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7 月 24 日,零跑 B01 正式上市。不出意外,起售价较预售价下降 1 万元,加上小订 "99 元抵 2000 元 " 与限时购车优惠,实际购入门槛已压至 8 万元区间。
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 " 为年轻而来 ",与以往由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亲自登台不同,这一次,他将舞台交给了更年轻的管理层,整场发布会由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全程主持,从话术到表达节奏,都更贴近 B01 瞄准的目标用户。
汽车十三行在上市当日走访位于杭州市区内的两家零跑门店发现,B01 在小订阶段就已在一线渠道形成热度。门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 550km 续航版本的订单占比最高,650km 激光雷达版本次之,两家门店订单储备均超过 200 单。消费者以 95 后年轻人和家庭首购人群为主,对智能驾驶和空间舒适性的关注度高于动力参数本身。这意味着,B01 在用户侧所激发的,已不只是价格吸引,而是一种 "10 万元级也可以有体验期待 " 的心理。
在发布会结束后的采访中,没有递上一张写着大定数字纸条的戏码。在采访中,朱江明与曹力更愿意讲产品、讲体系,这种克制也正是零跑稳扎稳打的真实写照,这比任何一张纸条都更值得被记住。
「唯一性」仍然是红海中的蓝海
10 万元级 A 级纯电轿车几乎重叠了各家品牌,芯片、底盘、驱动形式高度趋同,配置细节卷无可卷,用户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产品之间缺乏实质性差异,在经济学中这是一种典型的 " 同构竞争 ",大家没有明显短板,也没有决定性长板。
零跑 B01 切入的点,正是这个市场的漏洞,在一堆「够用、能用」的标准方案中,提供一套「用得出感知差异」的方案。
以小鹏 MONA M03 为例,8155 芯片、前驱、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纯视觉智驾方案,高速 + 城市 NOA 需从 12.98 万元以上版本才可开启,这样的配置在 6 月交付了 14111 辆,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超 8.6 万辆,是典型的市场领跑者。
此次上市的零跑 B01 在四个可感知的关键点上做出了清晰的分层。
第一是芯片,B01 搭载 8295P 芯片,计算能力显著优于 8155,尤其在多任务响应、UI 流畅度和语音交互时效性上,具备硬性差距。短期内这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座舱智能系统正快速进入模型化发展阶段,芯片能力将直接影响未来两年、甚至 3-5 年的功能扩展路径,8295P 是零跑在算力冗余上的投入,给长周期拥车提供储备。
第二是底盘,B01 为后驱布局,采用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形式的悬挂,可以显著改善操控响应,由于平台开发和制造成本高,极少有品牌会将其下放到 10 万元价格段,所以这一底盘结构在同价位中极为罕见。
第三是智驾,B01 使用高通 8650 芯片配合激光雷达,具备高速和城区 NOA 能力,在上海车展全球首秀期间,零跑承诺对首任车主开放 NAP 功能,不绑定订阅。这种配置在当下普遍被放置于 15 万元以上车型中,零跑直接将其压入 11 万级,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实现智驾完整可用性的入门轿车。
第四是续航能力,B01 提供了 650km 续航版本,实际表现已超过大多数同级车型。在发布会现场,一位来自宁波的零跑经销商向汽车十三行透露,相较外观、品牌或智驾配置,能不能跑得远是所有咨询者最在意的问题。
这四个能力单独看都不稀缺,在其他产品中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但以 10 万元级别为限,在一款车上同时具备芯片性能、底盘结构、智驾配置与续航能力的完整组合,目前只有 B01 做到了,共同构成了 B01 的产品定位,零跑准确地识别了现有市场的体验空档,给出一套在可感知到层级差异的产品力组合。当价格战贯穿竞争的节点,很多企业进入成本压缩的赛道,如此也倒逼消费者对价值的判断标准变得更加具体。
正如曹力在采访中所说,零跑 B01 没有短板是最大的亮点。B01 给出是一套跑得久、后劲足、容易被用户理解的方案,它不试图跳出红海,但清楚知道红海中哪一块是蓝海。
B 系列打穿 8-12 万市场,月交付乐观实现 5.8-7 万辆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0-15 万元价位,是近四年渗透速度最快的价格区间之一。2021 年,这一价位段的新能源渗透率仅为 8.5%,到了 2025 年,已突破 50%。5-15 万元区间整体渗透率也从 2019 年的个位数跃升至 2025 年的过半水平。这正是 B01 切入的市场位置,也是 B 系列三款产品集体投放的逻辑基础。
现场很多人说,B01 会抢某某的饭碗,吃掉某某的份额……但是,在 B01 背后更 " 可怕 " 的是整个 B 系列的矩阵力量。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B 系列至少包含三款车:B10、B01,以及正在街头伪装路测的 B05。三车定位明确、节奏清晰,大胆猜测 B 系列将完全覆盖 8 万元至 12 万元的价格区间,构成一个围绕 A 级纯电的金字塔结构。
B01 已经完成第一步落地,430 公里版本将价格进一步下探至 8 万元,与此同时,搭载激光雷达且具备 650km 续航的顶配版本的售价也锁定在 11.98 万元。这意味着,B01 将在 10 万元上下的主力市场形成双向穿透,既能从体验向上打小鹏 MONA M03,也能从价格向下进入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所在的 A0 级市场,依托更大的车身尺寸和更强的智能配置,制造跨级替代效应。
B10 是 B 系列 11 万元价格段的重要支点,在车身尺寸、后排空间与智驾能力上做进一步拉升,向更高需求的年轻群体、家庭用户、城郊通勤用户提供 SUV 方案。
虽然 B05 已释放的信息有限,但曹力口中说的情绪价值产品正是这款产品,将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从体量来看,B05 或将进入 A0-A 级之间的市场,并且在硬件配置和底盘层级上有望承接 B01 的所有技术资产,实现尺寸压缩、体验不降的效果,目标是以更小的产品形态切入高密度城区用户与年轻首购人群,为品牌打开购车人群边界。
三款产品构成从紧凑型轿车、中型家轿、紧凑型 SUV 的多维覆盖,价格区间拉开、配置设计保持一致,在细分功能上各有取舍。这种布局方式,避免了品牌因爆款缺位而出现结构空档,也让零跑具备了月销 5.8-7 万辆规模的基础能力。
6 月零跑整体交付已超过 4.8 万辆,在 B01 加入后,综合线下门店的储备单量,零跑月销乐观实现 1 万辆的增长并不难,一旦三车形成放量后,这一数字具备进一步增长的现实可能。
与以往通过爆款车型试图托起整个品牌的打法不同,B 系列更像是以密集投放换来密集覆盖,在当前新能源市场环境中,这类打法比追逐极限性价比更稳定、更持久。
随着 B 系列放量推进,零跑的规模基础在逐步夯实,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朱江明透露,零跑在最近一个阶段毛利和净利润均有明显提升,B 系列和 C 系列全面增长带来的不只是交付数量,更推动了盈利模型的优化。这意味着,零跑开始进入一个「规模增长 + 利润改善」同步发生的新阶段,这也为 2025 年 50 万辆的目标,打下了更稳的财务基础。
《财富中国 500 强》是过程,全球前十才是真目标
7 月 22 日,零跑汽车首次上榜《财富》中国 500 强,位列第 423 位。这个新闻的热度并不高,在消费者群体里甚至引发了某种无感,一台车好不好,能不能买,跟你上不上榜,有什么关系?
但这恰恰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车企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卷,企业可持续能力会不会成为消费者真正的底层考量?榜单的意义不在于排名,而在于零跑已经被纳入了一个全新的评判维度。
过去,人们谈论零跑,更多是在看产品参数、发布节奏,或者说它是第二个某某。而当它登上《财富》榜单,评价体系就不再局限于个别产品的爆发力,视角也要回归企业整体的营收结构、盈利能力、组织稳定性与市场兑现力。
财富榜单是一个企业从「被看做一辆车」走向「被当做一家公司」的阶段性信号。也是在这样的节点上,零跑管理层在对未来路径的判断上给出了更清晰的表达。
在采访中,朱江明也给出了三年关键期的判断。他表示,2025 到 2027 年是零跑发展的关键三年,年销百万辆是目标。不是因为这三年能 " 爆 ",而是这三年将决定零跑是否真正具备长期增长能力、是否能建立不依赖外部变量的自驱式体系。
采访结束后,朱江明向汽车十三行提到,零跑当前在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中排名第 11,希望在 2025 年完成前进 2 名的突破。
这种判断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零跑当前组织状态与产品规划节奏的现实支撑。在产品端,B 系列和 C 系列联合打穿 8-12、12-18 万元主销市场为规模增长提供稳定支点,未来还将有 D 系列车型承担零跑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使命;在渠道端,目前全球接近 1600 家渠道,海外渠道已经超过 500 家;在生产端,零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验证机制和质量控制模型,从试制到量产,从品控到节拍,再到车型的顺利交付,以上都是零跑效能的集中释放。
从「造出车」到「规模化制造好车」,再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零跑让外界看到了可预测的增长。这种能力,在当前波动加剧的节点上,远比任何一台车的热度更重要。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