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过官司,交不起女儿学费,如今 71 岁带着新片归来,台下观众含泪鼓掌。
▲陈佩斯 图源中国青年报
" 大家喜欢,我就快乐。" 北京保利剧院,《戏台》首映礼现场,71 岁的陈佩斯顶着标志性的光头,眼含热泪向观众致谢。台下掌声雷动,老搭档朱时茂抹着眼泪:" 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戏了。"
▲朱时茂现身《戏台》首映 图源新闻晨报
这是陈佩斯阔别大银幕三十多年的回归之作。电影《戏台》改编自同名话剧,讲述民国乱世中,一个戏班在军阀威逼下发生的荒诞故事: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黄渤饰)被洪大帅(姜武饰)误认为名角,硬被推上舞台唱《霸王别姬》;而真正的名角金啸天(尹正饰)却被鸦片所困无法登台。
▲《戏台》海报 来自官方
在流量当道、资本狂欢的今天,这位曾因坚持原则而 " 消失 " 的老艺术家,带着他的新作杀回了影院。
01
为何要支持陈佩斯?一个站着活着的艺术家
1984 年,春晚后台,陈佩斯和朱时茂攥着《吃面条》的剧本反复踱步。那时小品还是个新鲜词,节目组质疑 " 俩人在台上抢面条算什么艺术 ",但他们坚持用 " 重复吃面条 " 的荒诞桥段,让全国观众第一次在春晚笑到捧腹 —— 这是中国小品的雏形,也是陈佩斯 " 喜剧要落地 " 的起点。
▲图源网络
往后十年,《拍电影》里他演活了较真的导演,《主角与配角》中一句 "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 成了跨时代的梗,《警察与小偷》用身份错位戳中人性弱点。这些作品没有网络热词,没有强行煽情,全靠扎实的结构和精准的表演,让他成了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 " 初代小品王 "。
▲ 1985 年春晚小品《拍电影》画面 图源百度百科
1999 年,陈佩斯与朱时茂起诉央视下属单位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侵犯其小品著作权,因其未经授权出版发行含《吃面条》《羊肉串》等作品的 VCD。法院最终判决央视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 33 万元。此案成为国内首例艺人胜诉央视的著作权案,显著推动行业维权意识。维权后,陈佩斯面临严峻挑战:地方电视台合作锐减,其影视公司因资源中断倒闭,家庭经济一度陷入困境。
" 我是个干净的人,要那些奖杯干嘛?" 面对 " 何必较真 " 的劝诫,他带着妻儿扎进北京延庆的荒山。万亩果园里,他穿着胶鞋剪枝、施肥,手上磨出厚茧,却在果树下的石头上写满喜剧笔记:" 笑料的本质是预期违背 "" 夸张要基于生活逻辑 "。两年后,他把卖水果攒的 30 多万全部投进话剧《托儿》,没做任何宣传,只靠观众口口相传,自 2001 年首演至今,总演出场次达到 400 场以上,创下话剧界 " 零赠票、场场满座 " 的纪录。
▲图源视频截图
如今 71 岁的他,生活里没半点明星架子:去剧院排戏骑共享单车,穿的羊毛衫袖口磨出毛边还在穿,接受采访时说 " 一件衣服能穿十几年,说明它结实 "。有人劝他接综艺捞金,他摇头:" 喜剧不是插科打诨,得对观众负责。" 支持陈佩斯,从来不是怀旧,而是守护一种 " 艺术高于一切 " 的清醒 —— 在流量能买、奖项能换的时代,总有人愿意为干净的创作弯腰种果树,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02
戏台不是草台班子,是艺术尊严的生死场
电影《戏台》的故事发生在动荡年代,戏班在各种外部压力下艰难维系着演出。班主侯喜亭为了让戏班存续,不得不做出诸多无奈之举,而舞台上的种种意外与波折,既充满荒诞色彩,又暗藏着对艺术坚守的挣扎。
▲《戏台》电影海报,来自官方
电影《戏台》的终极预告里,五庆班的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为了保住戏班的饭碗,硬是把蒸包子的伙计大嗓儿包装成了顶级流量演员。结果,军阀洪大帅(姜武饰)看完《霸王别姬》后怒拍大腿,要求改结局:" 霸王死得太惨了,给我改!" 众人瞬间石化:让一个假霸王继续演戏?真霸王尹正(饰)满脸杀气,刀子都准备好了;不改戏?大帅的枪可是无眼的!
这些角色的挣扎,藏着陈佩斯对现实的观察。他曾在访谈里说:" 现在的戏台,枪变成了资本,改戏变成了加广告、凑流量。" 就像电影里那个震撼镜头:炸弹把戏楼顶炸出个窟窿,瓦砾砸在戏台中央,五庆班的人却踩着碎木片接着唱,侯喜亭的髯口被火星燎了一角,他抹把脸,对着台下喊:" 列位,好戏还没完呢!"
这哪是演戏?分明是他自己的人生。据说当年排演《托儿》时,投资方要求加当红明星的客串,他直接拒绝了:" 话剧的台,容不得半点沙子。" 如今拍《戏台》,有人建议加几个流量演员拉票房,他翻出话剧巡演 10 年的观众留言本:" 你看这些字,‘台词里有骨头’‘笑完心里发紧’,这才是观众要的。"
03
坚守阵地的艺术家,理应获得尊重
喜剧圈里,陈佩斯像个 " 老顽固 "。他不认同 " 喜剧要教育人 ",觉得 " 让人笑本身就是本事 ";他反对小品里硬塞催泪桥段," 哭不是喜剧的任务,笑到喘不过气时,心里那点酸才值钱 "。
1988 年排《狗娃与黑妞》,他想试试 " 单机跟拍 " —— 让镜头跟着演员的动作移动,而不是固定在台下。这个现在看来平常的想法,当时被批 " 胡闹 "。他跟导演吵了三天,最后自己扛着摄像机试拍,镜头跟着狗娃(他饰)追黑妞(小香玉饰)的脚步晃,观众笑的次数比彩排时多了一倍。" 喜剧的节奏,得跟着观众的呼吸走。" 他后来在《喜剧的结构》讲座里说,台下坐满了年轻编剧,有人记笔记时掉了笔,他捡起来说:" 别学技巧,学怎么对观众诚实。"
▲《狗娃与黑妞》视频截图
这种诚实,让他成了圈里的 " 活化石 "。2016 年那个早餐店的偶遇,网友喊出 " 是你把鬼子引到这来的 ",他头也不抬接 " 是老子我 ",不是刻意煽情,而是《主角与配角》里的台词早刻进了骨子里。就像蔡明在首映礼上说的:" 佩斯哥教我的第一句话是,‘喜剧演员的脸,不能比观众先笑’。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台上疯疯癫癫,台下比谁都较真。"
▲北京保利剧院《戏台》首映蔡明红了眼眶 图源新闻晨报
在喜剧创作的探索与坚守中,陈佩斯始终以鲜明的艺术理念勾勒着创作的本质。多年来,他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真正的喜剧创作必须扎根于扎实的基本功,而非依赖网络热词、段子等 " 速成手段 "。他曾在访谈中恳切直言:" 喜剧的内核是严肃的,得靠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的打磨,不是靠几句流行语挠痒痒。" 这番话精准道出了他对创作的敬畏 —— 观众的笑声从来不是廉价的附和,而是对艺术功力的认可,这与 " 观众的笑要凭本事挣 " 的理念一脉相承。
这份对 " 真功夫 " 的坚守,更深深植根于他对传统艺术的深入钻研。陈佩斯对京剧等传统戏曲有着深刻理解,其话剧《戏台》《惊梦》中,京剧的韵律与精神被巧妙融入,成为诠释艺术本质的重要载体。他常以传统戏曲的 " 功力 " 为镜,映照表演与创作的真谛,曾在分享中感慨:" 传统戏里的武生,一个跟头翻得稳、气息匀,那是台下十年功,艺术创作没有捷径。" 在他看来,无论喜剧还是其他艺术形式,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始终来自日复一日的打磨与沉淀。
▲《惊梦》剧照
04
站着挣钱,陈佩斯做到了
" 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这是《让子弹飞》里的台词,陈佩斯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 " 站着挣钱 " 的价值观。
《托儿》刚开演时,没人相信话剧能赚钱。他带着演员在街头发传单,自己站在剧院门口跟路人说:" 不好笑您退票。" 结果第一场就坐满了,有观众看完当场买了下周的票:" 这比看电影值,演员的汗珠子都能看见。" 自 2001 年起巡演下来,这部戏成了话剧界的 " 印钞机 ",但他分账时坚持 " 演员拿大头 ",自己只留够排新戏的钱。
▲陈佩斯主演话剧《托儿》
《戏台》话剧版更夸张,从 2015 年首演 2021 年封箱,共计演出 335 场,境内覆盖 60 座城市,已吸引近 35 万人次走进剧院观看。有观众从哈尔滨追到广州,就为看侯喜亭那个 " 低头赔笑时突然抬头的眼神 "。这种口碑,成了电影版的底气 ——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制作特效,却在点映时创下 " 场均观影人次第一 " 的纪录。
▲话剧《戏台》剧照
05
同档期大战,《戏台》的独特光芒
暑期档硝烟弥漫。电影《戏台》原定 7 月 18 日上映,却遭遇大鹏执导的《长安的荔枝》与姜文新作《你行!你上!》双双提档的夹击。面对强敌,陈佩斯团队果断调整策略,将档期延至 7 月 25 日,并于 7 月 14 日至 20 日开启全国限时点映。
这一调整暗藏智慧。既巧妙避开了强敌锋芒,又精准锁定了核心受众—— 熟悉原作的话剧迷与陈佩斯喜剧的忠实拥趸。数据显示,暑期档第二周观众选择更趋理性,更倾向于选择符合个人偏好的作品,这为《戏台》的档期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其他大片相比,《戏台》的优势尤为明显:其话剧基础扎实,原版巡演期间场场爆满,剧本早已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喜剧内核深刻,陈佩斯对 " 喜剧内核是悲剧 " 的透彻理解,让每段笑料都引人深思;演员功力深厚,黄渤、姜武、尹正等实力派飙戏,没有流量明星的表演更显纯粹;文化底蕴厚重,通过京剧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守护者的精神。
点映期间,《戏台》口碑持续发酵。首映现场,三位 80 多岁奶奶哽咽追星陈佩斯 : " 很久很久没有走进影院了,这次特意托年轻朋友买票来支持,非常崇敬您的品格 ! " 并且称其为 " 非常干净的演出 "。这种源自内容的自信,正是陈佩斯 " 站着挣钱 " 的底气。
▲ 84 岁观众现场支持《戏台》,路演视频截图
当片尾字幕升起,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传承。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陈佩斯用《戏台》证明:弯腰妥协的是生存姿态,挺直脊梁的是艺术风骨。
7 月 25 日,影院见分晓。这位 " 站着唱戏 " 的老艺术家,值得每张电影票的敬意。
文 / 周芝屹
编辑 / 严雨尘
法律顾问:北京市泽文(西安)律师事务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