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金融研究院 07-25
《金融时报》:民营银行保持适度增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 12 条提出 "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由此,我国的民营银行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25 年 4 月 30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又释放国家坚定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信号,‌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政策转向制度化保障的新阶段。

2014-2018 年,19 家民营银行相继成立。10 年来,我国的民营银行立足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成为我国多层次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贡献了积极的重要力量。民营银行是新时代的一项标志性金融体制改革,这项改革是成功的。

一、民营银行的成功发展

(一)民营银行的资产增速保持稳健

民营银行整体资产规模从 2014 年末的 30.47 亿元,增至 2024 年末的 2.15 万亿元,年均增速 92.65%。较快的年均资产增速主要受低基数及 19 家民营银行陆续成立的影响。目前已回归常态化增长,2024 年 19 家民营银行的整体资产增速在 9.5%,较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增速略高 2.3 个百分点

图 1    2014 — 2023 年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19 家民营银行年报)

民营银行虽有数字技术加持,但成立以来的年均资产增速较股份制银行成立初期(1987-2006 年间陆续成立)的资产增速低些。

股份制银行成立之后,在十多年间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资产高增长,以长期高增速实现了业务在全国的快速扩张,而民营银行资产增速则快速回归常态化,规模扩张更为谨慎克制。

图 2    2013 — 2024 年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股份制银行在 1987-2006 年间陆续成立,受益于改革开放、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加入 WTO 等影响,彼时中国 GDP 增速区间在 8%-14% 区间上下,M2 增速在 15%-40% 区间,贷款余额增速在 15%-30% 区间。股份行在银行商业化转型、政府与企业加杠杆的大趋势下,趁势实现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

图 3   1986-2006 年间 GDP、M2 与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

民营银行成立的 2014-2024 年间,经济新常态下,三项增速较 1987-2006 年间的水平,大致回落了 40%-50%。GDP 增速从 8% 以下进一步降到 5% 左右,M2 增速匹配降至 7%-14% 区间,贷款余额增速则降至 7.5%-15% 区间。

图 4   2014-2024 年间 GDP、M2 与贷款余额同比增速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民营银行坚持普惠金融定位。做小额贷款,肯定没有做大贷款来得快。民营银行贷款主要服务小微长尾客群,单笔贷款规模小、贷款更为分散,且基于随借随还的产品特征,资产积累速度也更慢。如微众银行微业贷户均余额 25 万、网商银行小微贷款户均余额 7 万、苏商银行小微贷户均余额 8 万元。

(二)民营银行的负债结构稳定

民营银行同业负债参与程度较低。2024 年末,19 家民营银行负债中,一般性存款、同业负债分别占比 78.69%、11.31%。其中一般性存款占比较 12 家股份行高 15.24 个百分点。

图 5   2024 年 19 家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存款余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19 家民营银行年报)

民营银行大企业客户少,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又普遍不充裕,故而一般性存款中主要以储蓄存款挑大梁。2024 年末,12 家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储蓄存款在一般性存款中占比为 74.29%,高于 12 家股份行 32.76% 的占比水平。

受零售存款定期化趋势推动,9 家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零售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从 2022 年末的 35.12% 提升至 2023 年末的 38.32%,后通过调整存款结构等系列努力,2024 年末占比回落至 35.46%,反映出民营银行在存款精细化管理与负债成本管控方面的快速反应与调控能力。

(三)民营银行抵住五重压力,为普惠金融做出贡献

民营银行作为中小银行的代表,设立 10 年来,经受住了五重考验。经济步入新常态,GDP 增速从 2014 年的 7.4% 降至 2024 年的 5.0%,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国内降息周期下,银行业净息差从 2014 年四季度的 2.70% 持续收窄至 2024 年四季度 1.52% 的压力;互联网存、贷款新规以及征信 " 断直连 " 等政策调整的作用;个别银行重整等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及个别银行大股东经营困难的冲击。

面对这些考验,民营银行坚守住市场补位者的定位,聚焦小微长尾客群,深入下沉市场做普惠,走出了差异化发展路线。同时强化合规经营,严控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控制等风险问题,在多重考验下保持了稳健经营。2024 年末,10 家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整体贷款中占比达 40.7%,各家占比均高于商业银行 15% 的平均水平。

图 6   2024 年 10 家公布数据民营银行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及占比

(数据来源:10 家民营银行年报)

(四)民营银行在数字技术领域领得风气之先

我国民营银行在数字技术应用上已走在世界前列,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评定 " 全球 20 家新锐银行 ",中国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等 3 家民营银行连续两次上榜。英国作为最早推出金融科技 " 监管沙盒 " 的国家,在数字金融方面较为超前,也有 3 家银行上榜。美国也只有 2 家银行上榜,韩国也有 2 家,日本、瑞典、荷兰等均有 1 家上榜。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新锐银行在规模与盈利方面表现优异。规模大与我国银行业体系规模庞大有直接关系。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资产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20 大新锐银行平均水平。5 家数字银行的合计客户规模,约占全部 20 家上榜新锐银行客户规模的 1/3。盈利表现则离不开中国银行人更加刻苦的精神,微众银行 2024 年度的净利润均超过了 100 亿元,网商银行、苏商银行的净利润也超过了 10 亿元。穆迪表示,中国新锐银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银行业是一个强监管行业,中国政府在数字银行领域一直秉持宽容的态度,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再加上中国有规模庞大的需要金融服务的长尾客群,也为新锐银行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国际权威金融类杂志《亚洲银行家》旗下 TABInsights 也从 " 用户基础、市场 / 产品覆盖度、盈利能力、资产负债 / 存贷比、融资能力 " 五大维度综合评选出 " 全球数字银行 100 强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在 2022、2023、2024、2025 连续四年上榜,且位列全球前 10。从 2025 年五大评估维度的分项得分来看,中国纯数字银行的优势很明显,一是用户总规模方面,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得分领先;二是单个员工服务用户数方面,中国纯数字银行基于数字工具的广泛应用,实现绝对领先,网商银行、苏商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得分最高;三是产品覆盖度方面,在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激发下,中国纯数字银行有丰富的产品序列,微众银行、苏商银行得分都颇高;四是优异的成本收入比表现,中国纯数字银行基于数字技术加持,在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实现有效管控,其中苏商银行得分最高,展现出其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英国、美国的纯数字银行则在融资能力得分上明显优于中国。

图 7  《亚洲银行家》杂志 2023、2024、2025 年 " 全球数字银行 100 强 " 部分排行

(数据来源:《亚洲银行家》杂志 TABInsights)

二、允许优秀民营银行保持适度增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一)中小银行金融风险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失灵

近年来个别银行爆发风险事件。主要是被大股东 " 掏空 "。包商银行归属明天集团的机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 89.27%,在 2005 年至 2019 年的 15 年里," 明天系 " 通过注册 209 家空壳公司,以 347 笔借款的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形成 1560 亿元占款,且全部成了不良贷款。某地产集团对盛京银行的持股比例最高时在 49.59%,2020 年 -2021 年间,盛京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在 21.6%、21.7%,连续两年逼近 22.5% 的监管红线,联合资信在 2021 年一份评级报告中披露,截至 2020 年底,盛京银行最大单家非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程度与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达 115.08%。据此测算,2020 年底,该行最大单家非同业客户的风险暴露规模超过 900 亿元,联合资信没有在报告中披露该最大客户的名称,考虑到贷款规模,归属于恒大集团的可能性较高。营口银行、辽阳农商银行等也是被大股东掏空。

这些个别的银行风险事件,根源都在于公司治理的全面失灵,以及引申出的银行与大股东间的授信关联交易等问题。与银行本身规模增长关系不大,与民营企业作为银行大股东的关系不大。浙江、江苏也有很多中小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民营资本,就并没有出问题。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政经生态扭曲,应是个别银行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民营银行股东准入门槛高,股东权力管控严格

民营银行的股东准入门槛更高。《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民银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在 20 亿元,要求全部实缴,标准远高于全国性商业银行 10 亿元、城商行 1 亿元、农商行 5000 万元、村镇银行 300 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资本金门槛更高,筛选了民营银行股东的资金实力,也使得民营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为充足。此外,根据《指导意见》,民营银行股东须满足 " 内资、民营、省内 " 等要求,且多项财务指标要达标,如最近 3 个会计年度需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 30% 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 50% 等,进一步保障了民营银行的股东质量。民营银行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 30%,且要求股东将股权集中托管到符合资质的托管机构,以此限制股东通过质押融资套取资金。这些规定较其他商业银行更为严格,也促使民营银行及其股东更加审慎经营。

裕民银行、新安银行,获地方国资入股,客商银行、民商银行、华瑞银行股权上架拍卖,主要源于股东经营情况导致的股权易手。并非是这些民营银行经营出了问题。民营企业的经营总会起起伏伏,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

(三)应允许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严格的优秀民营银行发展

评估民营银行是否适宜适度增长,关键看控制风险的能力。

一是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如前所述,近年发生的银行风险问题,根源都是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避免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风险问题,具备支撑规模增长的内控能力。几家头部民营银行都在通过持续强化公司治理机制,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委 "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 的领导作用,将 " 三会一层 " 监督制衡落到实处,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防范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严控关联交易,严控股东贷款额度、降低股东存款依赖,以防控民营银行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以及经营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苏商银行成立 8 年来,没有对股东发放一分钱贷款,股东存款占比也低于 1%,做到了对股东 " 贷款无往来,存款无依赖 "。

二是看民营银行的数据风控能力。客户的生产生活行为日渐线上化、数字化,留存大量数据,具备强大数据风控能力的头部民营银行能从丰富的客户数据中精准刻画客户画像、制定风控策略,借助人脸识别、OCR 等数字技术,也能实现高效反欺诈。高效的风险防控能力能够支撑民营银行小额、分散的信贷服务规模增长,民营银行的整体风险表现也优于农商行和城商行。2024 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 1.50%,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23%、股份制商业银行 1.22%、城商行 1.76%、民营银行 1.66%、农商行 2.80%、外资银行 0.94%。而民营银行之中的头部机构,风险表现更佳。基于数字风控能力,一些类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四)优秀民营银行适度增长,有助于提升我国数字银行国际竞争力

欧美等经济发达体及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都没有硬性限制纯数字银行的规模增长。美国数字银行在资本、技术等多方加持下快速发展,2013 年成立的 Chime,提供银行账户、存贷款、信用卡、投资保险等金融服务,估值已在 250 亿美元,2023 财年营收 13 亿美元,2024 财年营收预计 19 亿美元。2011 年成立的 SoFi,提供贷款、信用卡、财富管理、投资等数字银行服务,2023 财年营收 21.22 亿美元,2024 财年预计 24.25 亿美元,估值约 86.5 亿美元。我国要提升数字银行国际竞争力,与欧美等国数字银行争夺领先地位,还要避免人为设置边界限制。

提高数字银行能力还离不开民营银行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2024 年 5 家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在整体营收中占比 6.31%,同期 17 家公布数据的 A 股上市银行,这一比例在 3.77%。要保持我国纯数字银行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还需要民营银行持续投入科技成本。如前所述,与欧美数字银行相比,中国纯数字银行(民营银行)的外部融资能力更弱,科技投入需要依靠内源方式积累。1 块 A100 芯片就需要花费 5 万 -10 万元人民币,巨大的成本花费及每年新增支出,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及业务增速来支撑。

民营银行原生基因中就带有数字技术属性,在全球纯数字银行比拼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我国提升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与声誉、建设金融强国贡献了一份力量。我国的金融要强于美国,主要通过数字金融这个新赛道来实现。如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国汽车业很难超过德国、日本和美国,但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则用 10 年时间,就领先世界了。

(五)规模经济是银行服务普惠的内在要求

银行业是规模经济,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民营银行要服务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普惠客群,小额、短期、高频的金融需求,单笔收益有限,需要压低服务成本才能支持,但银行的 APP、业务系统、数字工具、科技人力成本巨大,需要一定的业务规模予以摊销。例如,苏商银行用户总量超过 8000 万户,2022- 2024 年,业务及管理费用合计达到 33 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投入和流量投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科技投入更大。

(六)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限制民营银行资产增长的初衷是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影响程度。但现阶段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广泛联动,无论是在金融市场上还是在存贷汇等展业过程之中。限制单一类型银行的资产规模,也无法阻止风险在机构间的迅速传递,以此控制风险影响,效果必然有限。

银行业的风险问题,根源还要从增强银行自身实力、夯实风险抵御能力、提升风险处置能力等角度来化解。要实现这些,基本前提就是保持银行自身发展。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银行的资本金、资产负债、风控能力、风险准备、客户基础、技术能力、人力资源、品牌声誉等都需要在持续发展之中积累与沉淀。

现阶段银行业竞争激烈、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倍速传播,规模停滞不前的银行犹如逆水行舟,意味着银行资源投入无法持续增长、展业能力无法跟上行业发展速度、风险缓冲垫无法自主增厚,也就难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过往积累的优势资源与能力被不断削弱,不仅不利于风险问题化解,反而容易出现信誉危机、客户流失、负债能力转弱、资产投放竞争力下降导致的客群质量下移、技术落后等问题,并继而引发新的风险事件。

三、关于民营银行适度增速的测算

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各类中小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禀赋,但在资本实力、经营水平、业务结构等方面也面临制约。我们认为,中小银行应在适度风险偏好下,追求长期价值创造和适度的增长。我们认为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健全、杜绝授信关联交易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维度来分析其增速是否适度。

一是与 M2 的增速匹配。从本源上讲,货币创造只能来自于信用扩张,是通过银行体系的信用派生出来的,因此,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直接决定了 M2 的增长。近 5 年,我国 M2 从 198.65 万亿元增长到 313.5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9.57% 左右。中小银行由于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增速可允许适当高于 M2 的增速 3-5 个百分点。

图 7   近 5 年 M2 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是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匹配。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展与地方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对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江苏地区为例,江苏经济体量大、增速快,2024   年   GDP   规模为 13.7 万亿,不变价增速 5.8%,高于全国   0.8pct 左右。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经济规模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稳定规范的金融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江苏地区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情况和发展都处于较高水平。以江苏地区上市银行为例,近 5 年江苏 9 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复合增速达到 13.53%,约为 GDP 增速的 2.3 倍。其中,有 6 家近 5 年资产规模复合增速超过 10%。

具体某家民营银行的合理目标资产增速,在公司治理健全、授信关联交易杜绝、核心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情况下,参考 M2 增速和区域中小银行的资产增长情况,匡算大致资产规模增长目标。江苏及长三角区域,大约在 15% 左右,都是合适的。

来源:《金融时报》2025 年 7 月 21 日第 8 版,星图金融研究院杜娟、石大龙

编辑:胡伟

点击 " 阅读原文 " 看更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民营银行 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