为和小米开始重金投入,oppo 与 vivo 跑步入场,看似大局已定的市场重新泛起涟漪。

这些涌动暗流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到一款 2012 年发布的产品:iPad mini

露头就秒

苹果在 2012 年发布的第一代 iPad mini,算得上平板电脑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相比同代 iPad,iPad mini 在存储容量、续航、屏幕分辨率上都有不同程度缩水,最大变化是屏幕尺寸从 9.7 英寸砍到了 7.9 英寸,定价比 iPad 整整便宜 170 美元。

产品发布三个月前的例行信息泄露环节,彭博就给出了旗帜鲜明的判断:iPad mini 是竞争对手最可怕的噩梦。

iPad mini 被普遍视为库克的纠偏之作,原因在于乔布斯本人对小尺寸平板长期嗤之以鼻。按照他的逻辑,有平板电脑的人大概率也有智能手机,因此," 缩小宝贵的显示屏做一个能放进口袋的平板,显然是错的 "。

从 2010 年 iPad 发布到 2012 年 iPad mini 问世,苹果实际上将小尺寸平板的市场让给了三星、谷歌、亚马逊为代表的安卓阵营。

iPad mini 发布后,凭借物美价廉的定位,首季大卖 1000 万台,差不多是谷歌 Nexus 7 全年销量的两倍 [ 2 ] 。

2013 年 iPad mini 2 发布,核心零部件全面对齐同年新产品线 iPad Air,成为迄今为止最畅销单一平板机型 [ 3 ] ,直接击穿了安卓阵营所有品牌的心理防线,也导致 iPod touch 在公司年会奖品列表中的定位进一步降低。

iPad mini 统治地位最直接的体现在于,iPad mini 的定价(399 美元 /2888 元)成为了市场心照不宣的价格锚。

三星定价 799 美元的 12 英寸高端 Galaxy Tab 系列虽然从未断更,但就市场表现来看,其定位更像抗衡苹果的面子工程。反倒与 iPad mini 定位接近的 7/8 英寸 Galaxy Tab 系列,自 2012 年后就就没有超过 399 美元。

2014 年前后,小米和华为相继进入平板市场,定位同样中低端,出道价就打到了 1500 元人民币以下。

一方面,时值苹果如日中天,其品牌号召力远非安卓阵营可比拟。因此,消费者的具体消费决策中,难免以 iPad mini 作为参照系挑挑拣拣。

而对安卓阵营来说,更加现实的问题在于利润率的牺牲。

初代 iPad mini 使用了一年前 iPad 2 搭载的 A5 芯片,属于自研库存货,按照相关机构测算,成本仅 13 美元。作为对比,Nexus 7 的英伟达 Tegra 3 芯片,成本为 25 美元,加上其他环节的缩水和更高的定价,iPad mini 毛利高达 40% [ 4 ] ,Nexus 7 则不到 25% [ 5 ] 。

同时,平板电脑和手机的零部件通用性很强,前者无限接近于给手机主板配上大电池和大屏幕。这就给安卓阵营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近似的零部件规格下,平板的利润没有手机高。

由于 399 美元 /2888 元这层隐形天花板的存在,安卓阵营很难在维持同样参数规格的前提下享受 iPad mini 同样的利润率,定价超过 iPad mini,又容易被苹果定向狙击,露头就秒。

和 iPad mini 类似,iPhone 长期也以智能手机价格锚的性质存在,但后者定价高得多,留给安卓阵营的定价区间与利润空间也更大。

因此在 BOM 成本接近的情况下,大部分品牌宁愿在手机上投入研发资源,平板产品线靠低端定位勉强维持存在感。

于是 iPad mini 越是热销,其他品牌对平板越是性质寥寥。带头大哥谷歌支撑到 2014 年带头撤退,国内厂商产品迭代时断时续,只有一边给苹果代工芯片、一边跟苹果打官司的三星我行我素,坚持践行卖不动也要做的炫富行为。

眼看着安卓阵营渐渐没了志气,苹果却意外高抬贵手。

消失的枷锁

2016 年的苹果发布会格外冷清,除了一款例行更新的 9.7 英寸 iPad Pro 外,再无新产品刷脸。iPad mini 则罕见断更,被意外打入冷宫。

苹果内部真实的决策过程不得而知,但从市场表现看,iPad mini 断更的原因不是因为卖的不好,而是因为卖的太好了。

从 iPad mini 开始,供应链出身的库克对 iPad 产品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截至 2015 年 iPad mini4 发布,iPad 被细分成了三条产品线:

一是 iPad mini,定位小巧轻便,适用于游戏、阅读等移动场景;

二是 iPad Air,定位轻薄,面向轻度办公。在 2013 年以 iPad 继任者的角色出现,与之对应,iPad 产品线在 2013-2016 年停更。

三是 iPad Pro,定位抢 MacBook 的饭碗,面向视频剪辑、平面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重度办公场景。

按照苹果的规划,mini/Air/Pro 三条产品线对应三个价格区间,使用场景定位明确,定价空间错落有致,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可以各取所需。但对于苹果的规划,消费者的反应是 " 啊对对对 ":

按照市场研究机构 CIRP 的测算 [ 3 ] ,在 iPad mini 停更前的一季度——即 2015 年 Q4,大部分新增的 iPad 消费都被 iPad mini 系列吞噬,导致 iPad mini 的销售占比从 32% 增加到了 47%,定价更高的 iPad Air 反而下滑。

也就是说,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大部分 iPad 受众还是挑最便宜的买。这就给苹果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iPad mini 开始挤压其他产品线,侵蚀平板业务整体利润空间。

按照相关机构测算,iPad mini 的单机利润在 131 美元左右 [ 4 ] ,iPad Air 早期 BOM 成本在 274 美元 [ 6 ] ,按 499 美元起售价,单机利润 225 美元。

早期 9.7 英寸 iPad Pro 的 BOM 成本缺少公开资料,但按照 iPad Pro 12.9 英寸的 BOM 成本测算 [ 7 ] ,其毛利超过 500 美元,已经超过了 iPad mini 的售价。

因此对苹果来说,iPad Pro/Air 自然是卖的越多越好,但现实是利润最低的 iPad mini 越卖越好。痛心疾首的库克挥泪斩马谡,让 iPad mini 连续消失了三年。

可见一台平板电脑的命运,有时和自身的努力甚至是负相关。

iPad mini 停更的三年里,不仅拯救自家的高端兄弟产品,也解开了束缚安卓阵营长达五年的枷锁。

2018 年,华为跳过 MediaPad 系列第四代 M4,直接发布 MediaPad M5,其中 10.8 英寸高端 Pro 版 3488 元起售。作为对比,上一代 M3 仅有 8.4 英寸版本,国内起售价 1888 元。

同一时间,小米也推出 Xiaomi Pad 系列首个高端版本—— Xiaomi Pad 4 Plus,起售价 1899 元,看上去底气不是很足,但考虑到上一代产品 Xiaomi Pad 2 起售价只有 999 元,定价其实翻倍了。

身为安卓阵营的带头大哥,谷歌也用新品牌 Pixel 替代了性价比色彩浓重的 Nexus 品牌,重新杀回平板市场。遗憾的是销量一直比较见仁见智。

随着我行我上的心态迅速蔓延,被 iPad mini 统治的价格带逐渐充满了安卓平板的身影。2015 年到 2018 年,苹果以下 top2-top5 的市场份额从合计 30% 不到 [ 8 ] 提高到了 40% 以上 [ 9 ] 。

由于定价空间被打开,安卓阵营在 BOM 成本的控制上也不再束手束脚,平板性能开始迅速与旗舰手机对齐。

2017 年,三星推出对标 iPad Pro 的 Galaxy Tab S3,处理器从上一代的中端高通骁龙 652 升级至旗舰级骁龙 820;2019 年,华为推出 MediaPad M6,用上了旗舰机型同款的麒麟 980。

2019 年,阔别 4 年之久的 iPad mini 意外更新。但相比前几代产品狠起来连自家人都砍的风范,iPad mini 5 的定位更像是清零部件库存:

极为先进的 3.5mm 耳机接口、与四年前的 iPad mini 4 别无二致的外观,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新的战争

2024 年,iPad Pro 在产品线总销量的占比来到 38%,iPad mini 仅剩不到 10% [ 10 ] ,库克终于在退休前了却了这桩心事。

乔布斯时代,平板电脑的定位更接近放大的智能手机,身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 " 中间地带 ",通用性很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iPad mini 这类小尺寸平板的畅销。

iPad Pro 是苹果以 " 生产力工具 " 定义 iPad 的开端,平板使用场景开始分化。相比小尺寸平板,iPad Pro 定位截然相反,12.9 英寸的大屏、扩展性更强的 type-c 接口配合 713g 的重量,反而更接近笔记本电脑。

2015 年后,移动处理器的性能伴随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开始了爆炸式提升,这导致平板电脑的使用场景中,大部分非高性能需求开始出现性能过剩。同时,平板电脑轻薄、大电池的特点,又能弥补笔记本电脑在这方面的不足。

2015 年,苹果为第一代 iPad Pro 搭载了专用的 A9X 处理器,使其可以支持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等复杂任务。加上键盘等外设的接入,客观上可以承载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低负载场景。

同时,iPad 产品线不再与 iPhone 共享 iOS,转向专用系统 iPadOS,Final Cut Pro、Procreate 等主打触屏手写的专业设计软件随之出现,Adobe 等第三方软件商开始为 iPad 专门优化应用。

可以直接用手触屏操作的 Final Cut Pro

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尺寸越来越大,小尺寸平板的定位也愈发尴尬。

iPhone Max 产品线已经做到了 6.9 英寸,让 7 英寸的 iPad mini 无所适从。展开高达 8-10 英寸的折叠屏手机的出现,进一步压缩了小尺寸平板的地位。越来越大的屏幕成为了平板市场的主基调。

2015 年以后,iPad Pro 成为苹果更新最勤快的产品线,12.9 英寸(后升级为 13 英寸)至今迭代了七代,11 英寸迭代了五代,除了集体跳票的 2023 年,几乎从不缺席。

与之相对的是不断上涨的价格:苹果最新一代 13 英寸 iPad Pro,起售价已经从 799 美元上升到了 1299 美元(11499 元)。

作为平板电脑市场的霸主,iPad 定价锚的身份没有变化。但随着 iPad/iPad mini 存在感越来越低,安卓阵营的定价天花板上移了 3000-5000 元,平板电脑一下成为了利润非常可观的生意。

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开发逻辑,一般是先确认定价和利润率,再根据成本决定各种零部件和传感器的选择。在定价封死的情况下,选择什么零部件,就是一个有限资源按需分配的游戏。

因此对产品设计部门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 BOM 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做出为市场接受的产品,还有不错的利润率。不计成本设计一辆高性能跑车,并不比研发廉价耐用还有钱赚的丰田卡罗拉复杂。

因此,iPad 定价区间的整体上行,实际上进一步解放了安卓平板的定价区间。

对应到研发环节,更高的定价带来了更高的成本空间,产品设计师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2019 年,华为推出第一代 MatePad Pro,主打生产力,搭载麒麟 990 处理器,配备手写笔和键盘,引入多屏协同、一碰传等功能,提高软件跨平台切换效率,迂回提升生产力。

小米则从 Xiaomi Pad 5 开始告别 " 追剧神器 " 定位,芯片换上高通同代旗舰,性能对齐旗舰手机,屏幕、外设堆料满满。2022 年后,对平板市场长期兴致寡淡的 oppo 和 vivo 也陆续杀入战场,年年更新。

集体转型的背后,是 " 大版智能手机 " 红利告罄,以及 " 轻薄版 PC" 释放的市场空间。

2019 年,iPad mini 断更三年后回归,之后又断断续续更新了两代,但 499 美元的最新定价,在越来越复杂的平板市场已经找不到身位了。

在苹果推出折叠手机之前,iPad mini 大概率还会不尴不尬地继续存在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ipad mini 安卓 三星 华为 小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