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创始人回应撤离中国:使用的大模型等不支持在中国地区运营
据鞭牛士消息,最近,Manus 创始人张涛在旧金山举行见面会,回应了近期公司从中国撤离搬迁至新加坡的原因。当然,他还分享了 ManusAI 的实际应用案例,创业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涛表示由于他们使用的大模型(OpenAI、Claude)等不支持在中国地区运营。因此需要搬离中国。
此外,他还表示,这家公司起源于中国,三个创始人都是中国人。所以当考虑寻找全球总部时,新加坡一定是最佳选择,因为除了中国之外,这里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找到这么多会讲中文的人的地方。
在公司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流利地说英语。大约还有 20% 或 30% 的人他们的英语并不好,所以他们认为新加坡一定是对这家公司来说最好的国家。
第二个原因是,公司成立的第一天,第一个产品 Monica 就是面向全球市场,不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Manus 也一样。所以这家公司在第一天就瞄准了全球市场。如果想打入全球市场,就必须找到一些已经准备好进行国际业务的人才。
而且同样地,新加坡在整个亚洲国家中,是寻找具有全球经验的人才的最佳国家。在新加坡能找到很多熟悉金融、法律和市场营销经验的人一样,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这是选新加坡的另一个原因。
今年 3 月,一款名为 Manus 的产品刷屏网络。这款产品由一家名为 " 蝴蝶效应 " 的初创公司研发,被称为 " 全球第一款通用 Agent 产品 ",能够实现真正的自主执行能力,完成筛选简历、做房产研究、股票分析等复杂任务。一夜爆火之后,Manus 的内测邀请码 " 一码难求 ",在二手平台上甚至被爆炒至数万元。
作为 AI 智能体的 " 黑马 ",Manus 曾经被人们称为是 " 下一个 DeepSeek",代表了国内 AI 产品超越国外产品的最有力证明。
今年 6 月,Manus 联合创始人张涛在新加坡一场大会的主题演讲中透露,公司总部已迁至新加坡。据 21 记者报道,Manus 自 6 月起已在新加坡本地展开招聘,岗位包括 AI 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经理等,月薪在 8000 美元至 16000 美元之间。
最初,Manus 就因 CEO 在介绍视频中全程使用英文而引发争议。Manus 毅然离开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新加坡公司,消息爆出,立马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据头条新闻显示,该公司已进行大规模业务调整,中国区员工从原有的 120 人缩减至仅剩 40 余名核心技术人员,其余员工将获得 N+3 或 2N 的赔偿方案。
回望公司时间线,Manus 从 3 月 6 日产品上线,到宣布融资、总部迁移,再到大规模裁员,整个过程也就 130 天左右。
Manus 创始人张涛在近期采访中首次公开回应迁址争议,明确表示公司战略调整的核心原因在于技术架构限制。" 我们使用的 OpenAI、Claude 等基础大模型不支持在中国地区运营,因此需要搬离中国 "。
Manus 事件折射出当前 AI 创业公司面临的普遍挑战,在中美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依赖境外大模型的企业正遭遇日益严峻的合规考验。许多网友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国内大环境下合规问题依旧严峻,但也有一些人认为 Manus 如果放弃中国市场并非明智之举。
官方声明则侧重于经营效率优化。据澎湃新闻 7 月 8 日报道,Manus 官方回应大规模裁员传闻称," 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声明未直接回应裁员及迁址细节,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通用 AI 智能体公司 Manus 的官方微博与小红书账号内容已被全部删除。与此同时,其官网首页也显示 "Manus 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 ",而此前的标注是 "Manus 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 "。
这一系列变化,引发了大众对其中国市场未来发展战略的猜测。有人认为,这可能不仅是一次公关层面的 " 降噪 ",而是公司在布局层面主动进行市场切割,不排除 Manus 已基本放弃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据今日头条报道,有知情人士回应称 "Manus 一切正常,公司没跑路,业务正常 "。与此同时,Manus 在国内业务的裁员还在持续进行中,不过这跟跑路无关,Manus 总部并不存在搬迁问题,Manus 本身就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公司,目前所做是为了满足国际框架下的合规标准,确保服务全球用户时符合各国法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