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 39 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好热!埃菲尔铁塔都被热 " 弯 " 了
2)中国因极端高温住院的人可能大幅增加
3)天空惊现 " 海啸云 "
4)美国计划人工降雨,然而是 " 苍蝇雨 "
5)气候变化,北极有毒藻类污染食物网
埃菲尔铁塔都被热 " 弯 " 了
7 月 1 日,法国埃菲尔铁塔宣布临时关闭顶部区域。在极端高温的影响下,铁塔顶部向受光侧出现了较大的倾斜,短暂偏移了约 20 厘米。
埃菲尔铁塔:谁说欧洲凉快了? | Timelab/Unsplash
作为钢结构建筑,埃菲尔铁塔变 " 弯 " 其实是符合热胀冷缩的规律的。在阳光的炙烤下,铁塔受光侧膨胀比背光侧更加严重,因而会向受光的一侧倾斜。几年前,埃菲尔铁塔也曾因高温而倾斜过,不过这次的弯曲程度比往年都更严重。
冬天,埃菲尔铁塔便会向背光的一侧弯曲,从而让自己在一年间保持平衡 | Get Lost in Wanderlust
6 月以来,欧洲相继被高温浪潮席卷。法国早早就拉起了红色高温预警,但热浪的严重程度依然超出了人们预期。7 月第一天,法国温度便超过了 38 ℃。数百所学校因此停课;卢浮宫也暂时关闭。
西班牙 6 月气温打破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高的记录 | Europa Press News/Europa Press
作为全球变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欧洲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监测数据发现,今年地中海温度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温度高了 9 ℃。
中国因为高温住院的人都变多了?
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正在不断影响中国人口,加重其与温度相关的住院负担。此研究由武汉大学主导。
研究人员收集了 2021 至 2023 年间中国 301 个城市的 7000 多家医院的住院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和未来气候情景,预测评估了不同地区极端气候对人们住院风险的影响和经济负担。
今年 7 月以来,中国许多城市的气温都已达到 37-39 ℃ | bastillepost
结果发现,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例如甘肃和四川,对极端气候最为敏感。当地的人们不仅容易因极端高温而住院治疗,也容易受到寒潮等低温事件的影响。北方地区的人们,例如内蒙古和东北,则对极端低温更加敏感。在疾病方面,北方的人们往往更容易在高温时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而在西部地区,不论高温还是低温,人们对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等疾病都更加脆弱。
结果还发现,在极端高温下,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住院风险显著增加。在多个城市(例如北京、武汉和兰州),青少年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敏感性,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身体尚在发育阶段,在体温调节方面还不成熟。
极端高温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住院治疗 | Kyle Lam/HKFP
除此之外,南北两方的孕妇在身体健康方面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的孕妇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诱发心血管相关疾病和胎盘功能障碍;南方地区的孕妇则可容易面临低温带来的风险。
研究还指出,到 2100 年,中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人数可能大幅增加,具体增幅将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
7 月 2 日,中国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凸显高温健康风险防控的紧迫性。减缓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保护脆弱人群,已经刻不容缓。
天空惊现 " 海啸云 "
最近,在葡萄牙的海滩上,许多人目睹到了一片巨大的 " 海啸云 "。这种云恰似其名,像一波巨大的海啸,遮天蔽日,汹涌奔腾,引得不少游客拍照记录。
海啸云属于滚轴云,当冷空气遇到炎热干燥的环境时便可能形成。这种云在澳大利亚比较常见,而欧洲的高温也催生了海啸云。
壮观的海啸云 | Tommy Karoli/Facebook
海啸云出现后,人们会迎来较长时间的晴天和多云天气。不过,科学家表示,海啸云的形成同样也反映着全球变暖给地球气候带来的影响,随着高温天气不断加剧,未来人们可能会更加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景象。
" 苍蝇雨 " 来袭
人工降下 " 苍蝇雨 "?不是搞抽象,美国人面临的入侵敌人是一种在 " 苍蝇界 " 叱咤风云的物种——螺旋锥蝇。
螺旋锥蝇成年后外表呈黑色和蓝绿色 | Michael Miller/Texas A&M AgriLife
螺旋锥蝇,又叫做 " 新大陆螺旋蝇 "。这种苍蝇和人们平时见到的苍蝇不太一样,它们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食肉性苍蝇。它们会瞄准恒温动物身上一切微小的伤口,在伤口中排卵、孵化蛆虫。这些蛆虫长着两颗锋利的 " 门牙 ",它们会钻入宿主体内,以宿主的组织为食,严重危害宿主健康,甚至还能让其感染至死。螺旋锥蝇还能感染人类,因此也被称为 " 食人蝇 "。
螺旋锥蝇的幼虫会长出黑色的口钩 | Michael Miller/Texas A&M AgriLife
去年年初,这种苍蝇便开始在中美洲爆发,到了年底,墨西哥也发现了螺旋锥蝇的踪迹。由于担心这些苍蝇会继续北上,蔓延到美国境内,美国便开始计划通过 " 人工降蝇 " 来阻止螺旋锥蝇的蔓延。
这种方法的思路很简单。人工降下的苍蝇其实是人为改造的螺旋锥蝇,这些苍蝇没有繁殖能力,因此当它们与入侵的野生螺旋锥蝇交配后,无法产下后代,进而逐步减少螺旋锥蝇的数量。
巴拿马的一家养殖场正在生产改造后的螺旋锥蝇 | COPEG/AP
目前,只有巴拿马一家苍蝇养殖场在生产改造的螺旋锥蝇。考虑到光是美国便可能需要几亿只螺旋锥蝇,因此,美国也开始在境内建造养殖场,用于生产改造后的螺旋锥蝇,预算估计将会达到 3 亿美元以上。
有毒藻类污染北极食物链
最近一篇发表《自然》(Nature)上的研究发现:在北极,原本因太冷无法生存的有毒藻类,现在正在快速繁殖,可能污染了海洋食物网。
研究者和北极原住民合作,收到了过去 19 年里的 205 头弓头鲸的粪便样本。这些样本要么来自狩猎,要么来自异常死亡的搁浅弓头鲸。浮游动物、磷虾等摄入有毒藻类后,又被以滤食为生的弓头鲸吃掉。所以通过这些样本,研究者可以观察食物网中的藻类毒素浓度。
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至少两种藻类毒素浓度升高:一种是拟菱形藻,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软骨藻酸;另一种是亚历山大藻,可以产生石房蛤毒素。这些毒素已经在不少海洋动物体内被发现,比如蛤蜊、螃蟹、海鸟、海象和鲸等等。
两种有毒藻类|Brian Bill NOAA Fisheries/Northwe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
研究者表示,这些有毒藻类在温暖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快。这些藻类细胞可能已经在海底沉寂了几百上千年,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生长繁殖。过去,北极的底层水温太低,随着海洋变暖,繁殖的条件正在变得成熟。此研究首次定量显示了气候变化、海冰减少和食物网中有害藻类浓度之间的直接联系。
参考文献
[ 1 ] https://euroweeklynews.com/2025/07/02/extreme-heat-forces-eiffel-tower-shutdown/
[ 2 ]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a-giant-tsunami-cloud-freaked-out-beachgoers-in-portugal/
[ 3 ] https://edition.cnn.com/2025/07/09/science/new-world-screwworms-outbreak-fly-factory
[ 4 ]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5df88e1562a.html
[ 5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52-w
[ 7 ] https://abcnews.go.com/US/toxic-algae-blooms-increasing-arctic-due-climate-change/story?id=123582855
作者:小小泽
编辑:黄线狭鳕
题图来源:x
7 月 29 日晚 19 点,果壳 x 计客 聪明玩具专场来啦!
十几款聪明玩具任你选!新品:超级翻转棋、密码机,经典款:超级积木、井字棋、华容道。
这次暑假专场福利拉满!全场满 2件减 20,满 3 件减 30,满 4 件减 40!还有满赠、抽奖发不停!
暑假还没选到心仪玩具的朋友一定要锁定这场直播!3-99 岁的朋友都能选到你喜欢的!
一定一定要预约!!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