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3 日,贵州 " 村 T" 迎来一周年庆典。这一天,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 " 绣里淘 " 非遗集市人流如织,银饰闪烁、绣片飞舞,游客们沉浸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盛宴中。一年前," 村 T" 从这里起步,如今已成长为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带动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 绣里淘 " 作为 " 村 T" 的核心舞台,早在 2023 年 9 月就已开市。通过 " 划行规市 ",凯里市将分散的非遗商户集中于此,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规划,到现在集市单日经营商户已超 710 户,打造出了新刺绣、老绣片、银饰、蜡染、木雕、文玩、文创产品、银饰、香包等 9 类,品种约 6100 多种,集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美的银饰和绣片,简直是视觉盛宴!特别是那些苗绣图案,既有传统纹样又有创新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她特意挑选了一些绣片和精美小挂饰带回家。
自开市以来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82.55 万人次,旅游收入已达上亿元,成为区域文旅消费新地标。在这里不仅是交易市场,更是文化传承的引擎,摊主们视顾客如家人,耐心讲解苗绣技法,介绍绣片的用处,解释图案的寓意,让游客都挑上心仪合适的产品。
而 " 村 T" 的火爆始于 " 绣里淘 " 的非遗走秀,它将民族服饰与现代元素结合,将苗绣、银饰、非遗美食、芦笙舞、农耕工具等搬上 T 台,构建 " 非遗 + 时尚 + 文旅 " 新场景,迅速吸引人们的关注。今年 3 月,45 名苗族、侗族少年们,身着苗绣、侗布等服饰登上 T 台,惊艳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爷爷用犁耙背孙女出场的画面,成为泪目经典,诠释了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真谛。
一周年之际," 村 T" 热度不减,截至目前,贵州 " 村 T" 已举办走秀活动 160 余期 560 余场次,50 多个地区、20 余家机构、200 多个自然村寨的艺术家、设计师、青年代表、游客等共同参与,参演人数达 6 万余人。
" 绣里淘 " 非遗集市与 " 村 T" 秀的有效联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蜡染、苗绣、银饰等非遗技艺,拉近游客与非遗产品的 " 零距离 " 接触,实现了非遗从 " 可看 " 到 " 可触、可购、可传承 " 的转变,带动 " 家门口 " 的经济,为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