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的是更广义的人生哲学问题,帮助读者如何探索人生道路,如何寻找自己的目标,并在需要人生选择的时候给出一些恳切的建议。通过跟随古往今来伟大的哲学家,了解他们的生平,认识他们的学说,尤其剖析了他们对人生哲学观的见解,从而提供给读者一套丰富的 " 人生工具箱 ",认识到 " 幸福 " 并非只有一种传统的定义,而是可以从不同的对人生面向的讨论中,获得论证与支持。
《当一切命中注定,我们还要勇敢吗?从苏格拉底到萨特的 85 条人生哲学建议》,徐英瑾 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内文选读:
装作有理想VS一切皆可解释
" 装作有理想 " 这套人生哲学方案的典型代表,乃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根据他的说法,理想、正义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虚幻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既无法证其有,也无法证其无。然而,至少我们要当他们是存在的,要 " 假装有理想 " ——否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共通的标准,天下就会大乱,芸芸众生也会感到不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在康德所生活的时代,牛顿的物理学已经在西方教育中得到普及,科学的思维已经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康德发现,道德的发展并不与科技的发展同步。已经看到黑火药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破坏的康德,非常希望人类在未来能够实现永久和平,以此来保障所有人的幸福。那么,究竟应建立一种怎样的人生哲学,才能既对得起自己的梦想,又能随顺今天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康德的具体做法是,先找到一种人人均同意的人生最佳理想状态(暂且不论这种状态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然后再反推出构成此状态的逻辑前提。这种哲学的构造,我们就称为先验哲学的方法。
先验哲学的思路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说服力,但又具有一定的虚伪性,因为这种理论框架所提出的理想的可靠性,甚至都没有得到理论建构者自身的全面担保,它又如何说服别人一起去寻找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条件呢?所以,一些现实感更强的人生哲学家可能就不买康德的账。
康德
如果说康德的哲学是某种柏拉图主义的退化版本,那么很可能就会有其他版本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向它发起挑战,这就牵涉到下一种人生哲学的立场——黑格尔主义。比起 " 装作有理想 ",黑格尔主义的核心更像是 " 对现实进行理想主义解释 "。我们也可以将这种人生哲学进路视为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主义的进阶版。
与康德不同,黑格尔认为理想就是实在的,不是虚假的,不需要假装理想存在。至于那个最伟大的理想,便是所谓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绝对精神,每一次呼吸,每一次上班打卡,每一次扫码付款,其实都是绝对精神在某个侧面的体现。所以,世俗生活自有其理想性和神圣性。
有人或许会说:这种人生哲学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它就是赋予了每一件小事以神圣意义罢了。但别小看这种人生哲学,它能够对各种人生问题提供一套体系化的解释。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实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实在的。换言之,实在世界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我们都能对其进行合理化的解释。
但你或许会问:奥斯维辛的悲剧也是在实在世界中发生的,黑格尔主义者难道也要对其进行合理化解释吗?
黑格尔主义者会说:奥斯维辛虽然是一个巨大的伦理悲剧,但是这个灾难的发生是可以用理性解释的。用理性解释某事的发生,不等于为其提供伦理辩护。这就相当于医生搞清楚癌症的机制,不等于医生喜欢看到别人得癌症。在黑格尔看来,若我们总是抽象地陷入对某件事伦理性质的评价中,而不去理解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那么我们就无法摆脱理智上的幼稚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的人生哲学其实就是个 " 超级大火锅 ",啥东西都能煮,无论扔进去的食材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但它也有一些坏处,这种哲学对解释的必然性的迷恋,使其无法很好地面对偶然性,而人生中的那些不可被解释的偶然遭遇是无法被忽视的。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麻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