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专业中介渠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业务已连续两年呈现同比下降态势。这给专业中介市场自身及保险公司的中介部门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市场的目光普遍聚焦于 " 报行合一 " 政策的持续深化,并探讨其带来的影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今日的困境仅仅是特定政策调整的结果吗?或者,政策本身亦是更深层次时代变局的产物吗?
答案或许藏在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宏大叙事之中。
毫无疑问,保险行业是幸运的,市场完整地跟随了中国经济腾飞的 40 年。在这 40 年里,中国 GDP 实现了年均复合 8% 的增长,这在世界过去 700 年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全球化、城镇化和工业化 " 三化 " 的强大支撑。
然而,时至今日,支撑过去高速增长的 " 三化 " 引擎已然动力减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正是因为旧有的支撑因素已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周期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旧有逻辑,在变局中寻找新的方向。
这,就是宏观环境的周期变化。而作为和 GDP 息息相关的保险行业,必然也将面临新旧周期切换的烦恼。
那,保险行业,以及专业中介市场的周期之变,何解?
在第六届「今日保 · 保险中介峰会」上,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面对周期之变,叙说《知止而后有定,顺应趋势,再创辉煌》。
以下内容,根据王玉改发言材料整理。
1
-Insurance Today-
周期之变
高速增长的终结与利率下行
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变,从旧有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核心驱动力,已不再是过去的全球化、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这 " 三化 "。
中国的工业化产值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城镇化率已接近 67%,而全球化则受到特朗普新政等全球地缘政治影响,不确定性大幅提高。
新周期下,三大引擎难以继续发力,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发展动能。党和国家给出的新方向,是新质生产力。
与上一个周期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聚焦于创新和知识的红利,特点是厚积薄发。
综上,这种宏观背景的根本性转变,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增速必然要从原来的高速转向中低速。
而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轨道上,低利率将成为长期趋势。
这给我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过往销售的大量定价利率为 4.025% 和 3.5% 的高定价利率保单,让未来人身险公司面临一定的利差损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利率还在下降通道中。
即便当前的新业务预定利率已降至 2.5%,但仍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如果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锚定物,会发现今天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依旧比前者高出 90 个 BP。
这意味着,保险行业在尚未化解存量负债风险的同时,新增的负债依然在累积未来的风险。
因此,监管层面在 " 国十条 3.0" 中重点提到 " 防风险、保安全、稳发展 ",就是为了在新周期下能确保行业持续稳健发展。
2
模式之困
专业中介旧有优势的瓦解
过去十年间,专业中介渠道之所以能实现迅猛发展,除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险公司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努力以及大量高素质人才加盟等行业内因外,主要还得益于两个关键的外部因素。
第一,就是保险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
在 " 资管新规 " 出台后,传统的银行理财等固收类资管产品打破刚兑,而保险所具备的刚性兑付特性以及当时相对较高的产品定价利率,使其在各类金融资产中脱颖而出,销售难度因此大幅下降。
第二,就是渠道端的价格费用优势。
不可否认,在过往几年,经代渠道销售的产品价格、费用远远优于个险渠道。这种高费用低价格模式支撑了其 " 极致性价比 " 的销售逻辑,对于已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客户群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客户愿意为此买单。
然而,在新的经济周期下,我们审视这些专业中介市场曾经的增长支点,会发现基本已不复存在:
高利率环境一去不返,高费用模式在 " 报行合一 " 的严格监管下也无法维系。
由此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对于经代渠道而言,那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依赖简单的产品 IRR 对比进行销售的逻辑已经过时。
第三,建立在高费用、高性价比基础上的商业模式也已经难以为继。
如果我们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若要穿越周期、重拾信心,就绝不能再沿用原有的经营逻辑和模式。
3
周期变了,旧模式不行了
这是专业中介市场发展的 " 止 "
那 " 定 " 的,又是什么?
面对未来,专业中介市场需要清晰地认知何为 " 不变 ",何为 " 应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调整。
先看什么是 " 不变 "。
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是经代渠道永恒不变的核心主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一根本使命不能动摇。
所以,专业中介的根本价值,没有变。
在变的,有三个因素。
首先,近年来 " 报行合一 "、" 销售分类分级 "、" 产品适当性管理 " 等监管制度的出台,说明监管环境趋于规范与严格。
其次,竞争规则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价格战、费用战,取而代之的是,效率竞争、品牌竞争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最后,客户的需求在变,在中低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出与以往年份不同的特征,风险管理与保值需求明显上升。
因此,唯一的出路是顺应变化的趋势,尽快调整举措,找到每家公司自己独特的、具有特色化和差异化的经营之道。
这里,我们可以看看马利克曲线。
目前我们存在的根基是下边这条线,但今天到了一个变革的时期,因为支撑我们上一轮增长的因素多数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处于关键的决策期,需要重新部署自己的资源,来适应新周期的到来。所以,今天的经代业务渠道其实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趋势、战略重构。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回归本源、重塑模式、重视合规。
回归客户经营本源:必须真正将客户服务放在核心位置,做好客户经营。
重塑经营模式:未来的保险公司和经代公司可能需要建立轻量管理架构来提高效率。
重视合规:严监管的趋势下,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合规经营。
这才是唯一能够让我们穿越周期的道路。
4
专业中介的未来
不是比 IRR,不是秀公司肌肉
而是看懂不懂客户需求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国际,那些已经历过类似经济动能转换的日本、中国台湾及欧洲国家,会发现我们的今天,其实就是他们的昨天。
这些市场同样面临过利率快速下行和利差损风险,但最终都成功完成了从 " 人海战术 " 到 " 专业化经营 " 的变革。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在完成变革之后,这些经济体的寿险市场仍在持续增长。
也就是说,人均 GDP 在达到 1 万 -4 万美金后,整个寿险保费依然有增速,发展并没有停滞。
为什么?
这些市场增长的根本动力,是销售逻辑的彻底转变——从过去简单地比拼收益,转向专业地引导客户认知并配置防御型资产。
我国的专业中介市场如今能否完成这样的经营逻辑蜕变,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专业中介在这一转型中具备先天优势,即能够为客户提供跨公司的多样化产品选择,尤其在中国市场的发达地区,其战略价值正逐渐增加。而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核心在于能否提供真正专业的服务。北大专业团队通过实证研究,极好地说明了服务的重要性。
该研究的背景是:
过去几年,非保证续保的医疗险到期后必须由客户重新投保。从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角度看,这无疑是给客户增加了麻烦,可能会引起不满。
但研究的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
当高专业素养的销售队伍借此机会去接触和拜访客户时,特别是高学历和已婚客户群体,客户不仅没有抱怨,反而认为这是一次客户服务,其家庭保单的持有率还出现了明显提升。
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客户的要求其实很朴实。
客户所需要的,可能是希望我们能经常联系,希望销售队伍能与之建立更好的链接,能洞察其真实需求,甚至能提供情绪价值。
事实上,保险产品作为最难销售的产品之一,真正的专业性体现,并非仅仅是展示一个又一个产品的 IRR 有多么的极致,更不是罗列保险公司的风险评级结果和偿付能力,而是在于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以及对客户变化的及时了解和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
未来专业中介市场能否再创辉煌,其核心要点,就在于我们是否专业性地满足了客户的风险需求,尤其是在养老和健康这两大需求庞大的领域持续发力。
5
践行 " 长期主义 ", 聚焦客户经营
驱动专业中介市场发展
" 心安为家 "
基于对新周期的深刻判断,长城人寿对自身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其核心是践行 " 长期主义 "。
所谓长期主义,即评价一家公司的标准不再是看今天的保费规模做得有多大,而是首先看哪家公司能够 " 活 " 得久,其次看哪家公司能够做得强。
这需要从负债结构、资产结构、资负联动、资本、服务、品牌、资源配置乃至数智化和合规内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绝非单一维度所能衡量。
长城人寿始终坚持将经代渠道作为公司的战略渠道,也即认为:
客户通过一个专业的保险中介,利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多样化需求的动因,是不可改变的。
故而,立足对 C 端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与 B 端专业中介共生,为代理人赋能,就是长城人寿的战略。
只有在洞察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去匹配相应的产品、服务和生态资源,才是真正帮助代理人降低销售难度,与 B 端伙伴共同实现成长的路径。
聚焦客户经营,驱动专业中介市场发展,就是长城的答案。
面对当前客户对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安全等风险的普遍担忧,保险公司帮助客户谋求身心的安宁,便是对客户需求的最好回应。
为此,长城人寿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提出未来五年 " 心安为家 " 的客户经营核心主题,构建了一套贯穿客户消费全流程的 " 五心 " 服务体系,聚焦保险保障从 " 购 - 保 - 享 - 投 - 联 " 的全流程 " 心安 "。
后记
知止而后有定
《礼记 · 大学》中有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焦虑和内卷的背后,其实是看不到明天的。
今天的我们,可能首先要 " 知止 " ——清晰地认识到今天的终点在哪里,旧模式的边界在哪里。
只有知道了终点,才能真正安定下来。心定之后,方能安静;心静之后,方觉安全;感到安全了,才有能力去深入思考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在这番深思熟虑的背后,我们才能够找到新的路径,最终有所得,再创辉煌,真正地穿越周期,重拾信心。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 站 | 快手 | 西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