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浙能电力(SH600023)公告称,其拟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5% 股权,投资金额约 7.5 亿元。
同日,中国核电(SH601985)也公告称,拟向聚变公司投资 10 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聚变公司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核心技术,推进 " 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 " 三步走战略。
获多家重量级股东投资
浙能电力表示,为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拟投资聚变公司 5% 股权。
图片来源:浙能电力公告截图
据浙能电力介绍,聚变公司成立于 1983 年 6 月 24 日,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望汇路 260 弄 1 号,注册资本约 35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叶,原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据浙能电力公告,此次参与增资聚变公司的主体包括:浙能电力、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述主体以 1.0019 元 / 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向聚变公司投资近 115 亿元,认购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
中国核电表示,其投资聚变公司是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中国核能 " 三步走 " 战略,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在我国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体现中国核电在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 人造太阳 " 分 " 三步走 "
核聚变技术一直被通俗地称为 " 人造太阳 "。
浙能电力介绍称,作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聚变公司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 " 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 " 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托卡马克是目前核聚变的主流路线。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4 年世界聚变展望》,全球共有聚变装置 159 台,其中托卡马克 79 台,占比 49.7%;仿星器 23 台,占比 14.5%;激光 / 惯性约束 12 台,占比 7.5%;其他路线 45 台,占比 28.3%。
图片来源:《2024 年世界聚变展望》截图
目前,我国的核裂变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IAEA 的前述报告显示,中国的 EAST 托卡马克实现了 403 秒的稳态高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果打破了 EAST 在 2017 年创下的 101 秒的原纪录。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 EAST 托卡马克系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 EAST,中文名为 " 东方超环 "。
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介绍,EAST 装置自 2006 年运行以来,已经 10 余次创造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在前沿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突破,获得 2 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 年 4 月,EAST 成功实现了 403 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相应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仍然是难题。中国核电称,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 基于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投资聚变公司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低,也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的风险。" 中国核电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