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热的背景下,陕西企业再添一把火。
6 月底,陕西港股上市的西部水泥(02233)发布公告称,将旗下所有位于新疆的资产出售给海螺水泥(00914),并将获得的 16.5 亿元现金投入到非洲业务的建设中去。
公开信息显示,这家低调的本土民企已在新疆布局 14 年。
01
16.5 亿:出清新疆资产
价值 16.5 亿的资产包里包含什么?
公告中分为四笔交易共两大内容:一是出售伊犁尧柏、霍城县南岗西鑫矿业、新疆柏航环保三家新疆公司的控股权,二是出售位于田县、墨玉县、和田县三个区域的资产包,包含物业、设备、采矿权等。
上述资产包中还包括 350 万吨的水泥产能,结合公开资料看这已经是西部水泥在新疆所有的产能布局,此次出售意味着其完全退出新疆市场。
时间退回至 2011 年,西部水泥通过收购和田地区厂房,首次进军新疆市场,并在随后数年内持续加码。2015 年伊犁厂房全面投产;2020 年在墨玉县建成日产 4500 吨熟料水泥的生产线,这是当时已建成生产线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一条 ……
直至此番出售前,新疆已经成为仅次于陕西 2700 万吨(2700 万吨)的第二大产能基地,第三则为贵州(180 万吨)。
按通常对转让资产的印象,新疆资产似乎应当是西部水泥想要甩掉的 " 亏损包袱 ",但事实却刚好相反。
财务数据显示伊犁尧柏水泥公司以及资产 C、D,2023 年的净利润(除税后)总额为 1.59 亿,2024 年为 1.21 亿。新疆柏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资产 B 是处于亏损状态,2023 年 、2024 年累计亏损额(除税后)分为 997.23 万、463.51 万。
一增一减之间,上述资产包整体两年时间内依然分别为西部水泥贡献 1.49 亿、1.16 亿元的利润,并不是拖累。
再来说本次的接手方海螺水泥。其作为绝对的行业龙头,2024 年以 11.25%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建材(03323)。此外海螺水泥还是西部水泥的第二大股东,这可以追溯至 2015 年,彼时海螺水泥通过参与配售和增持的方式,持股比例来到 29%。
鉴于此,我们对出售新疆资产的分析是:
1:新疆地区在 2024 年起开始成为水泥企业争夺的焦点地区。相关研报显示 2024 年全国年度新投产熟料线 11 条,其中新疆新投产 207.7 万吨,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一。
2:海螺水泥在新疆地区此前布局较少,仅有一条 2500 吨 / 天的生产线,此番收购完成后则可以实现快速扩产。
在感慨西部水泥行事果断之际,该公司也给出下一步规划: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用于偿还本公司部分优先票据,重点是可以释放营运现金流以支持该公司在非洲的扩张项目。
仅在出让公告发布半个月后,7 月中旬西部水泥在莫桑比克的合资公司宣布将在该国北部投资建设第三座水泥工厂,总投资额约 35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5 亿元)。
02
押注非洲:贡献七成利润
民营企业做出上述战略决策的原因很直接——非洲业务更赚钱。
2024 年,西部水泥在非洲的产品销量为 403 万吨,仅占集团总量的 20%,却贡献了 38% 的营收,毛利润达到 70%。具体来看,非洲市场平均售价超过 800 元 / 吨,远高于国内市场的 292 元 / 吨。在毛利率方面,中国工厂仅为 44 元 / 吨,而非洲地区则高达 300 元 / 吨以上。
另据年报数据,近些年西部水泥海外业务的营收增长迅速。
2020 年仅为 0.29 亿元,2024 年就到达 31.06 亿元,4 年时间扩大 107 倍,其中多数由非洲地区增长贡献,主要包括三个国家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刚果(金),累计建设产能 970 万吨,占到海外布局的 79.5%。
结合西部水泥在当地建设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其在非洲展业的三个特点:
一是偏好政局稳定的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布局。
单就人口增速而言,非洲市场的潜力不必多赘述,关键在于怎么获得长线稳定的利润回报。西部水泥的布局策略值得关注:
首先,其选择的三个区域均为中企投资热点,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长期位列中非贸易前五,莫桑比克虽稍逊但近年增长迅速——中资对该国投资累计额已从 2018 年的 18.7 亿美元增至 2024 年底的 95 亿美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速约 30%。目前,中国已成为莫桑比克最大投资来源国之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其次,这三个国家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 " 一带一路 " 合作文件,在此框架下,双方享有政策、融资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便利。
二是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扩张产能。
自 2019 年宣布进军非洲市场以来,西部水泥就展现出非常务实的态度,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收购 + 合资 + 直接投资三线并行。
合资公司层面:2019 年子公司西部国际在莫桑比克成立合资公司,约定投资一条 5000 吨 / 日产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收购层面:2025 年收购刚果金的 CILU 公司,该公司拥有超过 100 年的经验及强大的品牌知名度,是刚果(金)水泥市场的顶尖企业之一;
直接投资层面:该公司在乌干达取得当地唯一的大储量石灰石资源,基于此将新设厂房与生产线,预计将于 2025 年底投产。
三是深度融入地方发展。
根据西部水泥的社会责任报告,其投资项目不仅带来了生产设施,还配套支持了当地教育、医疗和交通发展,惠及学生超过 8600 名。相关项目直接创造了 5050 个本地就业岗位,其中非洲籍员工占比高达 82%。仅在 2024 年,就新增本地就业岗位 1800 个,并间接带动了运输、物流等配套行业就业 5000 余人。
03
另辟蹊径:陕企在非洲
不怕外国竞争对手,就怕另一个中国人进入同一市场。
这是如今部分出海的企业家间一个无奈的共识,西部水泥选择押注非洲,或许正是有意避开这种局面。梳理水泥企业近年出海布局情况可见,中亚、东南亚市场备受青睐,而非洲的参与者相对较少。
以本次接手新疆资产的海螺水泥为例,早在本轮房地产周期前,海螺水泥便开始出海征程,首站选择印尼落地 3200 吨水泥生产线后,2022 年开始进军中亚,于乌兹别克斯坦落地集延海螺水泥,但大部分产能基本围绕东南亚版块布局。
同为行业前三的华新水泥重点则在中亚地区,2024 年后该公司相继在赞比亚、南非、坦桑尼亚多起并购以及产能落地的消息,非洲业务布局显著提速。
对此,西部水泥显然有所考量。目前双方并未有重复布局的区域。加之水泥 " 短腿 "(运输半径小于 300 公里)的特性,区域企业会具有垄断特征,后续两家大概率都会在各自辐射的范围内,取得不错的成绩。
另外随着西部水泥业务逐次落地,陕西企业在非洲的形象也更为丰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非出口的主力仍是陕西的优势产业,且双方合作正逐步由简单的货物贸易转向 " 产业输出 "。
以光伏产业为例,隆基绿能(601012)前期在非洲以销售为主,产品已覆盖 38 个国家,提供的高效光伏产品突破 3GW。而在今年 2 月则有消息传出其计划在尼日利亚计划建造价值 76 亿欧元氢基绿色甲醇项目,推动地方能源绿色转型。
再如特高压、重卡产业链中,西电集团与埃及 EGEMAC 公司在本地设立合资企业西电 EGEMAC 公司建设地方大型输变电项目;陕汽集团布局更加深入,2010 年就成为中国重卡向非洲出口的第一品牌;2018 年,陕汽阿尔及利亚组装厂的建成投产 ……
当然我们同样注意到,国企仍是对非出口的主力军,陕西民企的参与度较低,相信随着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持续深化,这一局面将得到显著改善。
行文至此回到对于西部水泥出海战略的观察,我们认为其展现出民营企业应有的洞察力与行动力,这为当下众多民营企业如何应对经济调整周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