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妈在 App 上花 3000 元买了 300 只小鸡‘云养’,每天还要花钱买饲料,风风火火养了一个月准备卖鸡提现时,App 显示她的鸡被偷了,无法提现。" 近日,网友李燕(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询问该如何挽回近 5000 元的 " 云养鸡 " 损失。有过相似经历的网友提醒她," 这笔钱大概率是要不回来了 "。
受访者供图
" 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体验农场养殖的乐趣。"" 云养鸡 "" 云养牛 "" 云养羊 " 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一些企业和个人宣称,用户投资 " 云养农场 " 不仅能定期收到绿色无害的农产品,还能在 App 或小程序中将鸡蛋、牛、羊等折算为现金,享受高额回报。然而,这种看似新奇、高额收益的 " 云养 " 模式,背后却暗藏不少风险。
鸡生蛋,蛋生钱," 躺着赚钱 " 靠谱吗?
2022 年,何榛(化名)的妈妈经 " 朋友 " 介绍接触到一款 " 云养鸡 " 产品。平台承诺,起步价 2000 元可认养 20 只鸡,每只鸡每天产蛋 10 枚,每枚蛋售价 1 元,每只鸡售价 50 元,一年最低收益可达 4650 元。认养金额越高,年收益越高,投资者既可定期收到鸡蛋,也可将鸡蛋折算为现金,实现 " 钱生钱 "。
受访者供图
起初,一切看似顺利——每月都能按时收到鸡蛋,提现也畅通无阻。于是,何榛与母亲追加了 1.8 万元 " 投资 "。然而,一个月后,平台突然无法提现,不仅 1.8 万元本金打了水漂,平台原本承诺的 " 年收益 " 也化为了泡影。
何榛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 云养鸡 " 产品拉投资时声称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助农项目,他们制作的 "PPT 里有很多资料、政策介绍、认证报告,看起来挺靠谱的 "。此外,客户可以在 App 内观看养鸡直播,社群也会定期发布养鸡的视频," 看起来是真的在养鸡 "。
受访者供图
央视网《锋面》记者查询发现,吸引何榛投资的 " 酵醒鸡 " 商标长期处于 " 驳回待复审 " 状态,所属公司已于 2022 年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北京一家反诈防骗团队负责人李旭告诉记者,近些年他收到不少关于 " 云养殖 " 案件的求助,不久前还有人被内蒙古赤峰市的 " 云养羊 " 项目骗取了 22 万余元。
骗局并不高明,为何那么多人上当?
" 云养殖的骗局很会利用人性的弱点。" 李旭指出,首先是利用公众对国家政策的信任,把企业的性质虚构为农村合作项目、政府扶持方向,打着助农的幌子进行情感绑架,说 " 你这是在帮农民脱贫,不投就是没有爱心 "。
其次,为了取得用户的信任,所谓 " 云养殖 " 团队往往会租赁或组建一些小养殖场带人参观,或者跟一些养殖户签订协议,把养殖户的养殖场说成是他们所有," 甚至有些公章都是‘ P 图’造假的 "。央视网《锋面》记者发现,一些 " 探厂 " 视频会刻意强调," 我在这儿看小鸡,鸡一受惊就不下蛋了 ",以此来限制参观人数或规避投资者的实地考察。
李旭在一场 " 云养鸡 " 骗局中,发现对方获得了 " 中国国家质量认证评审委员会 " 的盖章,但是这一机构早在 2021 年就进入了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受访者供图 / 民政部官网截图
2025 年 3 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 " 云养经济 " 领域欺诈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 " 云养经济 " 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一些不法分子以发展农业产业为幌子实施欺诈,严重侵害公众利益,损害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央视网《锋面》记者以想要开发一款 " 云养农场 "App 为由,联系了一家位于河南郑州的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 " 云养羊 " 项目的案例,并声称他们已售出多款类似的小程序,项目的开发费用在 5000 元至 2 万元之间。对于项目中养殖场的温度、湿度等物联网数据和直播、视频内容,客户可在后台随意进行修改,甚至可使用由 AI 生成的鸡叫声等音效。
央视网《锋面》记者和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记录
" 平台代养,坐等收钱,迎合了很多人又想赚钱又怕麻烦的心理。" 李旭表示,正经经营的养殖场根本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回报率,因为农牧业需要深耕厚植,遵循自然规律,这与鼓吹 " 短期暴利 " 的投机逻辑天然相悖。他引用了一句俗语解释:"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农产品高回报不现实,或涉非法集资、传销
央视网《锋面》记者调查了解到,蛋鸡养殖周期通常为 17 个月,其间需要养殖者持续进行饲料、防疫、水电等成本投入,并且在养殖后期,母鸡常会因脂肪肝、卵巢老化等问题,导致产蛋率下降,因此养鸡业并不属于暴利行业,何榛被承诺的 " 投入 2000 元回报 4600 元 " 等说法并不现实。
受访者供图
" 若平台承诺的收益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甚至涉及‘拉人头’、层级返利等行为,很可能涉嫌非法集资、诈骗或传销。" 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翠仪律师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传销通常涉及团伙式发展下线并获得返利,诈骗则更多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进而骗取他人财物。
" 一旦被定性为传销,涉案资金可能会被罚没,不会返还给投资人。" 李旭表示,在劝说当事人避免投资 " 云养殖 " 时,他都要提醒对方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万一带有传销性质的云养殖平台崩盘了,发展下线的当事人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
何榛回忆,当时自己和母亲了解到 " 云养鸡 " 正是因为 " 一位朋友 " 的推荐,而他们投资的这一产品也的确因涉嫌 " 非法传销 " 在 2022 年被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查处。
" 很多云养殖平台发展到后期,用户若想提现,必须追加投资或发展下线,这就是典型的‘一起沉没’。" 李旭提醒,用户一旦发现 " 云养 " 不对劲,应该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合同、转账记录、宣传资料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因拖延导致资金无法追回。
受访者供图
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检察官朱泽民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他以往办理 " 云养经济 " 领域案件的经验,不少投资者明知农业、畜牧业投资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收益率,也明知这场投资就是一场 " 击鼓传花 ",但他们总是觉得该项目不会在自己手中 " 爆雷 ",而且有畜禽等实物作为 " 保障 ",在侥幸心理驱使下,最终赔掉本金,蒙受损失。
实际上,正规 " 云养殖 " 项目的回报通常是农产品等实物,而非翻倍的现金收益。" 金融管理部门也多次提示,年化收益率超过 10% 则应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李旭告诉央视网《锋面》记者," 违法犯罪是硬伤 ",如果 " 云养殖 " 涉及 " 高收益 "" 拉人头 "" 层层返利 ",那么它就完全符合《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的关于传销的一些特征。
黄翠仪表示," 云养经济 "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目前仍存在准入门槛低、资金流向监管不严等问题,诈骗分子只需搭建一个平台即可开展非法活动,这会导致资金流向难以追溯,即使犯罪分子被抓获,投资者的资金也难以被追回。" 还是要警惕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农业并非暴利行业,超高回报肯定是个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