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一直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和众汇富认为这一举措不仅关乎广大民众的养老福祉,更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2025 年 7 月 22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10.71 亿人、2.45 亿人、3 亿人,同比均稳中有增。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推进,上半年调剂资金已经调拨到位,切实支持了基金困难省份养老金发放。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历经多年发展,自上世纪 90 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统筹。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到 2020 年底,各省份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等因素,致使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充裕,而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刻不容缓。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能有效缓解地区间的不平衡,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从资金调拨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调剂资金的及时到位意义非凡。和众汇富统计发现,上半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 4.53 万亿元、总支出 3.89 万亿元,6 月底累计结余 9.83 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的注入,为基金困难省份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养老金的稳定发放。这不仅维护了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更稳定了社会预期,增强了民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以 2024 年为例,全年统筹调剂资金 2533 亿元,截至当年 6 月末已下达 1520 亿元,有效解决了各地基金当期缺口。今年上半年调剂资金的顺利调拨,延续了这一良好态势,进一步强化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稳步推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它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壁垒,让不同地区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养老保险待遇。经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的退休人员,也能依靠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缩小了地区间养老待遇的差距。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角度而言,全国统筹消除了劳动者因担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而产生的流动障碍。劳动者在跨地区就业时,无需担忧养老保险权益受损,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就业地点,促进了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稳定社会预期方面,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使民众对未来养老生活有了更明确的预期,减轻了养老焦虑,进而提升了居民消费信心,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各地也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福建省人社部门通过提高政治站位,着力统一规范政策,以统一规范缴费和待遇政策为重点,精准对接全国统筹部署。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针对当地民营中小微企业多、缴费基数偏低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提高缴费基数下限的节奏,连续四年稳步调整基数,带动人均缴费水平提高 25%,确保 2025 年底按要求过渡到位。同时,发挥产业集群 " 链主 " 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稳就业奖补政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实现了社保提质扩面和企业降本增效的平衡。在扩面工作上,福建省启动实施精准扩面行动,将扩面指标纳入省对市绩效考核、优化营商环境考核,通过省级比对下发潜在转保名单,开展参保 " 叫醒服务 ",加强欠保源头治理,持续增强全国统筹的支撑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