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 07-24
大行科工上市前分红超6000万,“折叠车之父”分了多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骑行运动正掀起新一轮消费与资本热潮。其中,折叠自行车凭借其独特的便携性优势,深得城市通勤者及户外运动爱好者青睐。

在这一背景下," 全球折叠车龙头 " 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大行科工 ")正在加快推进港股 IPO。2025 年 7 月 17 日,大行科工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随后在 7 月 22 日更新招股书,二次递表港交所,正式进入 IPO 冲刺阶段。

在大行科工发起 IPO 的过程中,市场对这家公司的审视从未中断,并且集中在上市前突击分红、外包风险等关键问题上,大行科工能否在审视中完成 IPO,上市后又能否如愿扩大产能,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呢?

01 分红超 6000 万,却欠缴百万社保?

自从大行科工推进港股 IPO 以来,其高比例分红就引发外界多重争议,其核心问题直指大股东套现嫌疑、高比例分红与产能扩张的资金配置失衡等方面。

2025 年 4 月,大行科工又派发股息 2000 万元,其中 600 万已经在 4 月 30 日完成支付。从 2022 年 12 月至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大行科工已经以宣派股息方式进行了 4 次分红,累计支付金额约 615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科工股权高度集中,被誉为 " 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 的创始人韩德玮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88.56%,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伙控制 1.6% 的股份,合计控制大行科工 90.16% 的股份。

这意味着,这些分红大部分进了实控人韩德玮的 " 腰包 "。这种 " 一股独大 " 的股权结构使得分红决策缺乏制衡,有人士质疑大股东通过合法程序转移公司资产。

与高比例分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行科工的产能严重依赖代工。

大行科工仅有的惠州工厂年产能 9 万辆,而 2024 年前三季度实际销量达 17.52 万辆,近六成产能需外包解决。

这种 " 有钱分红、没钱扩产 " 的操作,被质疑将经营风险转嫁给资本市场——大股东通过分红套现后,再通过 IPO 募资扩建新厂,其计划新增 20 万辆产能。

需要指出的是,处于产能扩张期的公司通常需要保留资金支持扩张,可能降低分红比例。例如,比亚迪在 2023 年净利润 300.41 亿元,同比增长 80.72%,但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 56.11 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也仅为 18.68%,资金优先用于保障产能和研发。

除了缺钱扩充产能,大行科工的研发支出也不及分红。

目前,大行科工正处于市场扩张与技术升级的关键期,还要应对传统品牌(如凤凰、永久)和新兴品牌的双重竞争。

在此背景下,大行科工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止四个月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900 万元、1070 万元、1760 万元及 650 万元,远少于上述报告期内的分红。

大行科工将大量利润用于分红而非研发或渠道建设,能否保持其长期竞争力呢?

更重要的是,高比例分红还对大行科工的现金流与投资能力造成挤压。

截至 2024 年末,大行科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1.02 亿元,而到了 2025 年 4 月 30 日,这一金额下滑到仅为 5902.4 万元。在这之前,大行科工因为宣派股息支出了 2000 万元。

此外,在高比例分红的同时,大行科工还欠着部分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没有足额缴纳,每年欠缴金额都在 100 万元以上,2024 年则欠缴金额达到 270 万元。

分红上千万,为何还欠缴社保呢?大行科工表示,不是公司不给交,而是这些员工基于个人原因拒绝全额缴纳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还有员工因为城市间社保或公积金转移困难而不想缴纳。

02 新厂两年后才投产,折叠车热度还能持续吗?

在持续高比例分红的同时,大行科工的扩产计划寄希望于 IPO 募资。

大行科工的计划是,通过募资建设新厂扩大产能,预计新厂的投产时间是在 2027 年。

但折叠车热度已经持续了多年,能否延续到大行科工的新厂投产,还是个未知数。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 2018 年为 83 亿元,2023 年已增长至 16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2%,而零售量也由 2018 年的约 190 万辆增至 2023 年 280 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 7.9%。

换言之,全球折叠自行车快速增长已经维持 5 年,到 2027 年时则接近 10 年。

数据还显示,全球折叠自行车为整体自行车市场的细分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按 2024 年零售额计算仅占整体全球自行车市场的 5.3%,而按零售量计则占 2.1%。这意味着折叠自行车的行业 " 天花板 " 较低,扩大产能、抢占有限市场份额的紧迫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对大行科工而言,短期内满足订单的唯一 " 加法 " 还是代工,其 2024 年 " 山姆会员店定制款 " 年销超 3 万辆,全部由 OEM 供应商承接。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大行科工近年来的外包成本持续上升,2024 年的外包成本已达到约 1.39 亿元,而 2023 年这一成本才 6860 万元。而仅在 2025 年前 4 个月,大行科工成本已达到约 5830 万元。

据了解,大行科工主要依赖五家独立第三方 OEM 供应商,其中四家位于中国内地,一家位于罗马尼亚。中国内地供应商主要承担中端(2500-5000 元)和大众市场(2500 元以下)产品的生产,而罗马尼亚供应商则负责满足海外订单。

数据显示,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按 2024 年零售量计,五大公司占据了 19.4% 的大量市场份额。而中国内地的折叠自行车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于 2024 年的市场份额为 60.4%,其中大行科工一家所占的市场份额就达 26.3%。

在激烈竞争下,年产能仅 9 万辆的惠州工厂已经把干的 " 冒烟 " 了,其 2022 年 -2024 年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 100%,2022 年高达 117.2%。而同期销量从 14.9 万辆增至 17.5 万辆,代工比例从 29.5% 飙升至 55.5%。2024 年前三季度,惠州工厂实际产量 7.55 万辆,缺口近 10 万辆全部依赖外包填补。

虽然自有工厂 " 超额 " 运行、代工成本持续上升,但大行科工还要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其募资建厂就是为了支持公司在东南亚及欧洲的业务拓展,这与其前些年海外销售下降的现象有关。

2023 年,大行科工海外销售由 2022 年的约 5620 万元大跌至约 2030 万元,但在 2024 年又增加至约 2980 万元,随着国际业务活动的逐步正常化,这似乎让大行科工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前景。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美国和欧洲是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三大销售区域,按 2024 年零售量计分别占全球需求的 22.1%、9.0% 及 8.6%。

除了市场的诱惑,代工背后的质量问题、毛利率下降等问题也在推动大行科工自建新厂。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上千条指向大行自行车的投诉,涉及链条脱落、车架异响等缺陷。2024 年,因代工产品品控问题,大行科工退换货率升至 3.2%,较 2022 年的 1.8% 翻倍。尽管公司通过派驻质量监督员和引入 AI 视觉检测系统(2024 年投入 300 万元)改善品控,但代工模式的先天缺陷仍难根治。

此外,大行科工也在招股书中透露,与 OEM 供应商生产的产品相比,公司内部生产的产品毛利率更高,而 OEM 供应商则会向公司征收管理费用,通常为每辆已制造自行车的原材料成本的 5%-6%。

大行科工的外包策略是产能缺口、成本优化与行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支撑了其市场扩张和盈利增长。然而,过度依赖代工可能削弱技术护城河和品牌美誉度,尤其是在电助力自行车等新兴赛道,代工模式难以满足高精度生产需求。

只有将代工从 " 被动选择 " 转化为 " 战略工具 ",大行科工才能在折叠自行车行业的红海中突围,真正实现从 " 代工品牌 " 到 " 技术品牌 " 的跨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ipo 韩德 港股 社保 招股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