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 IP 做加法,是延续生命力的秘诀。
文 | 爱捞
编 | 陈梅希
《歌手 2025》将进入更激烈的交锋阶段。
结束了十期张榜、揭榜与袭榜的竞争后,《歌手 2025》也将悬念拉满。在即将到来的总决赛中,观众将看到淘汰最 " 惨烈 " 的场面,也将一睹最终的豪华阵容。
与此同时,一开始对于《歌手 2025》阵容不够精彩、真人秀效果不够好的质疑声,也都逐渐消失,全部转化为对 " 歌王之战 " 的关心—— " 揭榜歌手还有哪些 "" 返场歌手会是谁 "" 决赛帮帮唱环节是否会取消 " 等问题,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2024 年夏天,《歌手》时隔 4 年再次重启,用 " 直播 " 形式逆风翻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火爆的 " 音综盛世 ",每逢周五,节目话题就会铺满热搜。来到 2025 年,如何挖掘新面孔、制造新话题,形成新讨论,为音乐再上一分,是所有人关心的话题,也是节目组努力的方向。
加强竞技感、国际感、表达感与价值感,是《歌手 2025》给出的新解法。
机制上,《歌手 2025》加强了竞争的激烈感,原始阵容只是一个起点,但不会是最后的结果,主打一个意想不到;阵容上,华语音乐 " 青黄不接 " 惊喜有限,那就把重点聚焦在国际性的打造上,让视听效果再次迎来小高峰;审美上,《歌手 2025》也在升维,既呈现品质,也接纳新生力量,允许质疑,更打破刻板。
这档历经十季的 IP,减去冗余,拉长长板,最终在《歌手 2024》几乎无可比拟的讨论高度之上,延续着期期爆掉的热搜战绩,跟上年轻观众的步伐,创造了更多的 " 佳绩 "。
加强竞技,打开格局
在《歌手 2025》阵容首发时,观众对这档节目的讨论,就曾达到一个小高潮。一方面,大家期待更多实力派歌手出现,在直播中带来巅峰对决的名场面;另一方面,也期待 " 那英 " 们可以继续为每个周五带来无可替代的综艺效果。
但事实却是,节目组的选人压力在逐年增大。这个长达十季的 IP,不仅挖掘出大量优秀的歌手,也几乎呈现了华语音乐最好的碰撞,孙楠、刘欢和那英这样的华语乐坛 " 扛把子 ",已不止一次出现在节目中。在 " 直播 " 这样高强度模式的加成下,敢来这个舞台展现实力的歌手越来越少,而如果依旧请已经参过赛的实力唱将们,又很难给观众新意。
从首发阵容上来看,《歌手 2025》不得已在人选邀请方面做 " 减法 ",就像节目制片人张丹阳说的那样,这已经是《歌手 2025》能请到的最佳阵容。
就在观众以为本季节目精彩度将大跳水时,《歌手 2025》又在竞演机制与人员邀约上带来新惊喜,让观众看完每期节目后直呼 " 刺激 "。
和《歌手 2024》相比,《歌手 2025》的歌手们既要面对现场和云端听审的 " 审判 ",还要面临 " 全民投票围观 " 的直观反馈,音乐不再是一个圈层的狂欢,而是冲破界限,让所有关心音乐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这就意味着,歌手需要拿出顶级唱功征服观众,更要用唱商感染更多人。
节目的赛制也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调整,比如节目组发起 " 返场机制 ",让优秀的歌手可以继续为观众带来好作品。如果说 " 淘汰 " 的结果能直接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那么在第十一期,返场歌手搭配两位揭榜歌手的加入,也将节目的淘汰率与悬念感同时拉至顶端。
这种竞技感也为节目本身带来了新增量。
对于大众而言,《歌手》IP 代表着 " 经典 " 与 " 品质 ",在这个拥有顶级声效的舞台上,太多经典歌曲因为被重新翻唱而走红。来到第十季,如何让 " 品质 " 翻一番,对于节目组是个大难题,但《歌手 2025》依然冲出重围,在 " 品质 " 的标签上增添了更多 " 国际感 "。
细数过往节目,内娱唱将几乎都曾出现在这个舞台,重复出现会减少新意,但国际这个大舞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
于是,观众可以看到,《歌手 2025》舞台上有来自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巴西、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歌手,从查理 · 普斯、麦可 · 布雷,到乔丹 · 史密斯的袭榜,关于节目组邀请阵容的争议终于有了定论:《歌手》不仅保留了节目应有的品质水准,也将 " 国际舞台 " 的标签牢牢贴在自己身上。
从华语音乐到全球音乐,《歌手 2025》挣脱请人的束缚,彻底打开格局,将节目声量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让各国歌手被中国观众看见,更让华语音乐被世界听见,真正做到音乐无国界。
评价维度不单一,审美高度多元化
《歌手 2024》之所以能成为去年的爆款,原因之一是戳中了观众对于音综 " 真实性 " 的需求。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也在变,重启后的《歌手》如果不去洞察变化背后观众的需求,便很难获得 " 新生 "。
《歌手 2025》正在继续延长 IP 的 " 生命力 ",在保证为忠实用户带来音乐质感的满足外,也努力跟上年轻人的脚步,继 " 真实性 " 之后,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 " 多元性 "。
国际歌手增多的同时,华语音乐人的面孔也多样起来。传统民间音乐传承人者来女、中文说唱代表性人物 GAI 周延、新生代歌手单依纯、马嘉祺纷纷加入。
各年龄段和各种类型选手的集结,让舞台本身更加多元化,给人一种 " 百花齐放 " 之感——音乐本身并无标准可言,每个观众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 " 小众爱好 "。
新生代歌手出现在《歌手》的舞台上,也带来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年轻人实力欠缺需要沉淀几年,也有人不认可 Z 世代的音乐审美。但《歌手 2025》敢破敢立,将 " 争议 " 逆转为节目的 " 看点 "。
年轻歌手与实力唱将之间的 " 碰撞 ",不仅是实力的碰撞,也是代际喜好的一种碰撞。
单依纯翻唱的《李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一句疯魔的 " 如何呢,又能怎 " 洗脑整个互联网。传统的音乐人会保持固有的评价体系,但观众的反应又证明,这就是属于 Z 世代的玩法,带着鲜明的个性只做自己,并不把对唱功和改编的评价当做唯一的标准。就像音乐博主呆若木一评价的那样:解构整个规则,整顿竞技音综本身。
一首歌背后的不同意见,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审美。历经十季的《歌手》要想保持活力,需要与新一代的观众共舞,也只有在 " 共舞 " 中,节目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天花板,焕发出更有价值的力量。
马嘉祺的出现,也让节目一度陷入 " 争议 ",但无论从收视还是竞技舞台的呈现上,都证明 " 争议 " 只是一时的。因为《歌手 2025》的大胆启用,大众反而看到一名年轻歌手参与节目的勇气,面对 " 大场面 " 时毫不怯场的决心,以及在批评声对自我表达的坚持。
现场外,当大家还在警惕节目组是否开始依赖 " 流量 " 时,节目总监制洪啸的回应更是掷地有声," 我们不能忽视 00 后的力量。流量不应该是他们的原罪。"
相较于往年的《歌手》舞台,观众在《歌手 2025》看到的不只有实力唱将之间的对决,更有一个行业新生力量的成长,资深歌手还在不断挑战自我,00 后的新生代歌手们也已经开始 " 上桌 "。华语乐坛或许有审美上的代际变化,风格上的新旧交替,但华语歌手没有 " 垮掉的一代 "。
《歌手》诞生之初,帮助观众挖掘出了名不见经传但实力非凡的华语歌手,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一战成名,从小众走向大众;后来,节目从世界各地挖掘顶级歌手,用音乐做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今,《歌手》这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节目,正在托举新人歌手,见证他们的 " 成长 "。至此,《歌手》是一个品质的、国际的舞台,也是一个成长的舞台。
综艺感依然被保留,
个性表达得到极致强化
大众之所以对《歌手 2025》充满期待,是因为作为一档音综,《歌手 2024》仅用直播的形式,就能撬动全民玩梗的势能,盘活整个综艺市场的活跃度。
这样的活人感在今年依然得到了保留。
2024 年,那英的 " 五旬老太守国门 " 表情包传遍互联网的每个角落,2025 年,单依纯 " 如何呢,又能怎 " 实现了同样的效果;2024 年,汪苏泷念热搜的直播真人秀效果,成为互联网乐子人的必看曲目,2025 年,这样的乐子出现在每位歌手念热搜的环节,GAI 周延毫无避讳地说该做热玛吉了,A-Lin 黄丽玲在选择念热搜时念出了节目以外的热搜词条。" 直播 " 的模式,对真人秀的 " 真实感 " 做了最大程度的呈现。
但真人秀的效果总是可遇不可求的,相较于《歌手 2024》,《歌手 2025》也有自己的 " 加法 ",它更致力于引导观众专注于音乐和歌手本身,消解不合时宜的娱乐感。
林志炫在第一期节目中演唱的改编版《悟空》,将流行音乐与京剧相结合,这首被他称作 " 等了七年 " 的竞演曲目,却迎来了两极化的评论,第二期节目结束后,林志炫惨遭淘汰。节目的返场赛制让呼声最高的林志炫,再次拥有回到舞台的机会,这一次,他依然选择演唱高难度歌曲,继续将自己最想演唱的曲目,呈现给观众听。
《歌手 2025》的价值,早已不是向观众证明音乐唱将的实力有多非凡,而是用音乐传递他们的态度。《悟空》《太难唱了》是林志炫热爱音乐的态度;《珠玉》《李白》是 Z 世代的态度,互联网上的传唱度就是证明;唱完《白鸽》《故湘 · 风》,坦然接受第一名,也坦然接受淘汰,是 GAI 周延的态度……每一位来到《歌手》舞台的音乐人,都渴望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最终也都留下没有遗憾的舞台。
对于当下的歌手和观众而言,好音乐被听到、个性表达得到认同和共鸣,是比排名更重要的事情。
因为节目的破圈,《歌手 2025》面对的 " 审判 " 越来越多,争议也比《歌手 2024》多了起来。 但这恰恰说明节目本身的价值——允许一切发生,让真相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
在内娱音综中,我们或许很难再看到这样一档包容感、价值感、引领感兼具的节目,它打破一些刻板印象,也创造着每一季不同的 " 现象级 ",其中的秘诀不过是勇于做减法,抛弃冗余,也不断做加法,给出焕新。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yunlugong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 " 进群 " 加社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